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3阅读
  • 0回复

从“联合”看联合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4-04-14
第2版()
专栏:

从“联合”看联合
本报记者 周永康
帮助别人同时帮助了自己
一天早晨,紧靠上海黄浦江边的浦江饭店,忽然来了三个年纪四十上下的中年人。他们兴匆匆地找到了一个房间,推门一望,三个人都愕住了。
“啊——你们什么时候来的?”在门口的人问道。
“?——你们也来了!”房里有人回应。
进来的这三个人带头的是上海联合灯泡厂的厂长杨伟民,后面是副厂长江林泉,另一个是厂里的工程师韩开扬。房里答话的,是他们厂里的几个老工人。这一天,两个厂长和工程师利用厂里的休息日,到旅馆拜访几个外地到本厂来交流经验的厂长和工程师,想不到自己厂里的工人,在他们来到以前,早已在那里跟对方的工人促膝交谈了。
客人是济南灯泡厂的职工。他们一看联合灯泡厂的厂长、工程师和工人个个这样热心,心里都有点过意不去:“你们平时已经很忙,休息天还要赶来……”
联合厂近来确实忙得不可开交。华东、中南、西南等地区来了一大批干部和工人。这件事,使他们又高兴又紧张。副厂长江林泉亲自“挂帅”,把各地工厂来人的访问内容、进度以至生活都安排得妥贴周到。各地工厂的职工呢,看到联合灯泡厂有许多事情忙着要做,因此有些情况也不好意思多问。有几次,联合厂的干部正有事,外地同志推门进来,又退了出去。联合厂的厂长已觉察到这是个问题,便决定约工程师在休息日一起去旅馆,仔细听听兄弟厂来人的意见和要求。
济南灯泡厂的干部和工人对联合厂登门相助很感动,也就打破顾虑,把自己还弄不清楚的技术问题,一个一个地提了出来。
“上海灯泡寿命比我们济南的长,能不能全面介绍一下这方面的技术?”
“解决‘慢性漏气’,一共有几个关键?”
“原材料管理上有什么经验?”……
双方越谈越亲热。联合厂的厂长一边把对方提出来的问题,一个个记在本子上,一边在想:果然不出所料,不亲自到旅馆来一次,不会了解到这样多的问题。今天在座的几位老师傅,前几天就反映过一个问题:外地来的很多人都提出了像“慢性漏气”这类带普遍性的问题,如果一个人一个人的介绍经验,时间花得多,效果并不好。而且,有些质量问题要彻底解决,还要从技术理论和企业管理上着手,光是由老师傅介绍介绍操作经验是不够的。今天,又亲自听了济南厂的要求,他终于想出了一条更好地帮助外地工厂提高技术的路子。
这一天,两个厂长和工程师还访问了合肥、无锡等地来的职工,情况也大体相同。后来,他们一连利用几个休息日,跑了七八个旅馆,拜访了外地十多个工厂的职工,又了解到许多需要他们帮助解决的问题。厂里的工程师把这些要求集中起来,整理归纳成灯泡制造技术上的二十二个专题,给外地各厂工人举办技术讲座。对于普遍存在又较复杂的灯泡寿命短的问题,工程师分析了二十个原因,对各厂都有帮助。有些只是一部分地区提出的问题,经过这样系统一讲,别的地区的职工也觉得很有启发。对联合厂本身来说,也等于作了一次提高产品质量工作的全面总结。
终于找到兄弟厂需要的经验
韩开扬是个有近二十年经验的专家。不过,一个人的经历终究有限。从杭州灯泡厂来的一个技术员,就给他出了一个难题:杭州灯泡厂做的灯泡,灯心表面有层白雾样的东西,不好看,特别是钨丝发脆,影响灯泡寿命。
韩工程师将对方的情况详细了解一番,才弄明白,原来杭州灯泡厂所用煤气是本厂自己发生的,气中含有硫质,去除不掉。工程师一愕:联合灯泡厂用的煤气是上海煤气公司供应的城市煤气,从来没有发生过类似的情况,也没有听说过有什么好解决办法。杭州厂技术员还说,他们来联合厂前,已经到上海煤气公司取过经,但这个公司用的设备相当庞大,那一套除硫方法,一个灯泡厂根本无法仿效。当时,韩工程师怀着十分抱歉的心情,对杭州厂的技术员说:“真对不起,我们这里没有发生过这种情况,说句老实话,我没有这方面的经验。”
杭州厂的技术员回去以后,韩工程师心里总觉得有件事情没有做好,感到自己的责任还没有尽到。说来也怪,韩工程师把别人的难处当作自己的难处以后,很快想到了一条门径:外地工厂的人正一批接一批来上海,可能就有人带来好经验。于是,他便仔细观察外厂同志带来的灯泡样品,向他们打听这方面的经验。连问过几个厂,没有结果。一天,内蒙古灯泡厂送来一批灯泡,灯心上也有淡淡的一层白雾。他马上找到内蒙古来的干部。对方说,他们的煤气同样是自己发生的,过去也发生过严重的白雾,后来在煤气出口的地方,用烧碱液过滤,才去掉了煤气里的部分硫质,情况大有改进。
内蒙古灯泡厂的做法,是一个解决问题的方向,不过看来还有不够完善之处,韩工程师决定继续寻求更好的办法。又一天,上海几家灯泡厂互相检查厂际竞赛的情况,韩开扬来到黄浦江对岸的厚德灯泡厂。厚德厂的干部在介绍生产情况时提了一句:“我们厂里的煤气……。”那个干部提到煤气,讲的是另外一件事情,而韩开扬这个有心人,听到“煤气”两字,马上联想到了杭州灯泡厂。他忽然想起来了:“厚德”因为隔着黄浦江,市区煤气公司的煤气送不过来,他们也是自己发生煤气。可是他们的灯泡,从未听说有过什么白雾,这内中定有道理。厚德厂干部把情况介绍完毕,各厂来的人在车间里一边走一边检查。来到煤气发生炉车间,韩开扬停下来问:“你们煤气里的硫质怎样去掉的?”“我们用的是纯碱液。”厚德厂的干部回答。“浓度多少?”“百分之十五。”
杭州灯泡厂要的经验终于找到了!
