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8阅读
  • 0回复

十个春天——访越纪事之一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4-04-08
第3版()
专栏:访越通讯

十个春天
——访越纪事之一
《人民日报》访越代表团
正当我国北方大雪纷飞的时候,我们应越南《人民报》的邀请,到春色迷人的兄弟之邦越南去访问。
我们在河内欢度了与中国习俗相仿的多采的春节、参观了市郊的越中友谊农业社之后,就迎着和煦的春风,东游著名港口海防市、鸿基煤矿区,并在海上欣赏下龙湾的奇山异景;然后驱车南行,直奔十七度线,在贤良桥边记录了英雄的南方人民的斗争史诗;沿途参观了许多有名的农业社;我们怀着无限敬仰的心情拜访了胡主席的故乡、革命发源地之一的义安省;最后,我们北访越南的第一个钢铁城太原和第一个工业区越池。
这是越南人民从一九五四年日内瓦协议签定以来,在北方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在南方继续进行民族民主革命,争取和平统一祖国的伟大斗争的第十个春天。
这是一个难忘的春天。难忘的是:进入了第十个春天的越南人民,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充溢青春气息的宏伟的创业图景。
年青的工人阶级,已经在原来只有残旧不堪的四十一个工厂的北方,增加到现在的一千个工厂。这就是说,第十个春天是第一个春天的二十四倍多。
北方三万多个农业合作社,把百分之八十七的农户引上了集体化的大道。勤劳的社员们每年所生产的粮食,比法国统治时期收成最高的一九三九年的产量增加了两倍多。
北方百分之九十五的人民,在法国统治时期是文盲,如今已经能读会写。过去整个印度支那只有学生八十多万人,到今年春天,单是越南北方的学生人数已经达到二百六十万,等于法国人在印度支那的办学数字的三倍多。
水有源,树有根,巨大的数字有它动人的来历。
访问越南的四十天中,越南劳动党第一书记黎笋,中央政治局委员阮志清、阮维桢等同志先后接见了我们,他们和各级党政许多负责同志分别向我们介绍了十年来的建设成就;鸿基露天煤矿的老矿工,海防水泥厂的劳动英雄,太原钢铁联合企业的技术人员,太平、义安等省农业社的女社员和生产队长,曾经在轰响的机器旁边,在清静的田间渠边,在高大的橡胶树下,向我们描述他们如何辛勤缔造这些巨大的数字。
从党和政府的领导人直到工厂农村的普通劳动者,他们总是以令人钦佩的谦逊精神评述自己的创业伟绩,并且热情赞颂创业路程上中越友谊的结晶。
这里所纪述的,是越南北方十个春天的几个侧面。
自力更生的花朵处处开
以自力更生为主,在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建立起自主经济,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支援南方人民的斗争,争取和平统一祖国。这是越南劳动党紧接三年恢复、三年改造后所制定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路线,也是北方广大人民时刻牢记的一个最重要的指导思想。
北方人民谁不熟悉开始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第一个春天是怎样的春天:尽管北方地下煤铁等矿藏丰富,但是,法国殖民者八九十年的统治,只留给北方人民一片残破的河山。法国殖民者始终把印度支那当作廉价开采原料的殖民地,他们在越南北方丢下的一些残旧不堪的工业,几乎全部是机器修理业,没有一个机器制造业。大部分铁路和百分之七十三的公路,在抗法战争期间受到严重破坏。大部分好土地集中在地主富农手里。农业生产又是以稻谷为主的单一经济,经济作物只占总耕地面积的十分之一。年年要从南方运来粮食,三分之二的农民过着极贫苦的光景。
