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02阅读
  • 0回复

有关我国桌子来源和演变的一些史料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4-04-15
第5版()
专栏:

有关我国桌子来源和演变的一些史料
朱士耀
我国桌子的来源和演变的历史记载,各书中的说法不完全一致。下面一些资料,仅供大家参考。
我国古代,没有桌子,也没有椅子,所以古人都席地而坐,地必铺席。据程树德著的《说文稽古篇》中说,《说文》:“席,借也。”“筵,竹席也。”筵是用来铺地的,席是用来坐的。古人的坐与今人的坐不同。古人坐的时候,两膝着地,脚掌朝上,身子坐在脚掌上,和现在的跪差不多。朱熹曾经作《跪坐拜说》,对古人的坐与跪、拜作了一些考证和说明。他说:“古者坐与跪相类,汉文帝不觉膝之前于席;管宁坐不箕股,榻当膝处皆穿。今成都学所存文翁礼殿刻石诸像,皆膝地方坐,两跖[zhí 直]隐然见于坐后帷裳之下,尤足证云。”
我国古代已有床,信阳楚墓出土的战国床是较早的一种。到了战国时期已输入胡床。胡床,据说是足部用两木相交叉,床面以绳索连成的。这种家具可以合起来,可以张开来,携带很方便,很像今天还在使用的马闸(或写作札)。坐在胡床上,可以垂脚而坐。据说,曹操曾经坐在这种胡床上指挥作战。胡床在当时虽不普遍,但有人垂脚而坐,这是一个很大的变化,因为一般古人虽坐床榻,也不伸脚。
桌子的前身是“几”和“案”。《说文》:“几,踞几也,象形。”《西京杂记》:“汉制天子玉几,冬则加绨锦其上,公侯皆以竹木为几,冬则以细罽[jì 记]为囊,凭之。”所以,“几”在古代是作为依倚用的。至于写字、读书、吃饭,则还有“案”。《说文》:“案,几属。”“案”分书案和食案二种。《吴志》注引江表传:“孙权拔刀斫前奏案曰:诸将复有言迎曹者,与此案同。”这里所说的“案”是书案。《后汉书》梁鸿传:“妻为具食,不敢于鸿前仰视,举案齐眉。”这里所说的“案”是食案。“案”可以用手举起,举到高与眉齐(汉代风俗,饮食仍席地而坐)。可以想像这种“案”的尺寸是比较矮小的。
我国桌子的产生,虽然与汉代输入胡床有关系,但是,主要的还是与椅子的产生,更有直接密切关系。椅子的名称,最早写作“倚”。《唐语林》记颜真卿出使已讲到倚。从形象材料来看,目前所知道最早的椅子,见于敦煌二八五窟的西魏壁画《山林仙人》(见《敦煌壁画》文物出版社一九六○年出版,图六一)。有了椅子,就有产生较高的桌子的需要。从形象材料看,高桌的较早形象最早见于敦煌八五窟的晚唐壁画屠房图(见《敦煌壁画》,文物出版社一九六○年出版,图一八五)。但是,据尚秉和在《历代社会风俗事物考》一书中的考证,我国桌子的名称的出现,最早是在宋朝。他说:“桌子之名,始见于杨亿《谈苑》。《谈苑》云:咸平景德中,主家造檀香倚卓,言卓然而高可倚也。《五灯会元》张九成传,公推翻桌子。观《谈苑》记其名兼释其义,可见宋以前无此物,为主家所新创也,故其字《谈苑》从卓,《五灯会元》作桌,《五灯会元》为南宋沙门济川作,用卓既久,遂以意造为桌字。”
椅子、桌子产生以后,开始只有极少数剥削阶级才享用,民间百姓仍多席地而坐。例如,《宋史》后妃传中曾经记载着一段史实:刘贵妃与孟后朝见太后,孟后坐金漆椅,贵妃也坐这种椅子,左右不服气,就呼叫太后出来了,贵妃只好起立,这时左右暗暗地把金漆椅撤去,贵妃再坐的时候就跌倒在地上。这个事例说明,在宋初,椅子尚少,物以稀为贵,坐椅子的规定就比较严格。至于一般平民百姓仍多席地而坐。真正把椅子、桌子普及到平民百姓家庭里去,有人说是在北宋中期,有人认为是在南宋时期。在《清明上河图》中,已有高桌。到金、元以后,古人席地而坐、地必铺席的风俗制度才逐渐被废除。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