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阅读
  • 0回复

传“绝招”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4-04-04
第2版()
专栏:

传“绝招”
新华社记者 史越峨
东北一家冶炼厂的车间里,人头攒动,热气腾腾。老焊工杨振孟从口袋里掏出一个红皮本子,往桌上一放,对大伙说:“同志们,各取所需,你们随意抄吧!”
这个红皮本子,是杨家的“传家宝”,上边记载着四十多个焊接工艺秘方。
一批来自贵州、秦皇岛、齐齐哈尔等地的工人知道了这本子的来历,一见到就如获至宝,连忙翻开,边看边往自己本子上抄录。抄着抄着,人们不禁为这些“绝招”叫好,更不禁为杨振孟的无私风格所激动,纷纷要求拜杨振孟为师。
让别人抄工艺秘方,是杨振孟“传宝”的第一课。接着,人们透过银色的电弧光,观看杨振孟的“绝招”操作表演。只见铝和铜的导线衔接到一起,铅乖乖地涂在钢板上,两块大厚度的有色金属对焊成一个整体,真是妙不可言。各地工人都要进行实习,直到焊出优良的产品,杨振孟才肯验收。
最近,杨振孟收了一名高徒:贵阳市劳动模范、矿山机械厂工人出身的工程师王兴才。杨振孟把自己三十多年积累的手艺全部传给了王兴才。
杨振孟还收了一批住在远方的徒弟,用“函授”方法教他们。他对来自昆明、北京、内蒙古各地的要求拜师的大批信件,都热情地一一答复。有一次,杨振孟收到昆明大利化工厂焊工张树琨的一封来信说:“从边疆到内地是多么不容易呀!杨师傅,你收了我这个远方的徒弟吧!”杨振孟马上写信,把全部“绝招”资料寄给张树琨。
杨振孟今年四十七岁,是东北地区著名的焊接能手之一。他从小跟两个哥哥学焊接技术,仰脸焊、立焊、对焊,样样擅长。他能使焊件找不到焊缝。杨家独家掌握的工艺秘方,不仅能焊各种金属,而且可以使不同成份不同性质的有色金属焊接在一起。
杨振孟的“绝招”来之不易,有些是经过长期艰苦的劳动积累起来的,有些是同乡亲人传授的。在解放前他认识的一位老工人,有一手“铸铁抢修密室”的“绝招”,任何铁制品一旦发生漏孔和裂纹,遇到这种“绝招”之后就能变得完整无损。杨振孟十分敬重这位老工人,经常去帮他干活。这位孤苦伶仃的老人十分感动,把“绝招”传给了杨振孟,并且嘱咐说:“技以绝为妙。有了这一招,你将来不愁吃喝了,可千万不能传给别人。”解放前,杨振孟一直遵照那位老工人的嘱咐,只把“绝招”悄悄地告诉了两个哥哥。
东北解放后,他到一家冶炼厂工作,无数事实,使他感到自己再不是在饥饿线上挣扎的奴隶,而是成了国家的主人,不应该再把“绝招”永远保密下去。一九四九年,有一次车间里的一个锅炉忽然发生裂孔漏气。工厂把全厂老焊工请来,没焊好;又在外厂请了几个名手,还是不行。杨振孟眼看自己的工厂生产受损失,就第一次拿出了师傅不让外传的“铸铁抢修密室”的“绝招”,锅炉的孔眼立即堵塞住了。从此,他把自己的技术毫无保留地全部传给了厂内的徒弟们,经他培养的工人目前大都成了优秀的焊接工人。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