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4阅读
  • 0回复

戏曲现代剧浅谈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4-03-08
第5版()
专栏:

戏曲现代剧浅谈
刘厚生
对于戏曲的推陈出新,我以为应该包涵着两层意思:戏曲遗产成品的推陈出新和戏曲整个传统的推陈出新。
戏曲遗产的推陈出新是使遗产为今天的人民服务所必不可少的工作。是使过去时代留下来的东西获得新的生命所必不可少的工作。这工作的内容就是发掘、清理、甄别、批判、改造。或者简单地说,批判地继承。优秀的戏曲遗产是封建社会中所创造的灿烂文化的一部分,珍视和爱护优秀戏曲遗产,是增强人民爱国主义思想的重要力量之一。任何轻视遗产的思想都是不对的。
但是,在遗产的批判地继承的工作中所出的新,无论如何也只能是传统剧目或者传统剧目的题材所可能发掘的最深意义的“新”。我们可以改变传统剧目的主题思想,但是不能改变它的题材——古代的生活和事件。我们可以重新结构它的故事,但是不能完全换掉原剧所写的那个历史时代中的那些人物。因此,尽管经过整理、改编甚至改写,使传统剧目出现了新意(例如《杨门女将》中的爱国主义精神,《白蛇传》中对于封建迫害反抗的彻底性,等等),这些新意,对今天的人民群众还有一定的积极作用,然而,终究不可能使传统剧目以共产主义思想教育群众。
同时,戏曲遗产无论怎样推陈出新,在思想和艺术质量上可以有极大提高,但在数量方面基本上是不变的。《杨门女将》只是代替了《十二寡妇征西》,在某种意义上说,它不能算是新的文化财富。
因此,如果把戏曲的推陈出新仅仅理解为就是批判地继承遗产,那就太片面了。更重要的,毋宁说是对于整个戏曲传统的推陈出新:在批判地继承遗产的基础上,创造新财富。从工农兵长远的利益看,这是更带根本性质的一面。
所谓创造新财富,包含有以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编写新历史剧问题、创造表现现代生活题材的新戏问题,以及与新历史剧、现代剧相适应的舞台艺术形式的改革创造等问题。这其中,现代剧又占有着最中心的位置。以戏曲形式表现现代生活,是整个推陈出新问题的核心。
关于新历史剧,近年来讨论很多,也是一个专门问题,这里不打算细谈。只需指出一点:优秀的新历史剧可以间接反映我们的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新戏曲所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这方面,有着广阔的天地等待我们去创造。但是,它同传统剧目一样,不可能使古人具有社会主义思想,不可能通过题材、情节和人物的思想感情直接地表现出我们的时代精神。在这一点上,它同样不能代替现代剧的地位与作用。第一线的任务,主攻的任务,必须依靠现代剧。
表现现代生活,是每一个剧种的方向。有人认为剧种应有分工:像京剧、昆剧等古老剧种,表现现代生活困难,不必勉强,不妨专演新历史剧和传统剧目;现代剧可以让沪剧、评剧、扬剧等年轻剧种去演。这看来是很实际、很实事求是的,但却是一种近视的片面的思想。
目前各剧种的现实情况,在题材上确是有所不同。但这种情况只能提醒我们在提倡现代剧时需要注意到剧种之间的差别,不可要求每一剧种都齐头并进。在今后一定时期内,也还可能在题材上有所偏重,这也不一定就是坏事。要求各剧种都演现代剧,在比重、快慢上确是需要实事求是。然而,实事求是决不等于迁就现状,甚至于迁就历史。如果要把这种题材的偏重极端化、固定化,形成题材分家,那在实际上是并不实事求是的。因为这首先违反了所有剧种的历史发展规律。戏曲史上,我们还从来没有见过一个完全不演当时的现代剧、不反映当时的生活、思想的剧种。在剧种的上升时期尤其如此。