越南劳动党从越南具体情况出发,具体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坚定地主张依靠广大群众,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传统革命精神,同时正确运用兄弟国家的援助,大力推进北方的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
十年来,越南北方的国民经济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从一九五五年到一九五七年,是经济恢复时期;从一九五八年到一九六○年,完成了改造和发展国民经济的三年计划,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从一九六一年起,开始了国民经济的发展阶段。越南劳动党第三次代表大会制定了第一个五年计划,提出“为初步建立社会主义的物质和技术基础,初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继续使北方快、猛、稳地走上社会主义道路而奋斗”的奋斗目标。
从第一个春天以来,哪个春天没有一个个高大的烟囱、一座座崭新的厂房,经过广大群众勤劳的双手,出现在田野上。
我们看到太原由竹子的故乡变成了钢铁的故乡。
我们看到越池由法军的基地变成了工业的基地。
机器制造工业、冶金工业、化学工业等这些从未有过的新的工业部门,一个个地建立起来了。
河内、海防、太原、越池、广宁、义安等新的工业城市,正在一个个地发展着。
现代工业的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例,由一九五四年的百分之五增长到一九六三年的百分之五十五。这种增长速度在社会主义阵营中是少有的。
从第一个春天以来,北方的工厂、矿山、港口、城市和农村,哪个春天不开放出无数的自力更生的花朵。
大量机器车辆缺乏配件,曾经成为各工业部门最伤脑筋的一个严重问题。这类机器车辆原是从许多国家进口的,过去,配件也是进口的。近两三年来,有些国家突然停止供应配件,国内一时措手不及,以致一度造成严重的停车停产现象。
鸿基煤矿区百分之四十的汽车就是因为缺乏配件,开不动了,这个难题交给鸿基机器厂去解决,要他们保证全矿区四五百辆汽车正常行驶。机器厂的工人从来没有制造过这类型号繁多、质量要求严格的配件,而汽车的汽缸活塞和汽缸套又容易损坏,每辆汽车要有六套汽缸套,每月要维修十四五辆,谁也没有一点把握。
怎么办?工人们大学党的七中全会和八中全会的决议,大树自力更生勤俭建国的思想。工人们回忆了抗法斗争的难忘的日子,在那段漫长的艰苦历程上,越南人民怎样用木棍、长矛、土枪打击敌人,越战越强,取得一次又一次的胜利。如今,岂能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暂时的困难面前低头!于是,工人们个个立志要自己动手制造配件。机器修理工人夜以继日地下苦功钻研、试制,大部分配件终于凭自己双手解决了。
这样的情况和结果,也出现在全北方工业交通部门。
越南人民对于自力更生与依靠外援之间的关系,有着全面的正确的理解。海防水泥厂的劳动英雄阮文瑄对我们阐述了他的体会。他说,兄弟国家的援助,对我们来说,自然有十分重大的意义;但是,更重要的是要我们自己动脑动手。他用自己的实践证实了他的体会。这位贫农出身的工人,在党的抚育下,发挥了特殊的才能,提出并且实现了几项具有重大价值的技术改革。他被工人们尊称为“坚定的人”、“冷静的人”和“敢想敢干的人”。应该说,他还是一位正确体现自力更生精神的人。
人的因素是一切因素中的首要因素。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国际援助必须通过国内主观努力才能发挥效力。依靠千千万万鸿基机器厂式的人,依靠千千万万阮文瑄式的人,才有可能一个春天接着一个春天,开出更多更鲜艳的自力更生的花朵,把越南北方的社会主义建设不断推进到新的高峰。
技术队伍成长的速度惊人
越南北方正在实现密切相关的三个革命:生产关系革命、技术革命、思想和文化革命。
