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3阅读
  • 0回复

红色姑娘兵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4-03-09
第2版()
专栏:

红色姑娘兵
新华社记者 王毓琛
在人民解放军空军电话总站里,有一个“一号台”,台上工作的都是年青的女电话兵。她们日日夜夜接转电话,为空军领导机关的指挥服务,保证着每次战斗和各项工作的胜利完成,连年被评为“四好班”。
提起“一号台”,真是人人夸。有的说她是“有话必通,有求必应”的好总机;有的说她接转电话又快又准,得心应手,是空军电话守机人员中的一面红旗;有的说:“我每次出发下部队工作,只要记住‘一号台’的代号,就能随时和领导上取得联系……。”
电话一到这些姑娘兵手里,就像生了翅膀、长了腿;人到哪里,电话就能跟到哪里。有一次,值班参谋有急事打电话给一位首长,电话接通后,这位首长外出了。经打听,知道他到医院去看望病人。值班守机员李宝玲,立即打电话到医院寻找。可是,医院却说:“没有”,李宝玲又把这位首长的汽车号码告诉医院传达室,请传达室同志查找。但查询结果还是没找到。这时,李宝玲心想:今天是假日,首长到医院看望病人是完全可能的,但为何找不到呢?她又想了片刻,忙打电话给汽车司机班,问询这位首长的汽车外出的时间,这才发现首长还在去医院的途中。李宝玲本想要那位参谋稍等一会,可是她一想到这里的每一个电话都十分重要,如果不能迅速接通电话,就会影响到前方英雄们对敌斗争的胜利。于是,她立刻征得要话人的同意,想尽办法,把电话接到另一个首长那里,很快完成任务。
还有一天,突然从外面打来电话,要找从某部队来的一个领导同志通话。但要电话的人,不知这个领导同志的地址,电话号码也只记得最后一个字码是“八”。守机员么振筠接到这样的电话,多少有些为难。但当她想到自己作为一个电话兵应尽的责任时,便毅然把这个既无地址又无电话号码的任务承担下来。她先打电话到某部队,问询这个领导同志是否确实来了。然后她再根据往日领导干部来时的住址和活动的规律,把电话接到一个个单位、宿舍、办公室,以及有可能知道受话人的单位、人员那里……。但这一连串的电话,都问不出下落。怎么办呢?难道可以让用户失望吗?么振筠抱定“只要人在就能找到”的信心,继续询问着。经过一天多时间的努力,终于找到一点线索,并根据这个线索,找到了那位领导同志。
为了提高电话接转速度和避免差错,她们不仅勤练技术、学用语、背号码等基本功,而且熟悉与自己业务工作有关的情况。她们一有机会,就到用户家中登门拜访,看看电话设置的位置、了解用户家中那些人常接电话,以及用户的姓名、职务、口音、说话特点,等等。她们在值班中,随时随地注意各个用户的联系情况,并根据自己平时积累的“资料”,及时提醒用户不要拨错电话。
当她们被评为“四好班”而召开庆功会议时,她们没有被已有的成绩所陶醉,而是把工作中薄弱环节,一件件找出来,订出更高标准,要求和激励着自己前进。
(本报有删节)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