元杂剧、明清传奇以及民间传统剧目的题材,除去如《拜月亭》、《鸣凤记》等明显地以当时的政治生活为背景外,还有不少戏,如果简单地看,似乎并不是那时的当代题材。人们对此作了不少解释,指出在当时封建残暴统治下,作家不能不借古喻今、古为今用,大量采用历史题材。这自然是对的。不过,还可以进一步看一看,在封建社会时代,“历史”同“当代”之间的区别与我们今天的理解是大不相同的。事实上,在封建社会——特别是近一千年来,朝代虽然改换递嬗,但封建思想是不变的,封建的人物关系、人情世故是不变的,封建的生活方式、生活节奏是变化极慢的,因此,元代关汉卿写北宋故事《鲁斋郎》,不仅是借古喻今,简直就应该算是元代的现代剧;明代汤显祖写南宋故事《牡丹亭》,不仅就等于明代的现代剧,想像起来,怕连服装也都可能是明代的吧。京剧中类此的剧目更是比比皆是。但是,封建统治阶级虽然尽力在当时的现代剧中注入封建思想,甚至自己也编写现代剧,如清代余治的《庶几堂今乐》,大肆诬蔑太平天国革命运动,但他们终究是害怕现代剧的。因为在现代剧中,人民群众最容易看出谁是在说真话而谁在说谎。因此,他们不敢提倡现代剧,耽心现代题材的扩大会搬起石头打了自己的脚。他们只有提倡妖魔鬼怪、帝王将相、才子佳人,用谎言代替真理,恐吓人民,麻醉人民,引导人民向虚伪的过去看而不向“现在”看,不向“将来”看。于是,昆剧、京剧等古老剧种的现代剧——特别是正确反映现实的现代剧就越来越少,因而也就越来越脱离群众,越来越衰落。所以,这些剧种过去少演现实题材的戏,并不是剧种的光荣,恰恰是剧种的不幸。
现在,社会形势完全变了。无产阶级领导下的人民大众,自己是社会的主人,时代的主人,热爱真理,热爱现实生活,是最需要、最欢迎,因而也最提倡现代剧的。因此,任何剧种都应该积极提高自己的艺术表现力,逐步演出现代剧为人民服务,从剧种的生存发展来说,这乃是最实事求是的要求。这是时代形势的必然要求,因而也是戏曲发展规律的必然要求。
但是,也还有少数戏曲工作者,一方面认识了编演现代剧的重要意义,另一方面却总有些恋旧,总觉得现代剧有些“吃力不讨好”,遇见些困难就想再走那熟习的老路。因此,我这里想着重谈一谈,编演现代剧,到底有多大好处。
严肃认真地、有领导有步骤地创作演出现代剧,从各方面看来,可以有十大好处,或者说,十大作用。
第一,现代剧,只有现代剧,才能用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思想教育人民,才能用无产阶级国际主义思想教育人民,才能最直接最有效地揭露和打击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的罪恶本质。也只有现代剧,才可能创造出过去任何文艺作品中从未出现过的、今天劳动人民及其英雄人物的壮美的值得效仿的形象。从而成为“团结人民、教育人民、打击敌人、消灭敌人”的文艺武器中最有战斗性、最有感染力的武器之一,成为帮助劳动人民提高思想水平、掌握更渊博的知识,具有更高尚的道德情操的有力手段。我们说戏曲的推陈出新要出社会主义之新,主要就是指的这一方面。
第二,由于多方面地表现现代生活,现代剧就会成为我们伟大丰富的社会主义时代的忠实的时代记录。我们常说有些青年人不熟悉过去的革命斗争历史,其实我们又何尝熟悉多少今天各地区各方面的斗争现状!现代剧则不仅可以帮助今天的人民从多方面去了解当前的斗争形势,而且也可以帮助后人了解我们现在的斗争。这是很重要的工作,现代剧不能推卸自己的责任。
