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8阅读
  • 0回复

改造山区低产田的有效措施——广东省五华县歧岭人民公社朝阳大队改造低产田的调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4-03-07
第5版()
专栏:

改造山区低产田的有效措施
——广东省五华县歧岭人民公社朝阳大队改造低产田的调查
魏双凤
广东省是祖国重要的农业基地之一,气候温和,土地肥沃,一年四季都可以种植农作物。但按水稻播种面积计算,平均每亩产量很低。单位面积产量低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山区低产田占总耕地面积比重大。据统计,在全省山区各县的稻田总面积中,这种低产田约占百分之三十至百分之五十。从全国范围来说,这种低产田也占相当大的比重。因此,为了改变山区面貌,改善山区人民生活和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增加粮食总产量,必须改造山区低产田。
五华是广东省改造山区低产田的重点县之一,水土流失严重,山区低产田占总耕地面积比重大,据统计,全县水稻单产低于二百斤以下的约占水旱田面积百分之四十二。自一九五九年以来,省、专区和县的党政领导,选择朝阳、齐乐、高坑、金坑和周江等大队为改造低产田的重点队,其中朝阳大队是改造山区低产田最先的一个大队,也是取得显著成绩的一个大队。
朝阳大队位于歧岭人民公社红壤丘陵地区,是一个人多地少的地区。现有水田六百二十八点六五亩,其中低产田二百四十亩,占总耕地面积百分之三十八强。现有劳动力四百九十二个,其中主要劳动力四百一十七个,辅助劳动力七十五个,每人平均约有耕地零点六亩,每个劳动力平均负担耕地一点二七亩。现有耕牛六十二条,其中有劳役的五十二头,每头平均负担耕地十点一亩。全大队养猪一百二十一条,平均每二点六户养猪一头。自一九五九年冬开始改造山区低产田后,粮食产量逐年增长。一九五九年(双季稻)平均亩产五百零一点四斤,一九六○年亩产六百八十二斤;一九六一年亩产七百二十九斤;一九六二年亩产七百五十斤;一九六三年早造虽遇上百年奇旱,但平均亩产仍有四百三十八斤,晚造亩产四百八十六斤,合计全年亩产九百二十四斤。
根据调查,朝阳大队山区低产田的改造,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绩,除了由于公社党委和大队党支部高举三面红旗,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各项政策,充分调动群众的集体生产积极性以外,主要是他们抓住两个关键问题:首先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山区低产田的原因,然后提出有效措施,进行改造。
山坑田低产的原因
第一,由于朝阳大队的山坑田,多在两面高山之间,成狭长地带,每逢大雨,山洪暴雨,流入稻田,不但冲坏禾苗,而且常冲刷土壤,所以土壤逐年瘦瘠,影响禾苗生长发育,造成减产。
第二,田间没有完善的排灌系统,地下水位高,湖洋田和锈水田多。据一九五九年统计,全大队共有湖洋田和锈水田九十亩。这些湖洋田和锈水田的特点是,土质稀烂,土层深厚,耕作困难,冬季不能排水晒田,土中含有多量的活性铁和铝等有毒物质,影响根系发育。
第三,土质瘦酸,肥料不足。离村较远,一般约五华里,运送农家肥料较为困难,所以一般缺乏有机肥。土壤呈强酸性反应,再加上连年施用酸性化肥,更增加土壤的酸度,影响水稻的发育。
第四,耕作制度不合理。长期连作双季稻,冬季又是浸冬休闲,土壤没有干湿交替的作用,造成理化性状不良,养分也不能很好的分解和转化。
第五,山高坑狭,阴影大,阳光不足。据一九五九年测定:下畬坑水田的日照时间,只有六至七小时,致使土温较低,妨碍了水稻根系的发育,而且影响水稻的光合作用。加之地势不平,田块狭小,杂草丛生,耕耙粗糙等影响,一般山坑田都存在冷、烂、瘦、粘、毒等不利因素,因此,水稻产量每造仅达二百斤的水平。
改造山区低产田的主要措施及其增产效果
朝阳大队在公社党委领导下,实行领导、专业人员和群众相结合的方针,针对低产田低产的原因,采取了如下措施,取得显著的效果。
第一,做好水土保持,开辟防洪沟和排泉沟。
