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8阅读
  • 0回复

一个稳产地区的形成——营口县改造西部涝洼低产地区的调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4-03-13
第2版()
专栏:

一个稳产地区的形成
——营口县改造西部涝洼低产地区的调查
辽宁日报记者
营口县西部地区在辽河最下游。包括水源、沟沿、石佛、高坎、旗口五个公社全部和虎庄公社西部,耕地面积四十四万五千亩,占全县总耕地面积的百分之五十二。这里西靠辽河、南临渤海,是洪、涝、碱、潮多种灾害经常侵袭的地方。解放前,人烟稀少,大片土地都是盐碱荒滩。解放后,当地领导机关领导群众坚持兴修水利工程,经过十多年的艰苦奋斗,现在这里已经建成一个完整的运用自如的引排水利体系,基本上解除了洪涝碱潮灾害的威胁,大片荒地变成了良田,粮食产量不断上升。解放初期,这里每年由国家供应粮食两千多万斤,今天粮食自给以外,一九五六年以来每年还向国家提供大量商品粮。一九六三年全地区粮谷作物平均亩产达到三百五十二斤,共出售商品粮五千多万斤,占全县出售商品粮总数百分之八十八。经受最近五年水旱灾情的考验,这里确已经成了一个稳产区,其中一部分还达到了高产水平。
依靠群众自力更生
营口县西部地区改造低产,走的是一条依靠群众,自力更生,由小到大,勤俭起家的道路。
解放初期的一九四九年,全区水利工程极少,辽河沿岸没有成形的堤防,涝洼地里没有排涝沟渠,经常遭受洪涝灾害。大雨大灾,小雨小灾,无雨还受碱潮灾,当时可耕的二十万亩土地平均亩产只有百十左右斤。广大群众迫切要求兴修水利工程,抵御自然灾害,改变贫困面貌。一九五○年春季,营口县领导机关根据群众的要求,动员两万多人,在辽河左岸修成了长达一百三十华里的大堤,初步防住了外洪和海潮侵袭。为了引辽河水灌田和排除内涝,当地群众还把辽河的一百多个河岔子,归并成四十九个河渠,并且在大堤下面配建了控制闸门。当时建国伊始,国民经济正处于恢复之中。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充分发扬自力更生的精神,没有水泥钢筋,就发动群众就地取材用木料做闸门。这种闸门可以依靠水力冲击自动启闭,既能引水灌田,又能排除内水。从一九五○年春到一九五四年春四年间,沿辽河大堤修建了七十二座木闸门,没有动用国家一点器材。
一九五四、一九五五年,随着农业合作化的发展,营口西部地区掀起一个水利建设高潮,人们提出要彻底根治内涝和盐碱灾害,变害水为利水,发展水稻生产。当时规划,全地区要兴修十几条人工河,并且建立动力抽水站。在修什么样的抽水站问题上,又一次考验了各级干部是否坚持自力更生的精神。摆在县区干部面前有两条路。一条是依靠国家投资修大型抽水站;另一条,是依靠群众自力更生修小型抽水站。这地方,在兴修辽河防洪工程同时,曾由国家投资续建了日伪残留的一座叫作“赏军台”的大型电力抽水站。这个站装机容量大,灌溉水田面积较多,因此有的人认为“由国家出钱,修这样的大型抽水站,效果大,县里也省事,只上报一个计划就行了;若是依靠群众自己办,资金一时很难凑齐,就是有了钱,材料也不好买。”据估算,兴修这样的大型抽水站,国家需投资五六百万
元。县领导上考虑到国家刚由经济恢复时期步入第一个五年计划,兴办工业处处用钱,不能单纯依靠国家投资,应该眼睛向下,依靠农村集体经济的力量,多办小型抽水站。但是群众能不能办起来,还是没有把握。以后到群众中调查,事实教育了干部。他们发现许多农业生产合作社都要求办站,并且提出资金自己筹,人力自己出。这样,县领导机关下了决心,决定先试办几个。
