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9阅读
  • 0回复

桑给巴尔纪行(二)芳香与血泪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4-04-02
第4版()
专栏:

桑给巴尔纪行
(二)芳香与血泪
杨兆麟 柯月霖
在桑给巴尔这个美丽富饶、如花似锦的岛国,千百年来,人民遭受着说不尽的灾难。
许许多多的历史遗迹,都是桑给巴尔人民的悲惨命运的见证。
在非洲历史上最黑暗、最恐怖的时期——奴隶买卖的年代,桑给巴尔曾经是东非贩卖奴隶的中心。奴隶贩子从东非大陆上掠夺到的奴隶,都要运到桑给巴尔拍卖。现在桑给巴尔市电报局附近的广场和圣公会教堂所在地,都曾经作为拍卖奴隶的市场。买主像选购牲畜一样,翻翻奴隶的眼皮,看看牙齿,捏捏肌肉,讨价还价,当场成交。据有的史书记载,在十九世纪,每个奴隶一般买价两美元,而卖价却高达十几美元到四十几美元。每年在桑给巴尔拍卖的奴隶,从几万人到几十万人,说法不一,没有确实可靠的记载。这些奴隶,一小部分送到桑给巴尔和奔巴的种植园当农奴。大部分奴隶还要转运出口。一直到十九世纪末期奴隶买卖停止以前,桑给巴尔的出口贸易,第一位是奴隶,第二位是靠奴隶们从大陆上运来的象牙,第三位是在奴隶劳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丁香。如今,尽管岁月已经逝世,我们在这个百里飘香的国家访问,仍然不能不痛苦地忆起,在这肥美的泥土里,浸透了奴隶们的多少血泪啊!
从桑给巴尔市向北二十多公里,到达海滨小镇曼加普瓦尼。穿过一片椰子林,到了一处海湾,这是当时出口奴隶启航的地方。靠近海湾,在没膝的野草丛中,有一座地下室。(见附图)我们沿着石级走下去,里面满地都是蚂蚁,成群的蝙蝠在头顶上飞来飞去,黑暗潮湿,阴森可怖。据当地人说,这个地下室是十六世纪修造的。奴隶们被转运出口之前,都被赶到地下室,等待着他们生命中的另一段凄惨的旅程。在那个时期,从桑给巴尔市到曼加普瓦尼的海滩上,经常可以看到奴隶们的腐臭的尸体。
从这个地下室向南不远,另有一处巨大的地洞。我们刚走下去的时候,黑得伸手不见五指。在地洞的深处,有一条直通海滩的隧道,黑洞洞的,没有一丝光亮。这是十九世纪后期,非洲的奴隶买卖一般已经停止以后,有些奴隶贩子还不死心,修了这个秘密的通道,继续进行他们那罪恶的勾当。
后来,奴隶买卖停止了。但是,在革命以前,种植园里劳动的千千万万农民,仍然受着残酷的剥削和压迫,过着奴隶般的生活。我们在那些阴暗破败的小茅屋里,结识了成百成千的衣衫褴褛的农民。他们听说我们是从社会主义的中国来的,都热情而又亲切的欢迎我们,把我们当做兄弟和知心朋友,对我们述说革命以前的满心的辛酸和哀愁。
桑给巴尔农民的主要劳动是采摘丁香和椰子。在丁香采摘的初期,满枝花蕾,采摘比较容易,大约每采九公斤鲜蕾挣一个东非先令。到后期,花蕾少了,采摘比较困难,大约每采两公斤挣一个先令。技术熟练的,最多一天挣五六个先令,一般每天只挣两三个先令,甚至一个先令。地主、收购商、出口商的垄断组织,像一座又一座大山一样,沉重地压在他们头上,榨取他们用血汗创造的财富。殖民者的垄断组织——“丁香生产者协会”,控制着工资水平、收购价格、出口价格和一大半出口量。他们不事生产,坐吃暴利。
采摘椰子的季节,农民们冒着生命的危险,爬上高耸入云的椰子树去采摘。一般爬二十棵,已经精疲力尽。一个强劳动力,拼死拼活,最多爬三十棵树。工资是爬十棵树才给一个先令。有些地主发给实物,每天最多给二十个椰子,也只值两三个先令。
除了采摘季节以外,农民们每年都有几个月很难挣到工资。这期间,他们除了打短工以外,就耕种茅屋周围的小片土地。土地是属于地主的,收成要和地主对半分。
桑给巴尔朋友带我们到桑给巴尔岛以北将近五公里的通巴图岛去访问。这是桑给巴尔全国最贫困的地区之一。岛上满地砂石,土质低劣。四千四百四十四人分布在三个渔村,全靠打鱼为生。当地渔民把我们带到岛的中央,说要让我们看看他们生活中最大的困难。这里并排三个水潭,已经快干了,水色深绿,水面上蚊虫密布。一位渔民说:自从岛上有人定居的几百年来,殖民当局和历届政府从来不过问这里的淡水供应问题。直到十七年前,才挖了这三个水潭,全岛老幼就靠它们积的雨水来生活。水干了,就只好摇船到桑给巴尔岛去运水。我们去的前一天,刚好下过一场小雨。走进村去,看到家家户户的茅屋檐下都放着一个小水罐,接那比甘露还珍贵的雨水。可以想到,在过去,这里的人民,真是又饥又渴的人民啊。
从桑给巴尔市的城区和人口的分布,也可以清楚地看出殖民制度和封建统治的深深的烙印。海滨和市中心,那是殖民官员、封建统治者、占有上万棵丁香树或者几万棵椰子树的大地主以及商业资本家们的乐园,这里没有劳动人民的立锥之地。苏丹王的宫殿面向着大海,地势和景色最为优美。这个十足的寄生虫,每月薪俸四万多先令,宫廷开支占政府支出的百分之十三点五。离开繁华的市区向东,隔着一片干涸[hé 合]了的海湾,是非洲人的居住区,地名叫恩甘博,意思是:在另一边。在几千座墙壁破毁、风雨飘摇的茅屋里,拥挤着全市三分之二以上的人口。这里也有几条街巷,除了经销日用品的以外,多的却是当铺。入夜,当海滨别墅和欧洲人的俱乐部里灯火辉煌、笙歌曼舞的时候,“在另一边”的漆黑的小茅屋里,人民在忍受着贫困、饥饿和疾病的煎迫。
殖民制度和封建统治的基础已经腐朽了,苦难深重的桑给巴尔人民忍无可忍了,革命的时机成熟了。在访问的过程中,许多桑给巴尔朋友都对我们说:你们已经亲眼看到,桑给巴尔人民普遍地、迫切地要求革命。除了革命,除了武装起义,我们再也找不到别的出路。桑给巴尔人民终于拿起武器,取得了革命胜利,结束了桑给巴尔长期黑暗的苦难的时代,翻开了桑给巴尔崭新的光辉的史页。
(附图片)
桑给巴尔历史上押运奴隶的地下洞穴和隧道的入口 杨兆麟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