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2阅读
  • 0回复

一个革命战士的情操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4-03-29
第2版()
专栏:

一个革命战士的情操
新华社记者 周长宗
郅顺义少校和他妻子的故事,在东北炮兵部队里已经传为佳话。广大干部战士从老英雄郅顺义身上,看到了一个革命战士的伟大情操。
战斗英雄郅顺义曾和董存瑞同在一个班。在战争年代,他随部队从东北打到广东,为革命立下了不少战功。在和平的日子里,他做管理工作六年,被群众誉为“红色的管家人”;做领导干部十年,群众称赞他勤勤恳恳、朴朴实实,保持了工农本色。东北炮兵部队把他的事迹作为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活教材。可是这位老英雄,生活中遇到了不幸。他的妻子陈元凤,由于患类湿性关节炎,成了残废,自己不能端碗拿筷,也不能宽衣解带。七八年来,她在生活上一切都需要人照管。
郅顺义担起了服侍妻子的担子。他替她洗脸、梳头、照顾她吃饭、穿衣、睡觉、上厕所。在风雨欲来的夜晚,陈元凤浑身疼痛难熬,他便为她按摩关节,烧汤煎药。
一九六一年二月,郅顺义和雷锋有过一次难忘的会见。雷锋的“毫不利己,专门利人”以及“活着为了别人”的光辉思想,深深留在他的脑海中。每当他一个人面对着残废了的妻子的时候,他就记起“活着为了别人”这句话。他想:这个“别人”中,也有她一个。
郅顺义只有出差的时候,才把服侍妻子的事托付别人;只要不外出,他总把妻子需要别人代做的事,全部担当起来。每天早晨上班前,他都把妻子生活上的事安排妥贴;并且嘱咐五岁多的小儿子伴着妈妈。中午休息时也不顾自己的休息,尽力先照料妻子。
妻子陈元凤有时感到过意不去,说:“你工作那么忙,一天累到晚,回到家我不能侍候你,还得叫你侍候我。”
郅顺义说:“谁侍候谁还不是一个样。如果病生在我身上,你还不是一样侍候我?!”
精神好的时候,陈元凤爱和丈夫开两句玩笑:“你啊,当了英雄,做了官,也不嫌我这个样。”
郅顺义呵呵大笑着说:“这有什么可嫌的?人能变老了,变丑了,可是革命的感情,永远也不会变老,变丑啊!”
我到郅顺义家做客的时候,恰好是他们夫妻结婚二十周年。当初,这两个穷苦人家的儿女举行婚礼的时候,盖的,只有一条破被子;铺的,是一领旧炕席。从那时起,他们就开始互助互敬地生活。
郅顺义告诉我:一九四七年十月他参军时,陈元凤一边送他,一边对他说:“你去吧,一心一意干革命,别挂着家。家里的事,全有我顶着。”他随部队走了,一走就是七年没回家,四年没写一封信。他也曾想到年迈的老父和几岁的孩子,可是一想到妻子,他的心就镇定了:“她顶得住的!”妻子在家,自己上山下坡,打柴担水,耕地时用肩膀拉犁,还自己推磨,一个人照顾着全家老小,度过了漫长的艰难岁月。
郅顺义说:“她从背后支持了我,也支持了革命!”
随后,郅顺义向我谈到了他妻子得病的原因:他参军时,把家里仅有的一套棉衣穿走了,陈元凤一身单衣度过了寒冬。灾荒年,她一把糠、一口菜熬了过来。春耕秋收,她一个人起早贪黑劳动,从没误过农时。就这样,饥寒贫困和劳累,几年时间把她压垮了。
一九五四年夏天,郅顺义从部队回乡探家,当他一眼看到久别的妻子时,猛然打了个寒战:她那一双会穿针引线又能挥镰握锄的手,一双支援过前线、支援过革命战争的手,已经不中用了。
一九五六年,郅顺义把妻子接到部队,为她治病。经过医院治疗,陈元凤的病一度好转,后来又恶化了。
在寒风怒吼的冬夜,郅顺义抚摩着妻子肿大的关节时,在曦光照射的早晨,替妻子梳理那稀落的头发时,他总是默默想着:她的身体残废了,决不能让她的精神再残废。他经常给她讲述董存瑞、刘胡兰、向秀丽等英雄事迹,从精神上帮助她战胜痛苦。陈元凤不识字,不能读书看报,郅顺义买了收音机,让她收听新闻,收听戏曲。礼堂里每次放电影,郅顺义都劝妻子去看,有时扶着她去,有时背着她去,让她经常从银幕上看到祖国和世界上的新人新事。郅顺义每当外出开会、作报告回来,总把自己在外边的见闻对妻子讲讲。一九五九年郅顺义到北京参加国庆观礼回来后,兴致勃勃地对她讲毛主席站在天安门上检阅游行队伍,讲首都的十大建筑……。
在我访问结束以前,炮兵部队的同志们告诉我这样一件事:郅顺义所在的炮兵机关,进行过一次党课和毛主席著作学习测验。机关党支部给郅顺义评定的分数是九十,并且在他的答卷末尾,批了这样一段话:
“郅顺义同志用实际行动答出的‘卷子’,要比他用语言和文字答出的卷子,更值得支部全体党员同志学习!” (本报略有删改)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