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6阅读
  • 0回复

还能押古韵吗?——诗韵浅谈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4-04-13
第6版()
专栏:

还能押古韵吗?
——诗韵浅谈
林曦
前面讲到在“五四”以前的文献中很难找到不押韵的诗歌,有位青年朋友看了不相信,找出来一些他认为不押韵的诗歌给我看。一段是语文课本上常选用的《诗经》上的魏风《硕鼠》:
硕鼠硕鼠,无食我麦!
三岁贯女,莫我肯德。
逝将去女,适彼乐国。
乐国乐国,爰得我直。
用普通话一念,“麦、德、国、直”好像的确不押韵。可是从清朝到现代,经过音韵学家们的研究,却认为这四个字的念法跟现代不同,都带着一个共同的韵母eg(厄格),所以是完全押韵的。《诗经》《楚辞》等秦代以前的诗歌所押的是上古的诗韵,据研究大概有二十来部。这种上古的韵,连到底怎样读都还只能有个推测,后来作诗是没人会押的。
秦代以后直到唐代初年,诗歌都是按照当时的口头语言押韵的。像《古诗十九首》和《木兰诗》等,用现代音读起来好像大部分是押韵的。可是实际上那时候的古韵和现代还是颇有不同的。比如相传是汉武帝和群臣联句的《柏梁诗》,拿“时、治、之、滋”等字和“来、材、哉、台”等押韵,就是更接近先秦古韵,而照现代语音读起来很难说是和谐的。
六朝时代,人们不再是单凭口语或者模仿古诗去押韵,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了;而是开始了音韵的研究,编出了韵书。隋代陆法言等编的《切韵》影响最大,这本来是一本辨析语音、纠正方言的书,并非诗韵。陆氏《自序》中明明说:“欲广文路,自可清浊皆通”,不一定要求按照他所分的韵作诗。可是,到了唐代却把它改称《唐韵》,由朝廷规定开科取士时候作的诗必须按照这本官定韵书押韵。宋代也在它的基础上编成《广韵》。《切韵》按照四声把诗韵细分为二百○六韵。在实际作诗中有些韵可以同用,所以只有一百多韵。到了元朝末年,又被合并为一百○六韵。从杜甫到现代一千多年来的诗人们作格律严整的旧诗,所押的基本上就是这种韵书上的韵。这种旧诗韵都有哪些部,每部有哪些同韵字,谁要是有兴趣的话,可以从王力先生编著的《诗词格律》一书中查到。在方言纷歧的旧时代,规定作律诗、绝句等必须按一种官定韵书押韵,是有一定积极作用的。可是由于这种韵书是人为地、机械地按照一种一千多年以前的文学语言的音系规定的,语音变化了,可还得死守,于是对作诗来说,就变成了一种束缚和枷锁。有些早已混同了的韵,它规定得分押,例如阳韵和江韵。有些照现代音念起来很不和谐的韵,它却规定非那样押不可,例如用鱼韵中的带韵母u的字(书、如、初等)和带韵母ü的字(居、虚等)押韵的诗,我们听起来就很别扭。
由于语音变化很大,照古代语音押起来和谐的诗韵,到现代不和谐了。那么我们作诗是不是还非要遵照古代诗韵不可呢?现在很多人认为是没有必要了。毛主席的诗词就不全部墨守旧韵书。《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就打破了“江”“阳”的所谓“隔韵”。今天我们如果写旧体诗,当然不一定还要依照韵书来押韵。写旧诗如此,写新诗、唱词等就更不能押古韵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