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6阅读
  • 0回复

一封蒙文信的着落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4-03-13
第5版()
专栏:

一封蒙文信的着落
内蒙古日报记者 阿古拉
一天,南京广播器材厂的女秘书朱俊诚,拆开一封双挂号信,可抓瞎了:这是哪个民族的文字呢,信上说的是什么?随信还寄来了一张一百五十元的汇款单。怎么办?她急忙把这封信送到厂长常守智、党支部书记居奇那里。
信是用蒙文写的,但是寄信人是谁?信上说的什么?钱又是干什么用的?仍然是个谜。居奇郑重地对朱俊诚说:“我们厂首次接到少数民族兄弟的来信,一定要想办法把信译出来!”
朱俊诚把这封信设法送到广播事业局,请求他们翻译后尽快寄回来。不久,北京寄来的译文送到了广播器材厂。信的内容大致是这样的:南京广播器材厂:
我是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盟新巴尔虎右旗宝格达乌拉公社的人,我们的家乡是个很偏僻的牧业区,很想尽快听到国内外大事,所以写信麻烦您们,代我买一部闻名全国的熊猫牌收音机。随信寄去一百五十元,钱不足可以再寄。
楚勒特木
这个厂既不生产收音机,也不承揽代购业务,但是,这不是一件普普通通的信,这是蒙古族兄弟对祖国的信赖,这是少数民族人民对汉族兄弟的信赖啊!
生产计划科的全体同志,把这件事当做一项政治任务愉快地接受下来。共产党员刘汝奎,蹬着自行车在南京市上跑开了,可是没有结果。他灵机一动:决定到生产“熊猫”的南京无线电厂看看。无线电厂生产的名牌“熊猫”,在国际市场上是畅销品,目前生产的这种收音机是国外定的货,一台也不能动啊!可是当刘汝奎拿出那封蒙文信之后,这个厂的武邦龙同志的心动了,答应好好研究一下。武邦龙拿着信去请示陈奉桂副厂长。陈奉桂被一种义不容辞的责任感促使着,当即做出决定:我们多生产一台,破例照顾这位蒙古族牧民。
“熊猫”到手了。可是没想到在托运的时候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难题。呼伦贝尔盟新巴尔虎右旗宝格达乌拉公社在哪里呢?大家一齐动手找地图,哎哟,那是多么远啊!收音机这玩艺儿包装后就有二十斤重,如何把它完整无损地送到楚勒特木同志手中,的确是个大问题。
经过打听:如果通过铁路、公路托运,路程六千多里,收音机要在天津、沈阳或在齐齐哈尔等地倒装,到了边城满洲里,还要换乘一天汽车,这也只能运到新巴尔虎右旗所在地阿尔太面。由这里到宝格达乌拉公社还有二百来里路,目前邮件还投不到。通过航空托运呢?要由南京经北京、呼和浩特、锡林浩特到海拉尔,路程也有五千三百多里,其余几百来里路程,也得靠铁路公路托运,而且也只能邮到旗的所在地。怎么办呢?他们决定让“熊猫”坐上飞机,由内蒙古人民广播电台第二台服务部代转。
南京广播器材厂的职工,为了这封蒙文信,整整花费了半年的时间。他们前前后后同这位边疆不相识的朋友,有过三次信来信往,一次电来电往,上自厂长,下至科长、秘书、会计、采购员、木工等人都为这件事操过心、出过力。
今年春节前夕,楚勒特木托人由海拉尔把“熊猫”取回来了。这部迢迢万里而来的“熊猫”已经在广大牧民中传为佳话,它像一股强大的声波,在呼伦贝尔盟草原上回响着。
(原载《内蒙古日报》本报有删节)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