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阅读
  • 0回复

英雄战胜“雪封山” 川藏公路工人吃大苦耐大劳打破多年“常规”保证公路畅通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4-04-03
第3版()
专栏:

英雄战胜“雪封山”
川藏公路工人吃大苦耐大劳打破多年“常规”保证公路畅通
新华社记者 赵家烈
川藏公路的养路工人和汽车驾驶员们,发扬革命英雄主义,在极其恶劣的自然条件下,吃大苦,耐大劳,今年第一次打破“雪封山”的常规,保证了川藏公路在“一二三(月),雪封山”季节一直畅通,使各种物资及时运往西藏。
自一九五四年十二月川藏公路通车以来,这已经是第十个雪封山季节,过去到了这个季节,有时大风把成万立方米的雪涌到沿线十八座大山的山岭公路上,造成雪封山。散布在公路沿线的藏汉族养路工人们,挖冰铲雪,维护公路,但是每次雪封山总要三五天才能打开道路。今年,这里的风雪不比往年小,但公路没有被风雪堵塞过一天,始终畅通无阻。
记者最近到川藏运输线上访问,看到了沿线养路工人们同风雪搏斗的情景。二月二十三日下午,川藏公路线上一座高山——拔海近五千米的雀儿山上忽然狂风大作。正在山顶上挖冰铲雪的道班工人和推雪机手,根据经验,判断今年第三场封山大雪就要到来了。他们纷纷检查工具、机具和防寒装备,准备清除积雪。傍晚,大雪弥漫,几米以外看不见人,公路上的积雪一股劲地增高,还不到半夜就已经铺盖了一两米厚。山上的气温降到了零下三十多度。推雪机手何源泉、曾清云、陈绍先、王方文等,第二天一早就起来烧火烤车,两部推雪机出动了,机器的吼声震荡着山野。这时道班工人们也都拿着铁锹铁镐干起来。头天夜里降下的几万立方米雪,很快被工人们清除到路旁,堆成了一道很高的雪墙;山上山下几十公里路面上一道道的冰埂,也都被铲平了。这时,停下车来帮助铲雪的几十个汽车驾驶员,随即开动汽车向山顶驰去。
雀儿山上常年冰雪不断,年平均气温在零下二十度。战斗在这座山上的道班工人,有的已经坚守了十多年,多数已经经历了四五个寒冬。他们每年都要清除几十万立方米的冰雪,为保证公路畅通吃大苦,耐大劳,他们说:当年进藏人民解放军和修建川藏公路的工人们能够开辟出英雄的道路,今天我们就能够保证这条道路畅通。
在著名的二郎山上,记者遇到了人民解放军一个汽车连队的车队。那天,二郎山上大雾,结了冰的路面像镜子一样溜滑,可是汽车仍然平稳地向顶峰驶去。许多汽车车篷上写着这样豪迈的标语:“战胜风雪,藐视严寒,高原锻炼出硬功夫;小心驾驶,安全节约,戴上红花显真本领”。还有的写着这样一首打油诗:“二郎冰雪起白烟,大渡桥横铁索坚,哪管折多(山)漫天雪,踏上雀儿(山)敢上天。”这个连队在一九六三年曾获得“四好”连队的称号,他们是一支在大风雪情况下能够“过得硬”、“开得动”的汽车连队。当车队到了雀儿山顶时,正巧遇上大风雪,雪厚冰滑,弯多路险,这时驾驶助手们下车拿三角木在车后支撑,把皮大衣脱下来垫在滑冰处,让汽车开上去。这样,车队终于顺利地到达了昌都。
在高原风雪运输线上,传颂着许许多多汽车驾驶员冒着风雪完成运输任务的动人事迹。今年一月雪封山季节刚开始的时候,昌都交通局的六部汽车到昌都以西的一条支线去执行运输任务,给那里藏族人民运去急需的茶叶、农具和生活用品。整个行程不过二百多公里,可是公路都在山上盘旋,两座大山比雀儿山还高,而且是去年新建的路线,还没来得及设立食宿站和道班。任务是艰巨的,但是驾驶员们表示坚决完成运输任务。在平常,这趟行程三天就能返回来,可是驾驶员们这次在途中同冰雪搏斗了半个月。他们在这两座山上,自己清除齐膝的积雪,一步一步地前进,有时第一辆车过去后就坍下雪方,后面的车辆前进不了,又得重新铲出路来。有时分不清山坡路面,车子开上去,不是陷在雪窝里,就是卡在路坎上,又得把车拉回正道来。就这样你拉我、我拉你地在莽莽雪山坎坷不平的公路上,一步一个困难地慢慢前进。在山上,前不靠村,后不着店,深夜寒气袭人,困了就在驾驶室里打个盹,饿了啃口大饼。大饼冻得像冰块一样硬,就自己烧火煮饭,但又因为这里地势高,饭煮不熟,只好吃半生饭。一个星期过去了,还在第一个山头上,车队派车送来了食品和救急材料,山下翻身藏族农民也来了几百人帮助扫雪开路,把车队迎下山去。有两个驾驶员冻病了,但这六部车还是安全地完成了任务。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