第三,现代剧可以有力地推动戏曲工作者深入生活,加强对工农兵群众的密切联系。戏曲工作者深入生活,主要依靠自己阶级觉悟的提高,主要目的是改造思想,同工农群众打成一片,转移立足点,并不是仅仅为了编演现代剧。因此,即使目前极少演现代剧的剧种和剧团也无例外地需要深入生活。但多演现代剧,却也可以成为一种推动力和重要的桥梁,促使戏曲工作者更快更好地深入下去。特别是家底比较厚实的剧种,现代剧却可以促进它们重新建立起同生活的联系。
第四,编演新历史剧和传统剧目也应该深入生活,这个道理在许多人思想中还不像现代剧那样明确、严重,因此当编演现代剧不能不深入生活时,其深入生活的所得:思想的改造,对生活的认识理解,对人的内心世界的感受等等,也就必然会在编演历史剧和整理改编传统剧目时发生新的基础作用。而现代剧创作、表演经验的积累,对新历史剧和传统剧目的艺术形式也一定会有直接的启发和借鉴作用。在整个戏曲创作演出繁荣的过程中,现代剧当仁不让地应该是走在最前面的火车头。
第五,现代剧的剧目创作必定要求有相适应的新的舞台艺术形式。例如,旧有的脚色行当、旧有的动作程式等等,在现代剧中显然不能完全合用。根据剧本要求,必然要对旧有舞台艺术形式有所删、有所改、有所增,这就可以更快地推动舞台艺术的改造。没有新的生活、新的人物站到舞台上去,仅仅依靠古代人物来推动舞台艺术的改造,那是很难不停留在点点滴滴地改良的水平的。特别对于古老剧种,舞台艺术的形式、手段相当完备,表现历史生活(即使是新历史剧),许多人都认为足够应用,旧东西还大有发挥余地(这自然有对的一面,即传统形式手段还有潜力可挖;但也有不足之处,即我们对表现历史生活,今天的要求也比从前大大提高),因此对于探求新形式、新手段、新方法的心情就不那么迫切。而演现代剧,在某种意义上,需要“跳出圈子闹革命”,可以大大促进创造新的舞台艺术形式的积极性。
(对于以上两点,应该指出,创作新历史剧、整理改编传统剧目以及舞台艺术的改革,反过来对现代剧也是有作用的,必不可少的。这些工作可以使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国人民精神面貌的历史演变,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今天的生活;更好地掌握民族形式的精髓,有助于我们不致割断传统。但是,这也只能是借鉴,而不是创造的基础。基础是生活,今天的人民生活。)
第六,现代剧有助于业余戏曲活动的开展。前面已说过,现代剧描写现实生活,对群众有深刻的教育意义与亲切感,容易受欢迎,容易在业余戏曲团体中被选为上演剧目。在具体的排练中,对于表演方法和技术的要求较古代题材也低一些,演员在掌握人物性格、塑造形象上自己有生活基础,便于创造。演出的物质条件(如服装等)更比历史剧方便得多。业余戏曲活动主要凭借现代剧逐步开展,反过来又会成为专业活动的巨大推动力量和后备力量。
第七,现代剧既有利于业余戏曲活动的开展,就必定更有利于新的戏曲作家的出现和培养。因为写历史剧需要掌握较为丰富的历史知识和正确的历史观点,这样的人在业余作者中究竟还是少数;而生活在群众的火热斗争中、自己就是群众的一员,有着深厚的生活基础的业余作者则大有人在。就我们现在看到的,业余作者的绝大部分都是由写现代剧入手。而业余作者又正是新的戏曲作家的第一步。
第八,现代剧的大量创作,由于现实生活的复杂丰富,必然会呈现多种多样的百花齐放的景象。这就不仅可以逐步解决我们目前上演剧目还不能满足人民要求的状态,更在百花齐放中树立了鲜明的旗帜,指出了方向。进一步引导其他题材(如古代生活题材、童话题材等)展开艺术竞赛,达到共同的繁荣。同时,戏曲的现代剧同其他文艺形式的现代题材作品相互推动,携手并进,又构成了整个文艺战线上的主流,大大有利于我国社会主义文艺事业的发展。