一九五四年开始,在水源条件好、盐碱荒地多、群众要求迫切的沟沿、八家子、青天咀等三处首先自力更生地建起三个小型抽水站。建抽水站要有水泵。当时的县机械厂只会做铲趟机等中小型农具,不会做水泵。可是厂长和技术人员、工人接受了制造任务,他们日夜苦心研究,改造车床和翻砂熔化设备,克服种种困难,终于制成了立式轴流泵,及时送到了施工现场。柴油机运来了,没有人懂操纵的技术,他们就挑选了几个懂点技术的社员,跟着工人学技术。不会安装,县的水利干部又领着大家一起研究设计,解决各种问题,终于在插秧前把三座抽水站建成了。当年四千多亩由碱荒地开垦成的水田,秋后获得丰收。经过这段实践,各级干部依靠群众,运用集体经济的力量,自力更生进行农田基本建设的决心更加坚定,广大社员群众的干劲也更加高涨。一九五五年和一九五六年两年,全地区又修建小型抽水站四十八座。为了筹集办站的资金,许多农业生产合作社积极发动社员搞副业生产。当地出产芦苇稻草,他们便编织草袋子、席子出卖,每年都有几十万元的收入投到兴修抽水站上。
在修建抽水站的同时,各社、队又先后挖了利民、劳动、黑鱼沟等八条总长一百四十多华里的骨干河渠,引水能力大大增强,使水田面积由五万亩发展到十六万八千亩。到一九五六年秋,全县由缺粮县一跃变成了余粮县。
综合治理全面改造
一九五八年,营口西部地区人民公社化,集体经济组织进一步发展壮大,为农业技术全面改造提供了条件。县领导上抓住这个机会,首先发动群众再接再厉,扩大水利工程设施。在奋发图强的精神鼓舞下,全地区掀起了更大规模的水利建设高潮。各乡、社出动一万多名社员,挖开了与辽河相接的最大的引水河——青天河,又挖了八里、跃进、党家等较大的引水河,把沟沿、石佛、高坎、旗口四个公社的排灌渠道结成网。一九五九年冬季,又组织一万七千多人,根据综合治理规划,联合开挖了解放河引水工程,扩展西部地区的河网。这期间还修了上百条干渠,成千条支渠,续建了十八座中小型排灌站。
大规模的水利建设,要求机械、电力也要有相应的发展。这个地区早在一九五六年就兴建了部分电力网。一九五八年随着水利工程的扩大,群众又自己筹资续建一部分电力网工程。以后,经国家投资改修和扩建,终于实现了电气化。国家在这个地区还设立了五个拖拉机站,使百分之六十三的耕地实现了机耕作业。
经过十多年的刻苦建设,营口县西部地区的面貌完全改观。这里已经建成一个从西到东、从低到高,四通八达,河河相通,渠渠相连,排灌闸站星罗棋布,要排就排,要灌就灌的水利体系。整个河网进水能力平均达六十二秒立米,排水能力可达二百六十秒立米。需水灌田时,打开进水控制闸门,一昼夜各个河口两潮可以补水两次,共四百万立米,加上河道原有存水,能供三十万亩稻田用水。雨季内水多时,启开排水控制闸门,可以在三天内排出连续降雨二百毫米的积水。这些工程基本上控制了洪涝碱潮灾害,使四十二万九千亩易涝耕地基本上解除了涝灾威胁。其中有三十二万亩耕地达到了“十年一遇”的较高除涝标准。
十多年来,营口县西部地区共出人工一千七百四十多万个,挖了三千九百二十四万土方;先后新修和整修人工河二十二条,总长四百多华里;干渠一千一百条,总长一千二百华里;支渠二千八百条,总长二千二百里。整个改造的水电投资为两千零十六万元。其中百分之六十一是群众自筹的,水利工程部分几乎被群众自己包下来了。国家投资七百八十二万元,占投资总数的百分之三十九,主要用在后期改修电力网、兴建枢纽部位的中型排灌站和大型闸门上。如果把群众修水利工程出的人工折成投资计算,国家投资只占投资总额百分之二十一。