防止水土流失是改造山区低产田的首要关键。水土保持没有搞好,不单“黄泥水打田,三年耕田无本钱”,而且严重地毁坏田园,造成田园荒芜。因此,朝阳大队为了根治水土流失,采取了治本和治标相结合的方针,一方面做好封山育林,保持植被的工作;另一方面在崩岗处堵塞崩岗,并在半山腰开挖防洪沟,排除山洪。此外,在靠近两面山边的水田,又开辟防洪沟各一条,以泄山洪;另在离田一尺处,又筑低于稻田的排泉纵沟各一条,有的田面加筑横沟一条,有的田如有冷泉眼,应再挖一条小排泉沟,以便排除冷泉和锈水。这样就为浸冬改晒垡创造了条件。而在过去,由于没有开辟排泉沟,山坑田常年都是积水,不能晒田,有毒的物质也难排出,造成年年减产。
自一九五九年以来,朝阳大队开辟大小排洪沟和排泉沟共计八十五条,共长二万五千米,共挖土方一万零五百立方,每年维修一至二次。采用这些措施后,第一年一般都能增产。如下畬坑在一九五九年全坑二十五点三亩水田,年平均亩产五百零一点四斤;一九六○年结合采用增施有机肥,改进栽培技术后,早稻平均亩产五百零二斤,一造就超过全年产量。又如木坑头二十三点零三亩水田,一九六一年冬采用同样措施,一九六二年早稻平均亩产都比一九六一年早稻每亩增产六十点五斤。根据歧岭公社农业站的调查,开沟排泉对水稻经济性状有很大影响,一般来说第一年一般都能增产三十斤,第二年如其它措施没有跟上,增产效果就没有那么显著。因此,为了改造低产田,提高单位面积产量,还必须注意其它措施。
第二,改浸冬为晒垡,改冬闲为冬种。
朝阳大队的山坑低产田自开辟排洪沟和排泉沟后,把长期浸冬田改为翻土晒垡,把排水条件较好的冬闲田,改为冬种田,这一措施对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也有很大作用。如一九六二年第九生产队把松山口五点五亩长期浸冬田改为犁冬晒垡,一九六三年早稻亩产达五百四十斤,比相邻的一点一亩没有晒垡的水田增产百分之五十。
朝阳大队除了一部分耕地,实行晒垡以外,还有一部分耕地实行冬种。根据统计,一九六二年冬种面积三百五十亩,占水田总面积百分之五十五点六,冬种作物有蚕豆、大麦、小麦和绿肥等。据调查,冬种蚕豆经济效果最高,大麦次之,小麦又次之。如歧岭农业站一九六二年冬在南坑里门口种植蚕豆五点零三亩,亩产蚕豆二百二十斤,一九六三年早稻亩产六百五十斤,比相邻未种蚕豆的冬闲田,增产百分之四十四点四。又如第六生产队一九六二年冬在沙堆里土质相同的相连三丘田上,种植不同的冬作物,第一丘零点六亩种蚕豆,第二丘一点五五亩种大麦,第三丘零点七九亩种小麦,结果一九六三年第一丘早稻亩产四百七十斤,第二丘早稻亩产四百一十斤,第三丘早稻亩产仅三百八十斤。根据当地农民意见,冬种蚕豆不但能收获蚕豆一百五十至二百斤,而且能收获豆藤二千五百斤,作为有机肥料。目前在山坑低产田缺乏有机肥的情况下,施用豆藤是增加肥料的有效办法。
第三,实行稻秆回田,大力推广磷肥。
由红壤发育而成的山坑水稻土,缺乏有机质,土壤肥力低,且具有冷、酸、毒性质,微生物活动不强,有效磷含量又少,因此增施有机肥和磷肥,显得更为重要。近几年,朝阳大队对早稻实行稻秆回田的面积和数量逐年增加,一九六三年早稻已达到二百一十亩,每亩平均施用一千斤,同时又增施适量的含氮化肥,使禾苗能早生根,早发青。此外,采取牛猪栏肥、草木灰和人粪尿的混合剂捏禾头的办法,在增产中也起了很大的作用。如第六生产队,一九六二年晚稻插秧时在沥甲山采用这种措施后,获得显著的增产。但当时由于肥料不足,有零点八亩没有采用这种办法,结果这块地与捏禾头的田相比,少产六十四斤。
由于山区低产田酸性重,施用磷肥如过磷酸钙或骨粉等,可促进稻根的生长发育,增强根系的抗酸能力。朝阳大队去年晚稻共施用磷酸钙二千六百四十斤,按坑田实插面积计算,平均约二十斤。坑田施用磷肥,对改造山区低产田起了显著的作用。
第四,实行水旱轮作,提高土壤肥力。
实行水旱轮作是改造山区低产田的主要途径之一。通过水旱轮作,不但能改良土壤,提高土壤肥力,而且能提高当造和下造的作物产量。朝阳大队低产田过去由于长年积水不能实行水旱轮作,长期都种植双季稻。自一九五九年改造低产田后,一九六○年改浸冬为晒垡,一九六一年实行水稻与番薯轮种,即第一年早水稻——晚水稻——冬种蚕豆或晒垡,第二年早水稻——晚番薯——冬种蚕豆或晒垡。经过轮种,水稻和番薯都获得显著增产。如下畬坑八点一亩,经过水旱轮种后,水稻每亩平均增产三十五斤,番薯每亩平均增产五十斤,达到二千二百斤。
