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5阅读
  • 0回复

新中国农村基层领导者的光辉形象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4-03-22
第6版()
专栏:

新中国农村基层领导者的光辉形象
持真
《丰收之后》的最大收获,是塑造了赵五婶(马志红)这样一个新中国农村基层领导者的光辉形象。
《丰收之后》中的赵五婶是很有代表性的,她是那些被无产阶级思想武装了的农村基层干部的代表。作为一个优秀的大队支部书记,她站得高,看得远,勇于坚持原则,对大队长的本位主义和副大队长的自私自利,进行了坚决的斗争,耐心的说服。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指导着她的行动,她一切从国家利益出发,既看到眼前利益,又看到长远的利益。不久以前,《李双双》的演出,在农村里影响很大。“我是人民公社社员”,成为一句鼓舞人心的名言。从李双双到赵五婶,从不同的人物和角度,塑造了农村中革命的、先进的妇女形象。如果说,李双双是一个好社员,是人民公社一员大公无私的闯将,那么赵五婶却以一个被无产阶级思想武装了的农民代表,一个优秀的农村基层领导者的形象,生动地呈现在观众面前了。
著名的《妇女自由歌》中,曾描绘过旧中国妇女如何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赵五婶的形象有力地表现了中国妇女在新旧社会的根本变化,有力地反映了我国农村社会主义改造的深度,反映出新中国农村“日月换新天”的变化。可贵的是:赵五婶不仅是民主革命斗争中的积极分子,她紧跟着时代的步伐,不断前进,在党的教导和共产主义思想的光辉照耀下,在今天,她依然站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最前列。
剧作者对赵五婶的风格的描绘,是成功的。赵五婶的革命风格是通过她的处事待人,她和群众的鱼水交融的关系,是通过她如何对待犯错误的同志,通过她对资本主义逆流侵蚀集体经济的警惕和斗争……等等一系列生活情节而展现出来的,是在尖锐的斗争和冲突中表现出来的。赵五婶是大队支部书记,为坚持党的政策,她要向只顾小集体,看不见国家需要的本位主义作斗争,要向投机倒把行为作斗争。她又是一个农村妇女,多少年来传统的习惯势力,增加了她斗争的艰难程度,还不得不顶住她丈夫的大男子主义的冲击。剧作者没有避开这些复杂情势,也正是在如此艰苦的斗争中,赵五婶的勇于斗争、彻底革命的精神面貌被有力地揭示出来了,曾经是被压在社会底层的弱小农妇,以一种崭新的革命英姿出现在观众面前,熟悉我国旧时代妇女遭遇的观众,怎能不为此而衷心欢欣呢?
我喜欢第一场戏,这场戏朴实动人。赵五婶学习归来,同群众的亲密关系,表现得生动自然。她主动地为老雇工王爷爷买鞋;她主动地替回乡生产的知识青年买垫肩;她看到老贫农徐大叔眼睛熬上了火,劝他歇两天的亲切语调;她去汽车站买车票,正好看到门市部有看场人急需的手电筒,她便改变主意,用买车票的钱买了电筒,步行回家……这一切做得如此自然,如此平凡。是平凡,也是伟大,公而忘私、助人为乐的共产主义光辉四射。这是多么好的一面镜子啊!热情的观众,又怎能不为此而受到勉励呢?
最近以来,在我国戏剧舞台上,出现了不少反映当前农村阶级斗争的优秀剧目。《丰收之后》是又一部反映出当前农村阶级斗争特点的好戏。
当前农村阶级斗争情况错综复杂。尽管人民力量空前壮大,已被打倒的阶级敌人和各种旧势力并未心死。他们时刻窥伺着人民队伍中这样那样的弱点,俟机活动。他们披着各种伪装,利用各种形式,利用一些人的自私心理,利用自发的资本主义倾向,或某些封建落后意识,向集体经济侵蚀,向我们的干部进攻。比较普遍的惯用的一种形式则是请吃请喝,诱你上钩。湖北农村公社社员一针见血地把这一阴谋手段,叫做“用筷子头打人”。在《丰收之后》中,副大队长王宝山的受骗上当,不正是在“筷子头”上吃的亏吗?老贫农王宝山,在民主革命时期,曾是积极分子,可是在社会主义建设蓬蓬勃勃的今天,他落后了,他对支援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缺乏热情,他的兴趣是:多分点粮,多卖些钱,为女儿置办套好嫁妆,正是这种自私的小天地,闭塞了他的头脑。一贯进行投机倒把活动的王学孔、王老四利用了他这个弱点。这使得王宝山的包袱背得很重,他和王学孔们越来越接近,和党组织越来越疏远了,如果没有赵五婶和党支部的及时帮助,下坡路继续走下去,不是很危险吗?
大队长赵大川和王宝山有所不同,他有一定的国家观念,有工作责任心,也努力工作,能完成任务,可是他满足自己已取得的成绩,故步自封,不愿学习。由于他长时间放松学习,逐渐变得政治嗅觉迟钝,对王学孔们丧失警惕;变得眼光狭小,只看见小集体的利益。当情况十分复杂,矛盾尖锐的时候,他的这个弱点显得更为突出了。他的弱点,给王学孔们以可乘之机,王学孔们更积极地利用了他的弱点,扩展了他的弱点。赵大川不是口口声声讲:不能离开“大杠杠”吗?他又怎么糊里糊涂地上了王学孔的当,被诱离开正确的轨道呢?赵大川的教训,多么发人深思!
好戏也难免有美中不足之处,我觉得剧中的第四场,似乎没有一、二、三场那样生动有力。赵五婶等说服赵大川、王宝山多向国家卖余粮的几段戏,讲了“先国家后集体”的道理,却讲得不那么透,没有把道理讲活,国家和农民的血肉关系,靠山庄农民(特别是贫下中农)会有具体的亲身体验的,这方面尚未得到充分的生动的表现。在这场戏中,赵五婶那种百折不屈,一心为国家,赤诚待同志的精神,是动人的,但就整场戏来说,生活气息还不够浓,感染力还不够强。我衷心希望剧作者“更上一层楼”,坚持不懈,继续努力,广泛听取观众的意见,把剧本修改得更完美。愿《丰收之后》这朵鲜花,愈开愈香,愈开愈艳。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