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1阅读
  • 0回复

一位回乡知识青年的希望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4-04-18
第7版()
专栏:

一位回乡知识青年的希望
我看了《人民日报》社论《热情关怀回乡下乡的知识青年》以后,心里十分高兴。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对这句话是深有体会的。过去,我只知道为个人渺小的前途而读书,对入团也没有正确的认识。后来,我阅读了《青春之歌》,这本书对我启发很大。林道静在那么艰苦的年代,能够冲破重重障碍,勇敢地追求真理,自觉地进行自我改造,献身于革命。我生活在毛泽东时代,为什么不能够这样?读过这本书以后,使我逐步地认识到只有在党的教育培养下,自觉地进行自我改造,投身到火热的现实斗争中去,才是自己真正的前途。我又阅读了团中央编写的《青年修养十二讲》,进一步认清了人生的目的。从那时候起,新书就成了我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一天不读书就觉得像有一件事情没有做完。几年来,通过读书看报,使我受到了不少教益,它成为鞭策我前进的动力。
中学毕业以后,我回乡参加了农业生产,决心像徐建春、邢燕子那样,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艰苦奋斗。可是农村的文化生活条件比较差,缺少新书。有的青年因为缺少新书读,就找来一些有封建迷信思想的旧书看。例如《济公传》、《施公案》、《大八义》、《小八义》和 《荡寇志》等。这些书在有些农村还有一定的影响,毒害着我们青年一代。
我国青年一代农民,是建设新农村的一支重要力量。我们有一定的文化水平,勇于接受新事物,渴望新的精神食粮。为此,我殷切地希望新华书店能够及时供应必要的书籍,包括政治理论、文艺、科技和其他书籍,让我们这一代新农民在党的领导下,踏着红色书籍的阶梯,扎扎实实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新农村。
河南省通许县通许公社方营大队前五队 于善友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