朝阳大队过去番薯都种在塅田(自然村附近比较平原的土地),自推广水旱轮作后,将塅田种的番薯移种在山坑田。这样做有如下优点:(一)在塅田种番薯,粮食产量不高,但改种水稻后一般提高二十至三十斤。(二)番薯在塅田种植会徒长,但移入坑田后,由于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淀粉的贮藏,所以产量高,质量好。(三)通过水旱轮作可以改良土壤,使土壤结构发生变化,松疏,有机质多,更适合作物的生长发育。根据歧岭公社农业站对朝阳大队的调查,实行稻薯轮作比水稻连作增产百分之十三点七。同样,在其它山区低产田实行水旱轮作,也能获得增产效果。
此外,根据当地农民反映,当地冬种作物最好是蚕豆。种了蚕豆,能使土壤深软肥,使明年早稻获得增产,一般能增产五十斤,同时当年又可收获蚕豆一百二十斤,豆藤二千五百斤用作绿肥。他们不主张种小麦,据说种了小麦反会减产,同时种小麦无保证,如小麦开花时遇大风雨就大大减产。
第五,改进农业栽培技术,全面贯彻“农业八字宪法”。
改造低产田,在采用上述措施时,如果在农业栽培技术上不加以改进,还不能提高产量,达到改造的目的。因此,朝阳大队对农业栽培技术方面注意以下几点:首先,由于山坑田地处山区,光照较短,阴影较大,气温低,水性凉,土壤较瘦,水稻分蘖力弱,所以当地农民插秧规格一般以4×5、4×6寸,每科插十至十二条,实行密植为中心的技术措施。其次,采用良种,培育壮秧,适时早插。朝阳大队近年选用早稻良种陆才和里仁,晚稻良种木泉、溪南矮和新西林等,起到增产的作用。番薯良种有禺北白和乌骨企龙等,但这些良种近年来也逐渐退化,因此对适应低产山坑田还有改良的必要。有了良种,还要培育壮秧,不误农时,才能达到增产的效果。此外,还要注意病虫的防治,加强田间管理,全面贯彻“农业八字宪法”,以达到增产的目的。
以上五项措施,是当地农民多年来与低产田斗争所积累的宝贵经验。这五项措施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例如,山区低产田只有经过开沟排泉,才能犁冬晒垡,经过晒垡;才能实行水旱轮作。同样实行水旱轮作,如果不改进栽培技术,全面贯彻“农业八字宪法”,以及适当增施磷肥,增产效果还是不那么显著的。例如有两块稻田,虽然都采用开沟排泉,犁冬晒垡,增施磷肥和改进栽培技术等措施,但如果在相同的条件下,一块田实行水旱轮作,另一块实行水稻连作,结果水旱轮作的增产效果及经济效果都比水稻连作高。同样,在相同条件下,两块田都采用开沟排泉、犁冬晒垡、改进栽培技术和实行水旱轮作措施,但如果有一块增施磷肥二十斤,另一块不施磷肥,则增施磷肥的增产效果及经济效果都比不施磷肥高,这说明农业生产增产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不能说完全是单因素的作用。因此,各种因素应当适当配合。它们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在某种条件下,究竟各因素所起作用多大,还有待我们进一步探讨。
改造山区低产田是目前增加粮食的主要途径之一,是收效快、成本低、群众易接受的一个措施。根据五华县这几年的经验,初步摸索了山区低产田的特点和改造的措施。山区低产田一般分为两类:一为湖洋、冷底、锈水田,一为黄泥、板结田。前者的主要特点是渍水多,土温低,酸性大,有机物分解难,有效养分不能发挥,有机肥含量少;改造的措施是:开沟排除渍水,犁冬晒垡,提高土温,增施磷肥和有机肥,实行水旱轮作,选用优良品种及其它农业技术措施的配合。后者的主要特点是泥多沙少,土质粘重,酸度大,保肥力强,有效肥不能发挥,造成耕作困难;改造的措施是:客土加沙,增施有机肥,实行水旱轮种,多犁多耙,选用优良品种和采取其它农业技术措施。
改造低产田是长期性的工作。改造的措施在工程措施方面,如开沟、填崩岗、修梯田等;在生物措施方面,如封山育林、种植油桐油茶、增加地面植被、防止土壤冲刷等;在农业技术措施方面,要贯彻“农业八字宪法”及实行水旱轮作等。同时,改造低产田还要因时因地、分期分批,进行连续改、综合改,把治山、治水、治土结合起来,这样才能收效更快、更大。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