为了实现技术革命,就必须建立一支强大的技术队伍。这又是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建立自主经济的重要保证。
这也是具体体现自力更生精神的一个重要方面。
在我们访问越南的整个过程中,到处可以听到和看到,这支技术队伍在以惊人的速度成长着。
“惊人的速度”并不是一句泛词。从下述背景中,人们可以理解速度的迫切性。
在法国统治印度支那末期,整个印度支那只有几百名主要用来开采殖民地农林资源(例如橡胶、咖啡等等)的技术人员。工业技术人员极少,鸿基煤矿、海防水泥厂等少数法国工程师,在日内瓦协议签订后也全部撤走。法国殖民者临走的时候,还断言越南人民没有能力恢复这些工厂矿山的生产。
越南劳动党和政府对于一开始就遇到的这个严重问题,采取了坚定明确的方针:加速建立技术人员队伍和技术工人队伍。办法是首先开办中级和初级技术学校、业余学校、训练班,同时通过生产实践等方式,着重培养中级和初级的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以应付经济恢复时期的迫切需要。从一九五八年三年计划开始,着重开办高级技术学校,培养工程师等高级技术人才,同时办好中级技术学校。
在工厂矿山中,最普遍和有效的培养方式是开办训练班。
太原钢铁联合企业在这方面做得很出色。他们一边施工,一边生产,一边就办各种技术训练班,训练工长、建筑技工、建筑和冶金管理干部、高炉操作工人和电机、电气、仪表、设计、重型施工机械等比较高级的技术人才。从一九六○年施工以来,先后培养了六千名技术人才,不仅为太钢的发展打下了技术基础,而且可以为全国提供钢铁和建筑技术人才。
建立一支技术队伍,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许多比较高级的技术训练与工人的文化水平有矛盾,也与工人的政治水平有矛盾。比如培养电气调整人才,需要具有高中文化水平,当时太钢能选出的最高的水平却是高小二年级。在这个矛盾前面,太钢工人表现了勇敢顽强的革命风格,边学技术边学文化,决心攻破技术关;同时,太钢领导上也为文化水平更低的职工采取了稳步前进的步骤;转入专业训练前先补习文化,学会数学。在三年中动员了百分之七十的工人上文化补习班,从小学补习班直到高中补习班。 
太钢电焊工人阮文志给我们讲过他们学习技术的故事。
电焊组成立的时候,调来了六十多名农民出身的复员军人。他们拿枪打敌人,个个勇敢顽强,现在突然改拿电焊机焊钢板,却心慌了。训练班第一堂课讲电焊原理,听了摸不着头脑,连焊机焊条怎么拿都要请专家把着手学。有的工人有些丧气,想回家去犁地。
在党的小组会上,大家回忆起部队领导同志的嘱咐:复员后要保持人民军的革命传统,要像在战场上消灭敌人那样消灭一切困难,还要用生产建设的成绩去支援南方人民的斗争。会上一谈开,大家攻技术的劲头就上来了。
电焊工人不但很快掌握了一般电焊技术,而且不断提出合理化建议,改进电焊技术。一九六一年发起“为骨肉南方”的一个月劳动竞赛,每人每班焊线长度从二米提到六米四,工人们把高纪录的焊线命名为“烧毁美吴线”。
下述数字可以说明全北方技术队伍的成长速度:中等技术人员,一九六三年比一九五七年(经济恢复的最后一年)增长十七倍;高等技术人员,同期增长十二倍;通过各种训练班就地培养和专业学校培养的技术工人队伍,也发展得很快。
把思想工作放在首要地位
推进越南北方社会主义建设的一个巨大动力,是十年来持续开展着的爱国主义劳动竞赛运动,特别是近几年来在工业战线上开展着的以培养社会主义劳动小组(队)为中心的社会主义劳动竞赛运动。这个运动具有最广泛、最深入的群众基础。
每个春天,各个工厂矿山都会越来越多地开放出社会主义劳动小组的红花。从小组评选一直到呈请中央政府批准,实际上已经形成每年逐级考核思想工作、生产工作、党的工作、工会工作、青年团工作等成绩和缺点的一种制度。
胡志明主席从来强调人的因素和思想的因素。他指出,社会主义劳动小组竞赛最主要的作用,在于培养具有社会主义风格的人,在于培养具有社会主义风格的基层单位。
这里不能不提一下爱国主义劳动竞赛运动的起源。早在十八年前,即八月革命胜利初期,就出现了这个群众性的劳动竞赛运动。现在的社会主义劳动竞赛,是这个运动继续发展的一种具体形式。
