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9阅读
  • 0回复

一旦独立 永远独立——中国新闻工作者代表团访问印度尼西亚散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4-03-10
第4版()
专栏:

一旦独立 永远独立
——中国新闻工作者代表团访问印度尼西亚散记
本报记者 汪波清
看雅加达,全城最高的建筑首数市中心的民族纪念碑。无论近看远望,栉比的楼房、挺拔的椰树和满枝红花的凤凰树,都在它雄伟高耸的身影之下。
方柱形的身高一百一十米的纪念碑,是为纪念印度尼西亚取得独立而建筑的。纪念碑座落的独立广场,在荷兰殖民主义统治时期叫“国王广场”,那里还曾经立着一个荷兰人佩纳斯昆的塑像,他是三百多年前第一个侵略印度尼西亚的将军,现在那个冒险家的像已送到博物馆去了。印度尼西亚朋友介绍说,纪念碑的顶端还将装上一个巨大的日夜放光的火炬,那火炬将永远召唤印度尼西亚人民,在维护独立的事业中坚决前进。
中国新闻工作者这次访问印度尼西亚,亲身了解到印度尼西亚民族是一个英雄的民族,他们不仅为争取民族独立写下了光辉的历史,而且广大人民继承光荣的战斗传统,正在为维护民族独立,为反对帝国主义和新老殖民主义的侵略和威胁,进行着英勇的斗争。
一次反对美帝国主义的示威
一九六三年十二月二十四日,我们在雅加达看到了印度尼西亚人民反对美帝国主义的强大声势。那一天早晨,雅加达青年、学生和市民数千人,一齐涌上街头,走向美国驻雅加达大使馆前示威,强烈抗议美国政府决定把第七舰队的活动范围扩大到印度尼西亚洋(即印度洋)。示威群众举着一幅幅标语,踏着雄壮的步伐,一路高呼:“制止第七舰队捣乱!”“粉碎第七舰队!”“美国佬滚回去!”
在举行示威的当晚,苏加诺总统在一次集会上说:“美国第七舰队开进印度尼西亚洋,这件事丝毫也不使我们感到畏惧,我们将继续粉碎‘马来西亚’。”雅加达的报纸刊登了印度尼西亚群众团体的声明,并且纷纷著文声讨美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挑衅行径,指出美帝国主义是印度尼西亚的最大敌人。《忠诚报》在一则述评中说:“美帝国主义又给我们当了一次反面教员”,“我国各阶层人民必将会奋起斗争,不打退美帝国主义的军事挑衅行为,决不罢休!”这些都显示了印度尼西亚人民的高昂的战斗精神。
用革命精神反对“马来西亚”
在我们访问期间,“粉碎新殖民主义的产物‘马来西亚’”这个口号,响遍了印度尼西亚城乡的各个角落。
十二月中旬的一天,我们来到印度尼西亚第二大城泗水。泗水是在一九四五年印度尼西亚宣布独立后,以武装抗击英国侵略军著名于世的。“或者死亡,或者独立”,“一旦独立,永远独立”这些至今还激励着人们的口号,就是从这个城市发出的。泗水市长、当年在战斗中担任过连长的姆拉茨曼告诉我们,今天,泗水青年和人民正发扬过去的战斗精神,用来进行反对“马来西亚”的斗争。泗水是印度尼西亚举行反对“马来西亚”游行示威最早的城市,示威群众走向英国驻泗水领事馆,向他们提出了强烈的抗议。
我们还到居于反对“马来西亚”斗争前线的苏门答腊,看到了当地各界人民动员起来的情形。那里的青年组织组成宣传队到乡村和沿海地区举行讲演会,鼓舞农民和渔民们加强信心,克服困难,争取反对“马来西亚”斗争的胜利。过去,当地和马来亚方面商业往来的关系很密切,现在,苏门答腊人民根据对抗的方针断绝了这种关系。廖内群岛离马来亚半岛很近,过去渔民把捕的鱼就近卖向那里,现在他们从全民族的利益出发,不怕路远海宽,驾船到国内的岛屿上来出卖。整个苏门答腊有二十一家报纸,根据对抗政策的要求,他们也缩小了广告的篇幅,以便刊登更多的有关反对“马来西亚”的文字。苏门答腊的朋友说:“北苏门答腊省和苏门答腊其它省,在反对‘马来西亚’的斗争中是有优先权的,我们对这一点感到十分光荣!”
