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5阅读
  • 0回复

用毛泽东思想武装干部和群众的头脑 南王里支部坚持学习毛主席著作 人们说:读了毛主席的书,南王里大变样了,南王里的人聪明了!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4-03-25
第1版()
专栏:

用毛泽东思想武装干部和群众的头脑
南王里支部坚持学习毛主席著作
人们说:读了毛主席的书,南王里大变样了,南王里的人聪明了!
据大众日报报道 山东寿光县田柳公社南王里大队党支部,在支部书记郑士林的带动下,两年多来坚持学习毛主席的著作,不断用毛泽东思想指导工作,使全大队的精神面貌和生产面貌焕然一新。
南王里大队原来是田柳公社中一个后进单位,生产长期停滞不前,许多干部和社员对改变落后局面缺少信心。一九六二年春天,郑士林被调到这里来担任支部书记,看到这种情况,心里很着急。他想来想去,根据自己长期学习毛主席著作的体会,觉得只有用毛主席思想武装干部和群众的头脑,才能闯开这个困难局面。
郑士林出身于一个三辈子给地主扛活的家庭,没上过学,一个字不认识;解放后参加识字班,才认了七八百个字。从一九五三年起,他在党组织的教育和帮助下,坚持学习毛主席著作。整整十年来,他抓紧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从头到尾地把四卷《毛泽东选集》通读了两遍。其中有些文章反复学了十几遍到二十多遍。由于勤学苦学,他的政治水平和工作水平逐步提高,由一个普通农民先后担任了互助组组长、初级和高级农业社社长、公社副社长,现在又来担任南王里大队支部书记。郑士林长期以来深深地体会到:“庄稼离不开太阳,做工作离不开毛泽东思想。”
在一次支委会上,郑士林介绍了自己的学习经验,建议支委会组织学习毛主席著作,从中吸取改变落后面貌的力量和方法。支委会接受了郑士林的建议,决定先由支委委员组成一个学习组,规定结合研究工作,每月学习两次。
学习是从同困难斗争中开始的。第一篇学的是《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五个支委成员当中,有两人不识字,其余两个人也读不下文章来。于是,便由郑士林念,大家听,念一段议论一段,边读文章,边联系实际,分析村里的情况。首次学习,他们看到书中强调做工作必须有阶级观点,划清阶级界限,得到了很大的启发。大队长李芝堂高兴地说:“原来毛主席的书里,讲的都是这么一些重要的事,得好好地学。”支部宣传委员、民兵队长李季春也说:“过去工作中遇到不顺眼的事,就好耍态度,根本没有想到要分析一下他是什么人。而毛主席早就教导了我们,要分析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要团结真正的朋友,攻击真正的敌人。”
阶级、阶级斗争的问题,大家都有亲身经历,因此学起来比较容易。可是,到了学其他文章的时候,就遇到了更多的困难。一九六二年秋天,开始学习《实践论》,李芝堂读了几行就读不下去了,一是很多字不认识,二是不明白意思。他说:“这不是咱干的事。”为了帮助李芝堂坚持下去,郑士林就和他一块学,边学边教认字,边读边讲道理。结果李芝堂的学习,一直坚持下来。就这样,南王里支委会的学习逐步形成了经常的制度。
支委委员的学习,影响和带动了一些党员、团员、大队干部和社员。他们在支委会的领导下,组成了六个学习组。去年一年,就学习了《纪念白求恩》、《愚公移山》、《为人民服务》、《实践论》、《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十几篇文章。
党、团员和社员群众,在学习毛主席著作时遇到的困难更多。有些人不仅识字少,听别人念也常常听不明白。有些人遇到困难,就想不学了。南王里支部一方面不断向大家进行思想教育,说明学习是为了革命,只要有决心,肯下苦功夫,就能把毛主席的思想学到手。这样不断地坚定大家学习的决心和信心。另一方面,又深入各组帮助解决学习当中的实际困难问题。他们组织了学习互助活动,请几位小学教员帮助大家学文化,解释一些名词。又挑选了五名学习比较好的干部,成立了辅导小组,辅导组自己先学好,再分头到各个组辅导。
在农忙的时候,支部把平时的集体学习方法,改变成为分散自学的方法,少学勤学,积少成多。
在学习中,他们注意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一九六二年夏天阴雨连绵,全大队有一百九十八亩秋庄稼受了涝灾,有九十亩春地瓜失收。这时,有些干部和社员对争取丰收失掉了信心。支部就领导大家学习《矛盾论》和《实践论》,分析了客观情况,分析了主观努力和客观条件的关系,找出了当时的有利条件:一是受涝的时间早,失收地还可以翻种晚秋作物;二是受涝的面积小,只要组织好劳力,就可以排除积水;三是底肥施得多,抗涝能力强。经过这样一分析,干部和社员重新鼓起了干劲,把九十亩失收地翻种了夏地瓜,其它的地排了水、追了肥,结果秋后还取得了一个好收成,比一九六一年增产了百分之八点二。
这个大队一九六三年的粮食亩产量又比一九六二年增长了百分之四十二。如何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增产?当年秋收以后,支部就讨论研究了这个问题,认为进一步发展生产的关键,是实现水利化,提出了要打九眼机井的计划。他们重新学习了《实践论》,根据认识来源于实践的道理,先组织人到小东关、南邵两个大队学习打机井的经验,取得了感性的知识,然后自己试验先打了一眼,取得了直接的经验,证明了当地也有条件打机井。在打井中,遇到了许多困难,有些人又动摇了。支部组织大家学《愚公移山》。大家学了后,决心大干一冬春,二百多人在井旁打起地屋,下大雪也没有停工。群众的干劲起来以后,支部再一次组织干部学习了《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普遍检查了工地上的生活,修理了所有的工棚,翻晒了铺草,生上了炉子。关心群众生活的结果,社员的干劲更大了,很快地打成了七眼机井。
南王里大队仅仅两年的时间,就由缺粮队变成了余粮队,由后进队一跃成为田柳公社的“五好”先进单位。维护集体利益和热爱社会主义的风尚大大发扬,去年夏天,小麦刚刚上场,忽然来了一场暴风雨,当时社员都在地里,却没有一个往家跑,都自动地往麦场上奔去。大家不顾风吹雨打,用自己的身子压住和护住麦垛,没有让小麦遭受损失。周围大队的人都说:“读了毛主席的书,南王里大变样了!”“南王里的人聪明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