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阅读
  • 0回复

关于运河开凿情况的资料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4-04-12
第5版()
专栏:学术动态

关于运河开凿情况的资料
运河是我国古代伟大工程之一。运河工程始于春秋哀公九年(公元前四八七年),完成于隋大业六年(公元六一○年),约一千一百年。现根据正史资料将有关运河开凿情况简介如下。春秋哀公九年(公元前四八七年)“吴城邗,沟通江淮”。吴王夫差开凿从江苏江都至淮安之间的江淮运河,称邗沟。南引长江水至射阳湖,又引射阳湖之水,达于淮河。此为大运河的起源。(据《左传》哀公九年;《淮安府志》卷六《运河志》)西汉武帝元光六年(公元前一二九年)开长安到华阴之间的漕
渠三百里,以缩短渭水之弯曲水道。(据《史记》卷二十
九《河渠书》。而《汉书》卷二十四《食货志》下,称为
漕直渠。)哀帝初(公元前七年)开荥阳
漕渠。此渠为西汉沟通黄、淮的主要运河。自荥阳引
黄河水,下分两支:一由
鸿沟而南,经狼汤渠(莨
荡渠),东南至陈入颍,至寿春(今安徽寿县)入淮;一由
陈留而东南经鲁渠水,东至阳夏入涡,亦入于淮。西汉时
黄、淮已通。(据《汉书》卷二十九《沟洫志》,卷二十
八《地理志》上)东汉明帝永平十二年(公元六九年)修汴渠,即莨荡渠,自荥
阳至千乘海口。狼汤渠、汴渠,即隋代通济渠前身。(据
《后汉书》卷二《明帝纪》)三国先后开贾侯渠,沟通洧水、渠水;曹丕开讨虏渠(今河南郾
城、西华之间),沟通颍水中游与汝水;司马懿又修淮阳、百
尺二渠,沟通颍水和汝水上游。由此可从黄河经汝水、颍
水泛舟而至江淮。这段与后来运河路线不同。(据《三国
志》卷二《魏志·文帝纪》,卷二十八《魏志·邓艾传》;
《晋书》卷一《宣帝本纪》,卷二十六《食货志》)三国吴赤乌八年(公元二四五年)陈勋修破岗渎,凿句容中道,
至云阳西城(今江苏丹阳),以通吴(今江苏苏州)、会(浙
江绍兴)。此渎沟通建康(今南京)与太湖流域,航道直通苏
州、绍兴,为隋代江南运河的起源。(据《三国志》卷四十
七《吴志·孙权传》;《建康实录》卷二)南北朝宋义熙十三年(公元四一七年)刘裕复开汴渠。时南
北对峙,通道塞,复开之。(据《资治通鉴》卷一一七《晋
纪》;《宋书》卷二《武帝纪》)南齐有丹徒水道,即三国时破岗渎东面的延长,亦即隋代江南
运河前驱。(据《南齐书》卷十四《地理志》)隋文帝开皇四年(公元五八四年)为“晨昏漕运”,命宇文恺率工开凿广通渠,“引渭水,自大兴城(今西安)东至潼关三百余里”。(据《隋书》卷二十四《食货志》)开皇七年(公元五八七年)开
山阳渎。南起江都(今扬州),北至山阳(今江苏淮安),沟
通江淮。基本上沿袭吴邗沟故道。炀帝大业元年(公元六○五年)发民工百余万开通济渠。自洛阳
西苑引谷、洛水达于黄河,又自板渚引河水通于淮。亦称御
河。(据《隋书》卷三《炀帝本纪》,卷二十四《食货志》)大业四年(公元六○四年)又发民工百余万开永济渠。利用沁
水、淇水、卫河,在天津以北大约利用芦沟(今永定河),
从此可由长江水路达于涿郡(今北京)。大业六年(公元六一○年)穿江南河,自京口(今江苏镇江)至
余杭,八百余里。此段系在三国破岗渎与南北朝时南齐的
丹徒水道的基础上开广浚深而成。(据《资治通鉴》卷一八
一《隋纪》)江南运河竣工,大运河的全线工程告成。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