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阅读
  • 0回复

耐心开“锈锁”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4-03-19
第6版()
专栏:

耐心开“锈锁”
曹宪文
锁,要用钥匙开;不同的锁,又要用不同的钥匙。做工作,也是这个道理。不同的问题,要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不同的对象,要用不同的方式进行工作。我们常说的“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就是这个意思。
在上海和平丝绸复制厂里,有一个“一把锈锁开五年”的故事。这把“锈锁”,是一个女工,名叫应爱琴。她平时很少讲话,性情特别孤僻,对周围的事情漠不关心,生产上“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这个厂的党支部书记沈玉英,一次又一次地对她进行教育;经过五年的时间,这把“锈锁”终于被打开了。在沈玉英长期的帮助之下,应爱琴心情开朗了,跟大家接近了,对周围的事情关心了,在生产上也干得很出色,连续三年被评为上海市的先进生产者。
“一把锈锁”为什么要“开五年”呢?因为,“锈锁”同一般的“锁”不同。一般的“锁”,只要“钥匙”对口径、合分寸,就能打开。至于“锈锁”,单靠“钥匙”的对口径、合分寸,还不能把它打开。想打开“锈锁”,还必须要有“韧”性。“开五年”,正是有“韧”性的表现。
五年当中,沈玉英碰过很多钉子,她几次想跟应爱琴谈谈,应爱琴都故意避得远远的。但是,她没有灰心,还是坚持不懈地耐心地向应爱琴进行工作。沪剧《鸡毛飞上天》中,有一个顽皮学生虎荣,大概也可算得是一把“锈锁”了吧。林佩芬在他身上碰过的钉子,比沈玉英更多;但是,虎荣这把“锈锁”,后来也终于被打开了。为什么?就因为林佩芬也有一股百折不挠的“韧”劲。要打开人们心灵的“锁”,本来就不容易。要打开人们心灵的“锈锁”,当然就更加困难了。没有一股“韧”劲怎么行呢!
做思想工作,应该有耐心,有“韧”劲,沈玉英和林佩芬,所以有那么一股“韧”劲,能够打开“锈锁”,是由于她们有着鲜明的阶级立场,对应爱琴和虎荣充满着阶级感情,懂得他们和自己“本是同根生”,帮助他们擦去心灵上的“锈”是自己应尽的责任。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