从开始到现在,越南劳动党和政府,总是反复强调要在这个运动中把思想和生产结合起来,把人的工作、思想工作放在首要地位。
八月革命后提出的竞赛口号是“增加救国劳动时间”,广大群众第一次以主人翁的态度,充分表现出爱国爱劳动的精神,献出七千多万个小时给新成立的共和国。
抗战爆发,全国发起抗战爱国劳动竞赛,口号是“人人竞赛,行行竞赛”,“我一定胜,敌一定败!”当时,胡志明主席还着重阐明:竞赛就是爱国,竞赛就是团结,竞赛就是改造自己,竞赛就是国际主义精神,竞赛就是争取世界和平民主。
当时,政府和工会还反复教育全民,发扬自力更生的革命精神,克服一切困难,力争抗战胜利。
一九五四年日内瓦协议签订后,爱国主义劳动竞赛运动有了进一步的发展。运动包含如下两方面的教育意义:促进北方经济改造,支援南方革命斗争。
从一九六一年起,爱国主义劳动竞赛运动进入新的阶段。工业战线提出了社会主义劳动竞赛运动,大力加强基层工作,着重培养社会主义劳动小组,使小组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杠杆;促使生产合理化,提高技术水平,推进北方技术革命,实现第一个五年计划。
第一个社会主义劳动小组出现在海防,这就是著名的海防水泥厂甲班细石组。这个组的年青的姑娘、女组长张氏莲带头向别的组挑战,很快就把产量提高两倍多;她还以自己的模范行动和耐心的说服工作,提高了全组工人的阶级觉悟,创造了小组思想工作的经验。人们便把这个组命名为“带头鸟”。“带头鸟”拉开了北方社会主义劳动竞赛运动的序幕。
竞赛运动扩展到了教育和卫生等各个部门。各行各业还开展了互相服务、互相支援的竞赛。
竞赛运动也扩展到了农村和军队。
社会主义劳动竞赛运动开展的时间虽然还不长,但是,已经可以看到它对人的精神面貌和生产面貌的深刻影响。
在生产现场上,到处形成着“我为人人,人人为我”,“见困难就上,见方便就让”的社会主义劳动大协作风气。
河内车务段发生过这样的事情:一个社会主义劳动小组有两台起重机,别的组要借用,劳动小组内有些工人起先怕影响本组计划,犹豫不决。晚上小组开会,大家分析了各组情况,结论出来了:“别的组条件更差,不借起重机就完不成计划。我们是社会主义劳动小组,没有起重机,自己另想办法”。这个小组的高尚风格,感动了别的小组的工人。后来,别的小组也自动赠送办公桌、椅子,帮助他们解决困难。现在,河内到处传颂着这个社会主义劳动小组的高尚风格。
使农业成为工业的基础
第十个春天,对于越南北方的农业生产来说,也是一个好春天。春雨足,又适时。三月初,全北方早稻插秧面积已经达到计划面积的百分之九十六以上,并且有十七个省超额完成了插秧计划。全北方番薯也比往年种得多。
北方各省还在调动力量,开展两年水利建设,进一步消灭旱涝灾害。
我们在红河三角洲和南下途中所经之处,满眼嫩绿,稻秧茁壮。水利工地上红旗飘飘,社员们热气腾腾地开展着春季水利竞赛。
北方农民和北方全体人民一样,在越南劳动党的指引下,走过三年恢复,三年改造,第一个五年计划前四年的社会主义建设的路程。
在这条路程上,越来越变得迫切的任务是:为了在这个落后的农业国建立起自主经济,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就必须采取一切有效措施,使农业逐步成为工业的基础。
经过土地改革和合作化,把封建主义的个体经济改造成为社会主义的集体经济以后,越南北方广大农民的社会主义觉悟和集体主义精神空前提高了,农村的面貌正在发生急剧的变化。
越南劳动党和政府强调指出继续前进的目标:农业必须求得全面发展,改变历来单一经济的面貌,在继续发展稻谷生产的同时,大力发展经济作物、杂粮作物、畜牧业的副业生产;既保证消费需要,又为工业品开拓农村市场,增加出口。
为此,必须巩固和发展农业社;正确确定农业生产方向,合理规划作物种植地区;加强农业的物质技术基础;加强工业为农业服务的工作;正确处理国家与农业社之间的关系,扩大工业和农业之间的交流。