人定胜天由穷到富
营口县西部地区改造成功,在生产、生活上引起了重大变化。据营口县志记载:光绪五年六月,当地大雨十二昼夜,平地水深丈余,灾荒惨重。一九四三年秋天,洪涝交加,庄田被淹,产粮寥寥无几,全区冻饿死上千人。这样悲惨的日子已成过去了。今天这里有了百里长堤,有了河网工程,有了近百个排灌站,人们做了自然的主人。一九五九年全地区引排水利体系形成以后,第二年(一九六○年)这里又遭受了百年未遇的特大洪水袭击,由于堤防和河网发挥了作用,使洪水顺着数以千计的大小排水沟渠迅速下泄,全区百分之八十的耕地保住了收成。
这以后四年间,虽然也经常遭受旱涝,但是从未成灾,产量一年比一年稳定,收成一年比一年好。一九六三年这个地区发生严重的春旱、秋涝和虫灾,而六个公社一百四十八个生产大队,八百一十五个生产队,队队增产,全地区总产量达到一亿五千万斤,比解放初期增加两倍还多。其中有十五万五千亩粮食作物亩产超过四百斤。水源公社有五万多亩水稻亩产达到六百斤,全公社交售商品粮一千五百多万斤,平均每个劳动力提供商品粮三千斤左右。旗口公社过去是一个逢雨即涝的低产区,从有了排水工程以后,也成了一次降雨一百六十毫米不成灾的稳产区。群众高兴地歌颂道:“有了沟,有了岔(毛渠),瓢泼大雨也不怕;有了河,有了闸,大洼子长出了好庄稼。”
粮食大幅度增产,收入成倍增加,社员的生活也大大改善了。石佛公社黑鱼沟大队的今昔,就是全区巨变的一个缩影。这个大队解放前几乎“十年十不收”,群众生活十分凄苦,许多人被迫卖儿卖女,外出逃荒。到解放前夕,这个六十户人家的小村庄,全家逃荒出走的有二十多户。现在,这里完全是一片新景象,过去的涝洼荒地变成了一畦畦平整的稻田;解放前没有牲畜,现在不仅有骡马、耕牛,还用拖拉机耕地。解放初期靠国家救济过日子,现在一百零三户家家丰衣足食,一九六三年还交售了八十多万斤余粮。
贫农赵永志是普通的一家,在解放前终年过着挨饿受冻的生活,他的老奶奶和妈妈,两辈子没穿过棉衣,他到十三岁时还常年光腚。现在他家住上了三间新草房,屋里摆着收音机、座钟,一家人穿的暖暖和和。去年他夫妇做四百五十多个劳动日,分得粮食三千六百多斤,分钱五百多元,加上头一年的陈粮和存款,两年也吃用不完。忆苦思甜,他对党无限感激。在改造大自然的实践中,人们认识到只要奋发图强,人定胜天。
向更高标准前进
营口县西部地区是辽宁省改造低产由穷变富的一面旗帜。建设成就巨大。但是从发展来看,仍有不小的潜力。如各项排灌工程的效率还没有充分发挥,涵闸桥梁工程还没有完全配套,今后需要继续兴修许多新工程。全区有些社队亩产高达五六百斤,也有些社队亩产只有二三百斤,产量很不平衡。县领导上认为,只要继续努力,提高工程的效益,把那些低产的旱田改成水田,粮食产量还可以大幅度的增长。最近,县领导机关学习解放军和大寨大队的经验,重新制订出长远规划,要继续本着依靠群众自力更生的精神,进一步采取一些根本性措施,把这个地区建设成一个更加巩固的商品粮基地。去年冬季以来,他们已经完成一百一十五万土方工程,疏通了二百三十条河渠,新挖了一千一百九十条排水沟。各社还在继续兴修各项工程。按着规划,还要植树造林,修筑公路,发展多种经营。这个已经初步改变面貌的涝洼地区,将要建设得更加富饶美丽。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