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阅读
  • 0回复

甩掉落后帽子前后——天津第五车俱厂提高产品质量的经过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4-04-16
第2版()
专栏:

甩掉落后帽子前后
——天津第五车俱厂提高产品质量的经过
本报记者 方辰 王良俊
在天津市一条偏僻的马路上,有一排排被人们称作“鸽子窝”的低矮厂房,便是天津第五车俱厂。
一年以前,这座专门生产自行车锁的小工厂生产的“跃进牌”车锁还是全市落后的产品,现在已成为名牌产品了。
一年以前,“跃进牌”车锁“价钱贵,清一色,一把钥匙全国开”;现在车锁的钥匙品种已增加到三百种。
一年以前,每一把车锁的成本,高达二元七角三;现在已降到一元六角九。
从这些数字里可以看出:这个小工厂在一年中发生了多么大的变化!但是,更重要的是全厂职工的精神面貌变了。
一叶障目
一年多以前,第五车俱厂厂长叶如柏,因为“跃进牌”车锁过不了质量关,终日坐立不安。一天,他偶尔拿起上海自行车锁厂的“永字牌”车锁看了又看,心想“这不就是改进生产的样板吗?”便派厂部秘书田宝昆带着四名老工人,到上海参观学习。
上海自行车锁厂,是一个有二十多年生产经验的老厂。他们生产的“永字牌”自行车锁,是全国第一流的名牌产品。田宝昆和四名老工人,一进上海自行车锁厂,便被几台小巧精致的专用机器吸引住了。有的专用设备,别说没见过,就是连听也没有听说过。他想:有了这样好的生产设备,不愁生产上不去。他带着几张自动专用设备的草图回到了天津。全厂集中了几名老工人,花了两个多月的时间,按着葫芦画瓢,仿造了两台自动缠簧机,但是却缠不出弹簧来。叶如柏决定亲自到上海去看看。
叶如柏到了上海自行车锁厂,便一头扎到自动专用设备最多的金属加工工段。七台自动的和半自动的专用机器,简直把他吸住了。他看到,正在操作的工人把材料放在料台上,转眼间,便从机器里蹦出一个一个加工好的车锁零件。其中有一台自动缠簧机,一个工人每一班能生产三万个小弹簧。可是,在自己厂里,生产这种小弹簧,工人是用手摇缠簧机、手镊子、剪刀等工具,一个人一天只能生产九千多个小弹簧。他想:只要有了先进生产设备,要什么样的产品就能生产什么样的产品。可是,在自己厂里,很多工人还用手工操作,车锁的质量哪能赶得上!他叹了一口气说:“即使人家站着不动,我们拼命地赶十年,也赶不上。”他连学习的勇气也消失了。
逼 上“梁 山”
“不进则退”。随着时间的消逝,“跃进牌”车锁的销路每况愈下,成了赔钱的产品。
一九六三年春天,正在愁眉难展的天津第五车俱厂干部和职工,受比学赶帮革命竞赛热潮的激励,开始振奋起来。“生产条件,从天上掉不下来,我们又老是抱着生产条件落后的包袱不放,怎么能不落后呢?只有发愤赶上去。”干部们从讨论中,从总结两次学上海失败的教训中,得出了这样的结论。
就这样,他们在三月初,又组织了有领导干部、技术员和老工人的学习组,第三次去上海学习。这一次,他们从车锁的第一道生产工序开始,一道工序一道工序地跟班劳动,分析对比,不管经验大小,不学会不罢手。他们发现:上海车锁厂的每一道生产工序,都有工人们用自己的心血培育出来的革新花朵。一些自动和半自动的专用设备,几乎都是厂里老工人自己反复试验制造出来的。他暗自思忖:人家能自己动手,我们为什么就做不到?
