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8阅读
  • 0回复

自己走到婆家去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4-04-06
第5版()
专栏:

自己走到婆家去
张阳德 朱葵 云鹤
江苏高邮县三垛公社三百六大队第十一生产队,有一对结婚不坐花轿、不办酒席的新婚夫妇。
新郎赵有义,三垛公社排灌站的工人;新娘赵粉英,生产队的妇女队长。他俩结婚前,对于不请酒、不收人情,意见是一致的,至于坐不坐花轿,却有争论。一天晚上,两人在皎洁的月光下筹划婚事。赵有义先说:“终身大事,照理该热闹热闹,可是不能浪费呵!”赵粉英接着说:“我也是这么想。不请酒,不收人情我都同意,不过不坐花轿……,这么大的人,自己跑到你家去多难为情!”有义想,粉英的话也在理,租顶花轿也不过几块钱,算不了什么,也就答应了。
没几天,粉英的母亲张存娣从省里参加党代表会议回来了。粉英把要坐花轿的事告诉了她,张存娣表示不同意,对女儿说:“不该坐花轿,干部家庭应该带头改变旧习惯才好。”粉英经妈妈一说,决定退掉租好的花轿。这消息在队里传开以后,群众议论纷纷,有的说这,有的说那。“这么大的姑娘,不坐轿,跑到人家去……”这句话触动了粉英的心,她第二次提出要坐花轿。这时候,在三百六大队工作的县委副书记潘振球和工作组长陆忍谦,鼓励张存娣拿定主张,带头移风易俗,耐心地说服女儿,粉英终于同意不坐花轿了。
不坐花轿,怎样到婆家去呢?赵粉英还是有点心慌意乱。第二天,大队妇女主任胡小粉,帮她想出了好办法——娘家送,婆家接。
结婚那天傍晚,粉英穿上新衣、新鞋,戴上红花,父母和弟妹把她送到大门口,嫂嫂、舅舅把她送到桥头(娘家和婆家的途中隔着一座桥),后面跟着一群打哈哈的青年男女和孩子们。桥那边,赵有义的嫂子毛兰银等着迎接新娘,后面也跟着一群青年男女。走在桥上,嫂嫂先开口说:“想把我家的妹子带去啦,不给呵!”她故意逗着毛兰银,引得几十个青年发出爽朗的笑声,连新娘子也低着头嘁嘁地笑开了。从娘家到婆家的路上,自始至终洋溢着愉快、幸福的气氛。(按:娘家派人送,婆家来人接,用自己的双脚走到婆家去,一路上有说有笑——这种大大方方的出嫁不是很好么!)
粉英不坐花轿做得对不对呢?做得很对,甚至那些曾经说过闲话的人也改口说好了。(附图片)
陋俗
新风 英韬画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