为此,从去年夏天起,北方农村开始了以上述目标为基本内容的改进农业社管理(以下简称“社改”)运动,并且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许多地方社改的经验说明,顺利开展社改的先决条件是作好思想工作。让广大社员认清,正确确定生产方向、改变单一经济面貌、巩固和发展农业社等重要措施,对于建立自主经济,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支援南方人民的斗争,争取和平统一祖国,有着十分重大的经济意义和政治意义。
第一次社改带来了合作化的新形势。
常常出现这样的情景:有的农业社社员和干部夜里讨论扩种蒲草(经济作物)计划,第二天清早就出工整蒲草地;有的农业社一边讨论集体养猪,一边就派人外出买种猪。
我们从十七度线折返河内之前,沿途访问了许多农业社。我们曾经在北方最大的一个高级社——广平省大丰农业社作客,参观了社内的各种专业队。这也是北方最早攻破单一经济、试行社改的一个社。热情的好客的主人拿出多种经营和社改的果实、珍贵的礼物——花生和胡椒,赠送给我们,并且向我们描述这些果实是怎样结出来的。
过去,大丰农业社也像北方许多农业社一样,长期保存着单一经济状态:“一切靠稻谷”。一九五九年,这个社带头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在七月十五日广平抗法战争纪念日,发起了一个“七·一五”开荒战役。以二十三名党员为骨干,组织起一百二十人参加的开荒队,随身携带只够吃三顿的口粮,向山区进军。出发之前,社里召开几次动员会议,号召大家发扬抗法战争年代的革命传统,披荆斩棘,开发山区。斗志昂扬的社员们开到山区的当天,首先着手解决粮食供应问题。八十个突击队员奋战一天,砍了五船烧柴,当晚又运到远处市集上卖掉换回粮食。这一着,更加鼓舞了社员的斗志。两个月内,开荒队就凭这种自力更生、独立作战的革命精神,开垦了大批荒丘,大种杂粮和经济作物,大养黄牛肥猪。随着生产逐年发展,这个社也逐步发展成为又大、又高(级)、又富的农业社。
大丰农业社成了北方农业生产和合作化的一面旗帜,北方开展了一个学大丰、赶大丰的“大丰运动”;随后,吸收了大丰农业社和各地许多先进农业社的经验,发展成为对于北方农民更具吸引力的社改运动。
去年七月二十七日,胡志明主席在党中央的一次会议上宣布,为了胜利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和为下一个计划准备有利条件,为促进社会主义建设和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决定开展两大运动:一个是“提高责任感,加强财经管理,改进技术,反对贪污、浪费和官僚主义”运动,简称为“三立三反”运动。另一个是“改进农业社管理,改进技术,全面、猛、稳地发展农业生产”运动,即社改运动。
“三立三反”运动即将在工业、交通、财经等部门结合当前生产和工作,结合社会主义劳动竞赛运动广泛开展。
社改运动准备在三年内分两次完成,第一次社改工作已经结束。经过社改的社,召开了社员代表大会,订出计划,试行一年,加以总结,再进行第二次社改。
越南劳动党第一书记黎笋同志在阐述两大运动的意义的时候指出,“三立三反”运动,是在工业部门和其他国营经济部门的一个巨大的革命运动;这一运动同在农村中所进行的社改运动一样,是越南革命事业在北方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后的客观的继续。越南北方人民要在大概十五年到二十年的相当长的时间里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包括改造生产关系的革命、技术革命、思想和文化革命,直到建成社会主义社会。
十个春天过去了,春天越来越美丽。可以展望,越南北方人民在以伟大的领袖胡志明主席为首的越南劳动党的领导下,将以充沛的革命精神,满怀信心地迎接一个又一个的更美丽的春天;并且力争南方骨肉兄弟早日回到祖国怀抱,一同呼吸春天的芬芳。
(附图片)
越南南定纺织厂第三纺纱车间女工在研究质量       本报记者 吕相友摄
越南广平省新丰农业生产合作社社员下地劳动
本报记者 吕相友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