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5阅读
  • 0回复

向马志红同志学习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4-03-22
第6版()
专栏:

向马志红同志学习
北京黄土岗公社白盆窑大队党总支书记 李宗和
《丰收之后》是个好戏,它写了我们农村今天的斗争,也写了农村各种各样的人。马志红真是党的好干部,我们每一个农村基层干部都应该好好向她学习。
老马是靠山大队的党支部书记,她的立场站得可稳,在两条道路的斗争中,她坚决站在社会主义这一边。坏分子利用大队长的本位主义和副大队长的个人打算钻空子,却动摇不了她。她时刻也没有忘记阶级斗争,特别是到了丰收的时候,她没有被胜利冲昏头脑,而是正确地掌握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的关系,很好地处理了靠山大队的余粮问题。按理说,丰收了还有什么问题?可不能这样想。要是不注意这三者的关系,丰收了还会把公社搞垮的。因为有的人一说就是“这是我们干劲大,我们自己干的。”这不假。但如果没有国家许多方面的支援,光靠我们一双手,能得到丰收吗?就说我们大队吧,好多地都是大沙包,要不是国家支援了四台推土机,靠我们自己两只手要搞到哪一天呢?要是国家穷,哪里来的推土机呢?所以,我们农民不能遇到困难,就伸手向国家要;一到丰收,就把国家和集体丢到脑后头,只记得个人利益了。注意集体的积累,也是一个关心社员的生活问题。我们基层干部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生产,还应该很好地安排社员的生活。我们不能让社员过波浪似的生活:今年丰收了,大家饱吃一阵;明年歉收,大家就饿肚子。要在丰收时想到困难,让社员尽可能保持适当的生活水平,生产才会搞得一天比一天好。老马是个好当家人,她一手抓长远利益,一手抓目前利益,样样事都想得周到。她立场站得稳,按原则办事,两口子也不和稀泥。
老马的群众观点,真是值得我们好好学习。你看她自己省着车钱,起大早走回家,就为了给五保户王爷爷买双鞋,给看场的徐大叔买个电筒,给回乡生产的知识青年买垫肩,她想得多细致,多周到。她对社员真可以说事事关心,怪不得队里的人都尊敬她。热爱劳动,也是老马的本色。她学习回来,还没有回家,就跟队员们一起割了一阵麦子,这一点真是写得好。
我们还应该从大队长赵大川和副大队长王宝山身上吸取教训。赵大川说他喝酒是为了工作,好像很有理,问题是看你是同谁一起喝?不过,他还是个好同志,能够很快地认识错误,也有勇气改正。
这个戏里的老马,依我看,演得很艰苦朴实,但有点不够老练。大队长的庄稼人味道也还有些不足。
《丰收之后》这样的戏,应该多到咱们农村演演,对农民的教育作用很大,因为不论男女老幼,文化高低,都能看得懂。我们农民喜欢看反映现实斗争的戏,前些时,大家一听放映《槐树庄》,就都赶去看。我自己也看了两回。希望戏剧工作者多为我们演出些反映农村现实斗争的好戏。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