不熄的斗争火焰
印度尼西亚人民热爱独立,还表现在十分热爱他们争取独立斗争的光荣历史。在大、中城市甚至在一些县城内,我们看到了许多独立碑和烈士碑,泗水的纪念碑前还立着一座金属火炬台,在英雄节和宣誓节的日子里,火炬台上燃起熊熊火焰,它告诉成群结队前来瞻仰的人们,印度尼西亚独立斗争的火焰是永不熄灭的。
不少印度尼西亚朋友在谈起他们的斗争历史时,常常这样说,“我是独立斗争时的战士”,或者说“我曾领兵打过仗”。我们到日惹加里乌拉避暑地游览,当地朋友介绍说,这里山好水好,但更好的是这里还曾经是游击队的根据地,至今那里的墙壁上还留着袭击殖民主义者的弹痕。他们谈到这些时,言语中充满无限自豪。
我们来到多巴湖中的沙姆西岛,人们介绍说这里也曾经是经过战斗的地方。印度尼西亚在一九四五年宣布独立后,荷兰殖民主义侵略军不甘心失败,卷土重来,曾在飞机的掩护下,企图渡过多巴湖侵占沙姆西岛。岛上的马达族人民拿起竹矛、手榴弹和其它武器,奋起迎敌,经过激烈的战斗,始终没让一个侵略军在岛上站住过脚。我们在这里参观的时候,会见了一位名叫西达布达的六十五岁的老人,在谈到他们斗争历史的时候,这位老人翘起大拇指说:“我们马达族人只知道勇敢杀敌,从来不知道什么叫投降!”这位老人的英雄气概正体现了不屈的民族精神,不禁使我们肃然起敬。
在独立的道路上前进
教练机呼啸着升上天空,一会儿又降落在跑道上。机械师和飞行员们披着满身汗水,在一列飞机前忙碌地工作着。这是我们在日惹空军学院看到的情形。基地司令阿拉姆夏中校请我们要像在自己家里一样,看看他们的基地和飞行训练。这位中校用庄重的口吻说:“帝国主义者说印度尼西亚这不行那不行,说印度尼西亚人个子矮,驾驶不了飞机。现在请中国朋友们看看,这里的一切都是印度尼西亚儿女自己进行的。”他又补充说:“当然,我们现在还没有女飞行员,不过可以肯定地说,不久的将来,我们也一定会有的。”
我们又到了泗水海军基地,在参观“德瓦鲁芝”号训练舰的时候,舰长苏班德里约上校告诉我们,他们刚从西伊里安出差回来,那里的青年热望着参加祖国的航海事业。最近有西伊里安的两个青年进了泗水海军学院,他们是高中学生,本来不够条件,但为了培养各民族的子弟,就破格录取了。在航海事业方面,印度尼西亚的儿女们在国家的关怀下不断地在成长着。
在经济建设上,我们也看到了印度尼西亚在独立的道路上所作的努力。我们乘车在爪哇和苏门答腊岛上旅行,只见大片棕榈林和橡胶树林铺满原野,汽车从中飞驶几十分钟,还出不了边。印度尼西亚朋友说,过去这些财富都被殖民主义者占有,现在已经收回来了。
我们在苏门答腊参观了巴拉山橡胶种植园加工场。加工场是荷兰人于一九三六年建立的,印度尼西亚政府在一九五八年收归国有。种植园和加工场有职工两千多人,从割胶、运输和加工生胶等工序,都由印度尼西亚工人和技术人员处理。产品的出口也由印度尼西亚自己经办。在加工场的最后一个车间,我们看到打好包的生胶,堆积如山,上面印有红色大字,写明是运往中国上海的。
我们问加工场的工程师马门:“帝国主义者说,被压迫的民族办不成工业,离开他们活不成,你是有实践经验的工程师,对这有什么看法?”三十岁的马门不假思索地说:“我们东方人一样聪明能干,但更重要的是独立自主,有了它,不靠帝国主义者,也能办好自己的事情。”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