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5阅读
  • 0回复

学赶先进万不可“歇一歇” 陕西一批工厂认清日新月异的形势树立不断革命思想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4-03-25
第2版()
专栏:

学赶先进万不可“歇一歇”
陕西一批工厂认清日新月异的形势树立不断革命思想
新华社西安二十四日电 陕西许多工厂企业在比学赶帮中发现:自己刚把上海的先进经验学回来还没有全部用到生产上,就听说上海厂又突破原有经验向前跨进了一步。
西安新华橡胶厂第一批到上海取经的职工在上海大中华橡胶厂学习的时候,发现这个厂的一台刚刚革新的机器在试车,当时他们想,既是试车,以后再学也不迟。不久,第二批人去学习时就发现,不仅那台革新了的机器投入了生产,而且又改装了一批新机器。
有的厂从上海回来不足一月,就收到了上海厂新改进的产品样本。
许多工厂看到了这种一日千里的发展形势,都认为必须树立和经常保持不断革命的思想,必须眼明耳聪和脚步要快,万不可有“歇一歇”和“差不多了”的思想。
在这批工厂当中,有一个厂体会得特别深刻,它为陕西各厂提供的经验教训特别发人深省。这个厂名叫黄河棉织厂。
黄河棉织厂一建厂就拜上海太平洋棉织厂为师,一年几次派人到太平洋厂取经。它一步一个脚印地学习了三年,生产的被单、毛巾坚牢度赶过了太平洋厂。接着,上海厂又突破了三十年来中国被单的旧印花格局,把国画搬上了床单、浴巾,并且设计了一批独具风格的新花样,产品面貌为之一新。可是黄河厂却以为自己“差不多”了,工人们唱起了“黄河水,波浪高,全面跨过太平洋,黄河职工志气豪”的歌。从此,把学太平洋厂的事搁下了。时隔一年,在一次展览会上,黄河厂的产品摆出来同全国产品一比,人们发现,黄河厂已被太平洋厂远远抛在后面。评语是:黄河厂被单能远看不能近瞅;远看同别厂产品差不多,近看毛病不少。黄河厂这才猛醒过来,又千里迢迢到太平洋厂取经。在第二年的评比会上,黄河厂产品又一次得到好评,他们的被单的洁白度和花色名列全国第一。评比以后,全国有二十多个工厂企业共八百多人相继来黄河厂学习。可黄河厂还没有接受过去的教训,又一次觉得“差不多”了。兄弟厂寄来的资料和样品很少有人看,到太平洋厂学习的兴致又淡下来。结果,不到一年,全国许多工厂的被单质量又远远超过了黄河厂,黄河厂的产品几乎弄到无人愿订货的地步。如此几起几落,黄河厂领导和职工才从思想上真正地认识了这样的真理:学先进,无止境。
去年,黄河厂厂长带上总工程师和十几个工人,再一次到太平洋厂拜师求教。黄河厂的总工程师原来曾经当过太平洋厂的车间主任,这次回到他过去工作过的车间,诚心地拜了当年自己的徒弟为师。
这次取经的人员从上海回来之后,厂领导组织全厂职工认真讨论了这样的问题:怎样才能保证比学赶帮活动经常化?职工们都认为:要经常化,要赶太平洋厂,首先就要学习上海工人不断革命、天天向上的先进思想。厂的领导方面还组织技术人员和职工,讨论了在《人民日报》上发表的通讯《‘太平洋’的风浪》。在提高思想认识的基础上,他们把到太平洋厂取经时成立的厂长、技术人员、工人三结合小组,变成了长期的、专门突破关键技术和研究先进技术的组织。并且不断扩大了这个队伍。他们还规定了定期举办兄弟厂产品对比展览会、定期公布先进厂各项经济指标的制度,并且规定定期同全国同行业工厂交换技术资料、经济指标,以便及时找出差距,及时缩短差距。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