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9阅读
  • 0回复

他们是谁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4-03-22
第2版()
专栏:

他们是谁
近一个月来,记者在沈阳市许多工厂企业参加了多次大大小小的会议,旁听职工们互相评功摆好。说来也巧,会里会外,竟传出这么多内容相近的故事:许多工人为别人办了好事,但不愿吐露自己姓名。
他们是谁呢?
谁从冰水里救起孩子?
一九六三年三月初的一天中午,沈阳大南边门外运河边,突然传来一声声呼救的喊叫。一个孩子掉进运河里了!
一位正赶着到工厂上班的工人,听到远处呼救的喊声,急急地奔到河边一看,孩子被上游流下来的薄冰冲击着,眼看就要滚进河心一个很深的冰窟窿里去了。
这个不习水性的工人,没有考虑自己的安危,立即纵身跳进冰水里,搭救就要被冰块夺去生命的孩子。在齐胸深的冰水里,工人的棉袄棉裤全被湿透了,身子越来越觉得沉重,越来越难活动。孩子也沉到了冰水下面。在这危险的时刻,他奋勇地用身子挡住向孩子没水处冲去的冰块,扑身向前,一把抓住刚从冰水下冒出头来的孩子,使出全身力气把孩子托出水面。这时,岸上的行人很快把孩子和工人拉上岸来。
这个孩子名叫石秀财,是解放军炊事员石德禄的独生子。石秀财的母亲听到孩子掉进冰窟窿的消息,急忙奔到河边。她双手摸着孩子冰凉的四肢,连忙搂在怀里,转身就往家跑。
当晚,石德禄下班回家后,就到处打听儿子的救命恩人,但总是问不到名字。他的妻子也后悔自己当时过于激动,连人家姓名也没打听。两夫妻心里总感到过意不去。
将近一年过去了,最近工厂开展评功活动,石德禄才从附近工人那里知道这人是沈阳针织厂的老工人,名字叫汪义兴。石德禄来到沈阳针织厂,特地给老工人汪义兴送了一封贺功的表扬信。他十分激动地对汪义兴说:“我寻找了一年,今天才与你见面,总算了却了我的一桩心事!”
不知名的义务木工
夜里,沈阳市八十四中学的一间教室里,突然亮起了灯光,室内响起了锯木、锤钉的声音。第二天,当学生们走进教室,发现十八套坏了的桌椅已经修理得又平整又光滑了,可是谁也不知道是谁修的。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附近的光明小学、华山小学,以及其他一些学校里。
这个人修理桌椅是那样细致、认真,又从不要报酬。有人问他的姓名,他总是指着室外说:“哦!我是那边工厂里的工人。”说完就走了。
个别细心的人,从他工作服上看到“机床一厂”几个字,就写了一封封的感谢信寄到工厂。可是工厂的各级组织很久都查不出这好事是谁干的。
这位老工人是机床一厂木工车间的工人,名叫王博宪。王博宪长到四十多岁,从未跨过学校的大门。平时他常常用自己解放前当劳工的悲惨遭遇教育儿女,要他们爱国家,爱集体,不能忘记过去。一次,大儿子延军告诉他,学校里有同学不爱护公物,常常损坏桌椅板凳。这件事使王博宪想到应当怎样培养孩子们热爱集体的思想,从此,他决定去为许多学校做义务木工,以自己的行动去教育孩子们。
王博宪的高尚行为深深感动了孩子们,他们再不像从前那样随便损坏公物了。
王博宪的行为还感动了同车间的工人,不少人也默默地积极参加这一活动。于是,厂里又经常收到越来越多的表扬信,但是却找不到被表扬的人是谁。
大雨中谁盖好了白灰?
深夜,沈阳市房产局铁西工程处看灰工人姜殿宽发现天色不好,大雨即将来临,急忙去仓库拿苫具,跑向工地去盖白灰。当他顶着倾盆大雨跑到工地时,发现白灰已被人严严实实地盖好了。他靠前用手一摸,发现白灰上盖的不是普通席子或苫布,而是羊毛毡子。这时,老人感动得热泪盈眶。
第二天,雨停了。东方刚刚发白,姜殿宽就守候在灰堆旁边。他多么希望认识这位热心的盖灰人呵!
朦胧中,他看到走来一位中年人,取下盖在灰堆上的毡子就走。姜殿宽立即上前,一手拉住那人的手问:“同志,你叫啥名?在哪工作?”
那人笑了笑,说:“问这些干啥,这是我应该作的小事!”说完,抱着沾满泥灰的毡子就走了。
姜殿宽无奈又回到工地。他猜想,这人可能经常路过这里,不然他怎么会发现这堆白灰没盖呢?他决心要再找到这个人。从此以后,他每天早晚都注意每一个路过的行人。
一天早晨,姜殿宽忽然从路上的行人中,找到那个盖灰的人,就一手拉住再也不肯放。那人只好告诉他说,他是沈阳风动工具厂的定额员,叫刘洪顺。
事情是这样:那天夜里,刘洪顺已经睡熟,一阵隆隆的雷声把他惊醒了,眼看一场暴风雨即将来临。他忽然想起下班回家的路旁有一堆白灰没有盖,暴雨一来不就完了吗?这是国家的财产,应当快去抢救。
刘洪顺满屋子寻找,也没有找到一块能盖白灰的东西。这时雷声里已夹着雨点了。他忽然想起家里铺炕用的毡子。可是,毡子被雨一淋不就坏了吗?他有些犹豫。
雷声更响,雨更急了。雷锋用自己的被子盖水泥的形象,立刻出现在他眼前。他毅然取出毡子,又把小孩盖脚的一条也抱上,冒雨赶到工地,铺盖在白灰上。
(本报有删节) 新华社驻沈阳记者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