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6阅读
  • 0回复

把所有职工组织到比学赶帮运动中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4-03-09
第1版()
专栏:

把所有职工组织到比学赶帮运动中来
常州市的做法是:市的先进企业向全国的先进企业学习,其它企业向市的先进企业学习;企业的生产能手向全市的生产能手学习,广大职工向企业的生产能手学习。这样一环扣一环,能广泛发动群众,充分挖掘生产潜力。
本报南京八日电 在江苏省常州市近百家工业企业中,市的先进企业向全国的先进企业学习,其它企业向市的先进企业学习;企业的生产能手向全市的生产能手学习,广大职工向企业的生产能手学习。这样一环扣一环,把所有的企业和职工,都组织到比学赶帮运动中来了。
常州市工业企业这种学先进的做法,是在学上海、赶先进的过程中,首先在纺织行业出现的。最近,轻工、化工、重工、电讯仪表等行业,都结合本行业的特点,学习和运用了这种做法。
去年八月份以来,常州市轻工、化工、纺织、重工、手工等行业,组织“三结合”学习队伍,到上海、天津、重庆和无锡、南京等地区的同类型的先进企业跟班学习,学到了三千多条先进经验,对缩短同先进企业的差距起了很大的作用。但是,由于条件限制,全市只能有少数企业、少数职工到外地去学习。据轻工、化工、纺织和电讯仪表等行业调查,到外地学习的职工只占职工总数的百分之二点五左右,学习外地经验的产品只占百分之二十;在有人到外地学习的企业中,同先进经验有直接联系的职工也只占职工总数的百分之二十,而且集中在技术科室和一两个主要车间。在把外地的先进经验运用于生产的过程中,许多没到外地学习的企业和职工就不够热心,往往容易对先进经验不服气或者半信半疑。而另一方面,在市内企业之间和企业内部,先进和落后的差距也相当大,同样可以开展比学赶帮竞赛,进一步挖掘生产潜力。例如:生产灯芯绒坯布的协源、利群、同新和恒源畅等五家布厂中,同新布厂有一半以上的经济指标比其余四家布厂先进,如果这四家布厂都达到同新厂的水平,一年就可以向国家多上缴十四万元利润。就是在同新布厂内部,先进和落后的差距也很明显。布机间乙班贡林章工区同落后的工区比较,每台布机每小时多织灯芯绒坯布零点零三米,下机一等品率高百分之一点五左右,全年少消耗机器零件和其它生产辅助材料的费用达五百多元。
针对这种情况,常州市纺织工业管理部门一面继续组织先进企业到外地学习,并且选择全国的先进企业和先进产品作为学习对象和追赶目标,一面组织其它企业向本市的先进企业学习,开展同类型企业之间的比学赶帮竞赛。
生产灯芯绒坯布比较先进的同新布厂,向上海绒布厂、九龙布厂以及无锡和新布厂学到了四十三条先进经验,产品质量和劳动生产率进一步提高。不久以前,生产灯芯绒坯布的协源、利群等四家工厂,分别组织了“三结合”小组,采取跟班学习的方法,向同新布厂学习先进经验。由于产品品种、工厂规模和生产条件大体相同,学习的内容很广泛,学到的经验又多又实在,学习的人越学劲头越大。先后参加学习的共达二百零三人,比全市纺织行业到上海学习的人数多四倍以上。四家布厂从同新厂学了不少经验。
去年第四季度,全市纺织行业从各个工种评选出四十三名市级操作能手。市纺织工业管理部门组织他们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同时,发动各企业的操作能手向他们学习。各企业则发动广大职工学赶本企业的操作能手。这样层层学习,使所有职工都学有对象,能步步提高。在裕民布厂,职工们根据各自的弱点,自找学习对象。布机间工人王琴芳感到自己的产品质量还不够稳定,就向厂先进生产者邹秀珍学习先进操作方法;邹秀珍看到市操作能手钱玲珍的换梭技术熟练,节约的原纱多,就把钱玲珍作为自己的学习对象。全厂六百零一个职工中,有一百二十一个职工被作为学习对象。现在,工余饭后,在织机旁、饭桌边,都可以看到几个工人聚在一起交流操作经验。
在比学赶帮竞赛中,各级操作能手密切联系,互相促进。车间的、企业的操作能手各自向上一级的操作能手学习,得到了提高,而企业的、市的操作能手从外地或别的企业学到先进经验,也需要通过下一级的操作能手向广大职工传播,迅速用到生产上去。去年第三季度,市操作能手、同新布厂织布女工周琴珍,学到了两项先进经验,一项是市操作能手、恒源畅布厂织布女工颜秀珍的“三清六查”交接班方法,一项是向上海国棉二厂劳动模范顾彩宝学的左右手“游梭”操作技术。前一项能保证产品质量,后一项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周琴珍把这两项先进经验和自己学习的方法,首先教会了贺兰英、毛爱秀、汪英等厂内的一批操作能手,这些操作能手再教周围的女工。没有多久,颜秀珍的交接班方法就在全厂推广开来;左右手“游梭”操作技术也被一半以上的女工掌握了。去年九月份,全厂一百二十九名织布女工中,只有周琴珍一人不出次布;今年一月份,不出次布的工人增加到三十九人。每台布机每小时的产量也增加了百分之二点五。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