第九,这样,各个剧种就凭借现代剧而获得了新的生命。不仅年轻剧种轻装无碍,蓬勃前进;就是古老剧种,同样会在现代剧的营养中返老还童,永葆青春。当然,戏曲剧种同任何事物一样,也有发生、发展和死亡的过程。但是在同样客观条件下,由于主观的努力与否,也可以有夭折与长寿之不同。人要长寿就必须长期劳动,不断吸收新营养,不断排除无用的废物。剧种要长寿是同样的道理。什么是剧种的“维生素”?最主要的就是现代剧。
第十,最后,戏曲现代剧在新的生活基础上成长壮大,发挥了以上各种作用,所有这些作用综合集中起来,也就为自己的基础——社会主义社会制度的巩固,发挥了有力的作用。旧戏曲原是旧的社会制度的上层建筑,要使它转变成为社会主义社会制度的上层建筑,是不能仅仅靠把原有建筑的梁木砖瓦拆下来重新拼凑结构一番就行的。原来的梁木砖瓦,有的早已腐烂破碎,只能抛弃;有的经过改造清理,或可以在新的建筑中派些用处;但新的建筑的大梁、正柱,却只能是从现实生活中新采伐来的森森巨木,就是说,现代剧。因为,只有现代剧才能引导和促使整个优秀的戏曲艺术为社会主义服务,才能帮助观众更正确地认识新社会、热爱新社会,为新社会的巩固和发展贡献出自己的一切。
我们重视现代剧的这十大好处,充分发挥这些好处的积极作用,是真正的革命的功利主义。它会使我们充满对现代剧的信心和热爱,以巨大的努力进行实践,使现代剧率领着新历史剧和整理改编的优秀传统剧目,共同为社会主义服务。当前现代剧越来越多、越来越好的情况正说明了这一点。
戏曲现代剧既然有这么多好处,这么多有利条件,那么,我们应该怎样来看待完成这个任务的工作呢?
是否可以看作是一项可以轻易完成的任务呢?当然不能。因为,以戏曲形式表现古代生活,我们是比较熟悉的,但表现社会主义现代生活,虽然十多年来取得不少成就和经验,但从长远的更高的要求来看,要使不少剧种都能不仅赶上表现古代生活的水平,而且大大超过它,还是相当不够熟悉的。古人没有给我们留下什么可资借鉴的东西。我们几乎是白手起家地在执行这项严重的建设任务。
毛主席指示我们:“……建设任务摆在我们面前。我们熟习的东西有些快要闲起来了,我们不熟习的东西正在强迫我们去做。这就是困难。”又说:“我们必须克服困难,我们必须学会自己不懂的东西。”(《论人民民主专政》)毛主席这里指的原是经济建设任务,但对于戏曲,我以为也是适用的。现代剧,正是新时代新形势所提出的“强迫我们去做”的严重的建设任务。这个任务对每个剧种都提出在根本上一致、在具体问题步骤上各有不同的要求。我们要克服困难,学会自己还不懂的东西,决不是不费吹灰之力的轻而易举的事。把这个任务看得过于简单,认为在一夜之间就可以使戏曲舞台彻底改变面貌,那当然是不切实际的空想,不是我们的主张。但是,我们更不可以因创造优秀现代剧任务之艰巨,而认为这项任务是极难完成的,像有的同志所说,京剧演现代剧也许还得摸索一万年。
因为,我们已经并不是一片空白,十多年来,在党的领导下,我们已经创造了初步的经验。只要我们紧紧抓住长期深入工农兵火热斗争生活这一根本要点,坚定不移地走工农兵方向,走社会主义道路,只要我们永远按照毛主席的指示去做:“恭恭敬敬地学,老老实实地学,不懂就是不懂,不要装懂,不要摆官僚架子。钻进去,几个月,一年两年,三年五年,总可以学会的。”(《论人民民主专政》),创造现代剧的任务,就不仅不会是什么难以完成的任务,而且一定会成为具有巨大魅力的美丽任务,吸引着一切有政治责任心、有社会主义事业心、有艺术创造精神、不甘因循庸碌一生的戏剧艺术家,积极投入到这个伟大的创造洪流中去。我相信,我国戏曲舞台上的现代英雄形象,必将风起云涌,取得前无古人的伟大胜利。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方针必将取得更伟大的胜利!(附图片)
中国评剧院演出的《会计姑娘》
祁建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