韩工程师如获至宝地把经验带了回来,正想把它研究一下,写信告诉杭州灯泡厂,恰巧杭州灯泡厂的那个技术员,再次来到上海联合灯泡厂。
韩开扬把学到的去硫方法,原原本本地告诉对方。杭州厂的技术员临走时,紧紧握住韩工程师的手说:“你们上海的工厂,太好了,太……”韩开扬看到对方如此激动,自己也非常兴奋,这一夜觉也没有睡好。
拆开炉子献出全部奥秘
这一时期,兴奋得睡不着觉的人,联合厂里不止韩工程师一人。玻璃车间的老工人冯锦,前些日子就遇着件不同寻常的事儿,使老人家十分激动。
冯锦是个砌炉老行家,算来已有四十多年的历史了。他砌的炉窑,煤块加进去,燃烧得非常好;有些四下散发的余热,竟会被炉子收回去充分利用。如此一来,别的厂一天用的煤,联合厂可以烧两天。各地的砌炉工人一到此地,谁不想从这个老工人手里学到这门“绝招”!
这天,郑州、广州、武汉等地的十多个灯泡厂的砌炉工人全都来齐。老冯锦戴着老光眼镜,把一卷仔细保藏的炉子平面图摊展开来。老工人指着这张“宝图”讲了半天,再一观察大家的脸色,心里不免有点犹豫:“看来,大家好像还没有完全了解呀!怎么办?”
老冯锦的炉子结构确实不同一般,光从图上看,实在不容易领会它的奥妙所在。过去,他也曾给外地灯泡厂介绍过自己的炉子,但也像这次一样,大家都是从图纸上学,回去后许多厂用煤仍旧很费。
“要是现在有一个炉子给我们看看,那该有多好呀!”有个外地工人随口讲了一句。
真是凑巧,厂里的一个炉子刚好在检修。不过这个共有四层的炉子,已经砌到第四层,只待加上一个盖儿,就要升火开炉。老冯锦去找车间主任商量:
“能不能把炉子拆一拆,给大家看看?”
“会不会影响检修进度?”车间主任反问道。
车间主任的考虑也有道理。这座专门做灯泡心管的炉子,全厂唯此一座,假如不能如期完工升火,就会延误全厂生产。车间主任和老工人商量,到后来双方见解也就一致了:眼下各地如此众多的工人来取经,这岂不是一个帮助各厂掌握这种炉子的大好机会!大家虽然来迟一步,炉子快要砌好,但还没有升火。大家来得还不算太晚,这个良机绝不可失。说到自己的生产……
“你放心!”老冯锦说,“耽搁的这点时间,我保证把它抓回来!”
一座快要砌好的炉子被拆开来了,从上面第四层一直拆到下面第二层。人在外面,可以一览无遗。有些细小结构,外面看不太仔细,十多个厂的工人干脆从炉底下钻进去,登上炉心,一边观察,一边用尺把一条条烟道、风道的尺寸量下来,把一个个诀窍、关键,详详细细记下来。
各地工人心满意足,欢天喜地告谢而去。老冯锦和两个助手,中午、晚上少休息,抓紧时间砌炉子。不多几天,拖下来的时间,果然被他抓了回来,炉子如期升火投入生产。
过了不久,一封封感谢信寄到上海。武汉灯泡厂用他的方法砌了炉子,每天用煤从原来的三吨半降低到二点二吨,接近了联合厂的先进水平;广西梧州灯泡厂因为新炉子热量利用充分,炉温提高,生产效率上升百分之三十……。
联合灯泡厂,原来是由二十多个小工厂合并而成,故而取名“联合”。这些小厂过去互不往来,产品质量低,技术进步慢。后来合成一个工厂以后,老工人、技术人员经常一起交流经验,相互取长补短,并且和上海其他灯泡厂不断往来,产品质量大有进步,进入了全国的先进行列。今天,全国又有二十多个城市的灯泡厂,纷纷派人来联合厂学习经验。这个“联合”,虽和他们当年的“联合”情况有所不同。但是,这个厂的职工懂得:这场全国灯泡厂的“大联合”,是为了各地产品质量的共同提高,比他们过去的“小联合”尤为重要。因此,应该尽一切力量来帮助外地赶上自己,帮助兄弟厂学会各种先进经验。他们满怀信心地瞻望:要不了多久,各地出产的灯泡,将会寿命更长光更亮,一起发出共产主义大协作的光芒。(附图片)
杭州厂的技术员临走时,紧紧握住韩工程师的手:“你们上海的工厂,太好了,太……”
陈德陵图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