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阅读
  • 0回复

访问张垣榨油厂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49-03-29
第2版()
专栏:

  访问张垣榨油厂
本报记者 李冀
张家口南市区,宣化大道的西侧,一片长方形林木丛中,笔直的竖立着一管浅蓝色大烟囱,烟囱随风急促的喷吐着浓重的黑烟。一长排的工房里,电动机整日隆隆作响,宽厚的轮带的衔接处,通过电动机的飞轮,发出规律的拍拍声。就在这鲜明、清脆的节奏里,庞大的机器,用电动绞龙吞进去的,是被粉碎了的,闪烁着油光的胡麻、菜籽,吐出来的是石板似的油饼,和黄澄的流液。沁人心脾的香气,充溢了工房里的全部空间。这便是察哈尔、绥远两省规模最大的、使用机器榨油的张垣榨油厂。
去年十二月二十四日,张家口重归于人民手中,使着这所曾为人民事业进行过一年多(一九四五年八月至一九四六年十月)光荣生产的工厂,立刻打破了死寂般的阴沉,恢复了他本有的青春的活力,在过去两个半月的时光里,全厂职工以被解放了的心情,进行了紧张的生产,使油的产量,提高了一倍以上。
张垣榨油厂在国民党匪帮统治时期,二十二个工人参加生产,开动两部横榨,一般产油,在六月最热天也不过十寸(每寸三十五公斤)。在冬天,仅能出八、九寸。因为,在张家口被国民党匪帮侵陷后的两年多时间里,职工们由于过低的薪资,连肚子都吃不饱,加以政治上处处遭受打击、迫害,使他们无心从事生产。在厂作工十多年的老工友赵玉祥,谈起过去的遭遇,脸上立刻浮起一抹愁容,因为以往,他们曾经一度看到过光明(一九四五年八月至一九四六年十月,解放军初次解放张家口期间),并为光明,为民主,进行过著有成绩的生产。当时,他们的生活改善了,政治上有了自由。但这一切都被国民党匪帮剥夺得干干净净。这种深刻的,富有历史性的回忆,使他们在去年十二月二十四日重获解放后,立刻自觉投入生产,这就是将产品提高一倍以上的源泉。他们改进了自己的生产组织,他们在总领班下,设立了各个部门的小组长。这些小组长,都是由各该部门直接进行生产的工友兼任。这办法的好处,就在于小组长是直接生产者,对于其本部门一切都熟习。并且由于他的积极生产,直接带动了本部门的工友。这样就弥补了总领班什么都懂一点,但又不全懂的缺点。
筛、炒锅和粉碎三部门的工友们,以前一班的生产,仅够一班榨油使用。现在,他们一班的生产,已能供给日夜两班使用。其中筛料工人,若按照以前工作效率,筛料(去沙土),分料(将胡麻与菜籽分开)需要十六个人工作,才能供上两班用的油料。而现在,只要八个人,就可供给两班原料。炒料工人,已由一月份刚解放时期,一班炒料最高十八包(每包九十五公斤),增至现在的每班最高三十九包,最低三十五包。粉碎工人以前每班最多能粉碎原料十二包,现在最高四十八包,普通亦在四十包左右。就是这样,他们达到了原人原机器能分开两班工作的可能。使产品由一班的六百市斤,最高增至两班的二千四百八十余斤,普通亦达二千零四十余斤。在人数上,过去开一班共需二十二人(连锅炉房在内),现在,由于筛料、炒料、粉碎工人生产效率提高的结果,开两班仅需三十个人,比过去至少节省十四人。由于筛、炒、粉碎工人,白班一班生产,即为榨油机准备了两班的油料,所以夜班榨油连锅炉房在内,只需八个人就可以完成与白班相同的产品。我问粉碎工人刘全海为什么会有这惊人的成绩,他很愉快的对我说:“现在我们知道了生产是为我们自己,我们再不消极怠工了,我们心里有数!”
在增产热潮中,全厂职工,都发挥了高度的积极性,工人陈绍文,用铁镶上被磨短了三寸的三号横榨机的榨刀,以锉刀代替镟床,锉去了多余一分五的榨顶,使着这部机器,迅速恢复了正常的产量。而在最初,工友们大都认为必须到天津订做新的榨刀,方可恢复生产;在国民党匪帮统治时期,厂方曾为这部机器整修二十余次,却一次也没有修出个结果,原因是工人们作了消极的抵抗。
二月二十四日,粉碎机的铜瓦被磨坏,修理室的工友们为了不使生产停顿,从当天下午四时到翌日晨七时,整整费了十五个小时的工夫,终将铜瓦修复,使机器恢复了正常生产。而这在国民党匪帮统治时期,最少也得拖上十天二十天。
电工方凤翔,除管理全厂电动机外,又协助修理室的工友们,检查出并修理好了一号横榨机被磨坏了的一具喷气管,使着该号机绞龙中对油料的喷气,恢复了正常状态,使该号机油产量每日两班较以前多产一百公斤。方凤翔说:“产品的增高,是由于全厂职工的相互配合精心钻研。”他的话代表了全厂职工们新的劳动精神,也就是产品增高的唯一生动说明。
              三月二十一日寄自张家口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