• 27阅读
  • 0回复

人民武装的一面红旗——记河北省无极县郭庄民兵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4-03-04
第2版()
专栏:

人民武装的一面红旗
——记河北省无极县郭庄民兵营
新华社记者 李正杰 虞锡珪
河北省无极县郭庄民兵自从一九三八年建立抗日游击小组起,二十六年来始终高举着革命红旗,把光荣传统代代相传。目前,他们在阶级斗争、生产斗争中的先进事迹,已为河北省广大群众争相传颂。
二十六年来,郭庄民兵的发展史,也正是一部生动的阶级斗争史,它是在尖锐复杂的阶级斗争环境里锻炼、成长和壮大起来的。
解放前的郭庄,是一个“五鬼(吃、喝、嫖、赌、抽)杂处,雁过拔翎”的地方。这里安着一个被叫做“阎王殿”的国民党区政府,国民党的区长郭金斗,是本村大地主郭凤三的侄子。这个“坐地虎”在郭庄为非作歹,横行霸道,劳动人民被压榨得鬻[yù育]儿卖女,无法为生。就在这苦难重重的岁月里,党给郭庄人民带来了希望,一九三八年郭庄组成了八个人的抗日游击小组。从此,郭庄人民就拿起大刀、长矛,扛上土枪土炮,和日本侵略军、国民党反动派、地主恶霸、反革命分子等各式各样敌人展开了针锋相对的激烈斗争。这一页光荣的斗争史激励着郭庄民兵的革命热情,青年们把参加民兵保卫人民江山视为义不容辞的责任,老一代革命前辈也一直把民兵武装当做革命的传家宝。
郭庄民兵为了保卫人民政权,掌握军事技术,他们利用农闲和生产空隙时间,积极地开展练武活动。当年在对敌斗争中大显身手的“老武装”们,也不断言传身教,热情地培养年青的一代。民兵营刚建立的时候,有些青年民兵不爱护枪支,日子长了,枪栓生了锈。四十八岁的老民兵郭计丑看到这些,心里疼得慌。一天,他趁青年民兵练武休息的时候,给他们讲了自己“宁肯舍条命,不能丢支枪”的斗争故事。那是在一九四二年初春的一天,日本侵略军突然袭击郭庄,游击小组一面阻击敌人,一面掩护群众转移,由于坏人告密,郭计丑被捕了。敌人“唰”地抽出刺刀,捅在郭计丑的胸前,要他把游击小组藏在井下的枪支交出来。郭计丑为了拖住敌人,掩护干部和民兵,就机智地把敌人领到另一口井的井台前。敌人奸笑着用一根麻绳拴住他,把他推进井里,叫嚷着:“不把枪捞上来,就淹死你!”还往井里打枪威胁他。当时郭计丑只有一个想法:“枪是穷人的命根子,决不能把枪交给敌人。”敌人折磨了他两个多小时,才把他从井里拉上来。那时郭计丑已僵冻得寸步难行,但是,他仍然挺着胸膛对着威逼他的敌人说:“要枪没有,要命有一条!”
郭计丑爱枪如命,坚决维护革命利益的高贵品质和英雄气概,使青年人久久不能忘记。
二十多年来身边一直不离军号的老号长杨义水和神枪手王四玉等,也都是身经百战的“老武装”。青年民兵王计秋原来打靶枪枪落空,产生了畏难情绪,当他知道王四玉当年为了狠狠地打击日本侵略者、苦练射击技术的故事以后,他不仅在打靶场上认真练武,在地头休息的时候,也总是趴在地上,拿铁锨当枪杆,练习瞄准,训练眼力。经过刻苦练习,王计秋在一九六二年全县民兵射击比赛中,取得了五枪打中四十七环的优秀成绩,获得第一名。
在革命前辈的熏陶下,郭庄的年青一代正在迅速成长。参加民兵组织还只有一年的白腻歪,在紧急关头所表现出来的先公后私的高贵品质,便是一个实例。去年八月,白腻歪从抗洪抢险工地刚刚回到郭庄,远远地看见自家的房子歪歪斜斜地快要倒塌,他马上三步并两步飞快地朝家里跑去,忽然,民兵十五连连长刘新丑迎面把他拦住,喘吁吁地说:“快,快!库房要塌,赶快去扛粮!”先顾集体的念头在白腻歪脑中一闪,他马上赶到库房,和其他几名民兵一起把库存粮食背了出来。粮食刚搬完,又传来了一阵响声,白腻歪等顺着声音寻去,原来是生产队牲口棚的墙塌了,八头牲口惊吓得乱踢乱叫,他们又跑去把牲口牵了出来。正当白腻歪为最后一头骡子解缰绳时,棚顶吱吱乱响,眼看就要压下来,可这头骡子的缰绳又搅成了死扣,怎么也解不开。怎么办?丢掉牲口跑出去,还是尽力抢救集体的财物?刹那间,老民兵的英雄形象又展现在他的脑际:“宁肯自己受伤,绝不能丢下牲口!”他一个箭步窜到屋角,操起一把大铡刀割断缰绳。等他刚把骡子拉出棚外,棚顶就塌陷下来。他顾不得喘息又急忙往家走,但是自家的房子已经塌了。面对着一堆瓦砾,他没有难过。他想,虽然自己受了一些损失,可集体的财物却保住了。
郭庄民兵继承和发扬了战争年代劳武结合的革命传统,始终把搞好生产当作做好民兵工作的前提,成为巩固和发展集体经济的突击队和主力军。
“把难干的活计交给俺们民兵!”这是郭庄民兵中最流行的一句口头语。无论是深冬还是炎夏,每天晚间一撂下饭碗,各生产队的队部里总是挤得满满的,民兵们争着要求队长分配点“过瘾的活”,郭庄每年都因为垫圈土不够用,影响积肥的数量和进度。党组织为此召集民兵开了一个献计献策的“智谋会”。当时,有的民兵提出,在秋后封冻之前,搞个大突击,备下一年的垫圈土,省得农忙和雨季里备土不得力。有的人听了,摇摇头说:“一个猪圈一年要用百十来车土,全村好几百个猪圈,这么大的土活可从来没干过。”蹲在一旁的老民兵刘铁锤接着说道:“小伙子,这比起抗战年月的挖地道来,备足垫圈土可还算不得什么大土活。那光景是一斗一斗的挖,一筐一筐的抬,照样把地道挖得村村通、处处通。时下有了骡马大车,有了民兵组织,不愁完不成。”老民兵、饲养员郭小眼也嗯了一声:“就是呀,拿出挖地道打鬼子的劲头准保成。”一提起过去的革命斗争,大家的劲头上来了,第二天一早就拉着大小车辆干开了。第十四生产队的民兵们日夜两班,一口气干了十天,备足了四十一个猪圈全年的垫圈土。在他们的带动下,其他队的民兵也相继投入了“百车土”的运动。从此,郭庄建立了一个新常规:每年秋收后、封冻前,民兵营便集中力量,突击完成备土的任务。郭庄的老乡们都说:民兵就是行,不管什么任务,只要交给他们,一声令下,干得又快又好。
(本报有删节)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