在冲压工段跟班学习的老工人杨恩普又发现:大多数工人使的都是同自己厂一样的普通冲床,生产效率却比自己厂高出很多。原因是他们使用的模具比较先进。有一台冲床使用的是复合模具,锁盒上的七个铆钉眼一下就能全部冲完。可是自己厂里,用的还是早就被上海工人淘汰了的老模具,锁盒上的七个铆钉眼就得冲四次,三台冲床才顶住人家一台的产量。
这一切,使他们得到了很大启示:有了革命思想和干劲,生产条件差是可以改变的。技术员孙德明说:“我们的落后帽子老是甩不掉,就是因为缺少这股干劲。”
他们从上海回来以后,把本厂的每道工序、每个部件,和上海车锁厂的情况,进行了一次全面的分析对比。经过对比,从一百三十五道生产工序中找出了对生产有影响的一百二十一个问题。其中有八十多个问题,在现有条件下,只要认真学习和推广上海车锁厂的先进经验,就能很快得到解决。解决后,全厂大部分技术经济指标就能赶上或接近上海车锁厂的先进水平。需要继续创造条件才能解决的问题,像增添自动的和半自动的专用设备等等,只占百分之二十八。
职工们看到了自己厂同上海车锁厂的差距,也看到了自己厂的许多有利条件。他们要求改变落后面貌的愿望更加强烈了。
水到渠成
上海自行车锁厂工人的革命精神,像火种一样,很快引燃了天津第五车俱厂职工的热情。职工们动手大搞技术革新,展开学先进赶先进的革命竞赛。
过去,冲压组套裁车锁盒,每张一米宽、两米长的薄钢板,一直是套裁七十五个,从来也没有想到能多裁几个。组长李玉桥看到上海车锁厂工人创造的“缩小留边余量”的套裁方法,用同样大的一张钢板,裁出九十五个锁盒。他便在一张纸上比画、琢磨起来。果然,也裁出九十五个锁盒。这件事给了他很大的启发。一天,李玉桥安装一个锁盒模具。这本是日常做惯了的工作。但是,那天他一触到锁盒模具一边的一条一指多宽的缺口(自行车锁锁梁开关挪动的地方),心里就一动:锁盒在成型过程中,为了留这条缺口,要把一条不到一指宽的钢板冲剪下来。这部分钢板能不能利用起来呢?想到这里,他把手一拍说:“有了!”当晚,他便进行试验,结果套裁出一百零五个锁盒,超过了上海自行车锁厂。接着,冲压组的工人们,巧裁锁盒底片、巧裁车锁钥匙、巧裁锁别子……也一个接着一个的试验成功了。每一把锁耗用的钢材,从零点七五七公斤降到零点五四公斤。一九六三年,他们用巧裁方法节省下来的钢材增产了十二万五千多把车锁。
烤漆工人,改变了多年沿用的沾漆方法,烤漆上的灰粒没有了,烤漆由过去仅有的一种黑色,增加了红的、绿的、紫的、蓝的几种颜色,车锁盒又鲜亮又光滑。
在金属加工工段,双扣卡具、复合模具、固定锁胎……,一个接着一个诞生。
去年十一月,他们把“跃进牌”车锁同“永字牌”车锁,做了一次质量对比,车锁的开关灵敏度、烤漆、电镀等五项质量指标,有三项已经达到或接近“永字牌”的质量水平。生产成本一个月比一个月降低。他们主动地连续四次降低车锁出厂价格,到年底还交给国家二十八万元的利润。
兴奋之余
“跃进牌”自行车锁在市场上的好名声,接连不断地传到工厂里来。工人们个个心里乐开了花。
这时,天津市轻工业局又组织一批工厂去上海学习。叶如柏想:三月底才从上海学习回来,六七个月的工夫,他们不会有太大的变化吧。于是,他只派了厂部秘书和一个管财务的干部,到上海车锁厂查对一下技术经济指标。没想到,秘书从上海打回长途电话说,短短的几个月,上海车锁厂跑得更远了。第二天,他立即带着十二名干部、技术员和老工人,动身去上海。
叶如柏一走进上海车锁厂,便被一片朝气蓬勃的新气象逼得透不过气来。去年三月份,这个厂只有十一台自动的和半自动的专用机器,现在已增加到二十一台。金属加工工段过去的老机床不见了,现在全工段七道生产工序,排列着整整齐齐十四台自动的和半自动的专用设备,只有两个工人看管。去年三月份,钥匙品种还只有三百种,现在已经增加到一千种了。
上海车锁厂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上海车锁厂短短几个月中的崭新变化,在天津第五车俱厂职工中引起了巨大的反响。许多工人跑到厂长室和党支部表示自己的决心:“我们不能老是当‘老赶’,要自己动手挖掉落后的根子,迎头赶上去。”
在那些日子里,保全工董宗唐,几乎把全部精力都花在半自动的锁梁铣头机的设计工作上。当时,他连一张草图也没有,只是从学习回来的人口中,了解到这种机器的一个大概模样。这位有二十多年工龄的老钳工,制造过许多机器,然而自己设计制造半自动的车锁专用机器,还是头一次。他打算把上海厂铣头机的脚踩走刀改为自动走刀,这就更增加了困难。他同周围的老师傅商量;冒着凛冽的寒风跑到兄弟厂里,找老工人研究;在深夜还伏在桌前,向做了五十多年钳工的老父亲讨教。董宗唐和保全组的工人们,经过了二十天时间,只花了几块钱铸造了一个刀架,终于制成了一台半自动的锁梁铣头机。董宗唐的信心更高了,接着又设计制造出两台自动缠簧机。
就是这样凭着奋发图强、自力更生的精神,在兄弟厂的帮助下,他们很快就试制成功了日夜渴望的第一批四台自动的和半自动的专用机器。操作工人只把盘条送进自动滚梁机的料口,一个个半圆形的锁梁,便自动地从机器的另一端跳出来,过去一天的工作量,现在两小时就干完了。(附图片)
天津第五车俱厂厂长叶如柏(右)同技术员孙德明正研究改进新试制成的铣钥匙用的自动铣槽机。 新华社记者 时盘棋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