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阅读
  • 0回复

陕西农村一面红旗 徐杨公社思想政治工作促进粮棉丰产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4-04-20
第5版()
专栏:

陕西农村一面红旗
徐杨公社思想政治工作促进粮棉丰产
本报记者 刘野 柳梆 杨克现 丁文
关中平原上,正在掀起一个“学徐杨、赶徐杨”的农业生产竞赛热潮。这个被远远近近许多公社学习和追赶的徐杨公社,是一九六三年新出现的一个粮棉丰产单位,是陕西省农村人民公社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面红旗。
徐杨公社地处泾惠渠灌区。全社共有七个大队,八十五个生产队和一个试验农场,三万三千二百亩耕地,一万二千七百多人口,一九六三年粮食平均亩产四百零七斤,比一九六二年增长百分之五十点四;在棉田面积扩大粮田面积相应减少的情况下,粮食总产量仍然较一九六二年增长百分之三十三点八。一九六三年棉花平均亩产八十五斤,比一九六二年增长百分之六十二点四;总产量比一九六二年增长百分之九十三点二。亩产皮棉百斤以上的有十二个生产队和一个试验农场。一九六三年油料、生猪、大家畜等也有了较大的发展。在完成国家征购任务以后,社员们的平均留粮比一九六二年增加了百分之四十点九,现金收入增加了百分之五十七点四。
徐杨群众,听党的话,听毛主席的话。他们立足徐杨,却胸有全国。去年,他们向国家缴纳公粮和交售余粮一百三十万斤,在完成粮食征购任务以后,还用三十万斤粮食向国家换购了化肥;同时,向国家交售皮棉九十一万斤,超过任务百分之二十五点九。
徐杨群众,维护集体利益,爱护集体荣誉,已经形成风气。凡是有利于集体的事,大家就争着去干;凡是不利于集体的事,人人都争着去管。去年夏天,干旱严重,泾惠渠堤岸裂开小缝,水流进贫农朱纪元的自留地里。朱纪元立刻堵住裂缝,让水流到生产队的棉田里去。秋天,屯留西生产队的社员拉着架子车去出售棉籽,路过屯留东生产队时被社员们挡住了,因为棉籽上还有星星点点没有拣净的棉花。于是,屯留西队连夜把一万四千斤棉籽重新拣了一遍,结果拣回了三百一十斤皮棉。徐杨群众就是这样关心集体。
按毛主席的话办事
徐杨公社党委的同志们,牢牢地记住了毛主席的教导:“严重的问题是教育农民”。因此,把大力学习毛主席的著作,用毛泽东思想教育广大干部和农民,提高他们的思想觉悟,促进他们的革命化,当作整个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任务。
一九六三年初,徐杨公社面临着这样的形势:经过前几年的一系列工作,战胜了自然灾害,集体经济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农业生产迅速恢复,和全国大好形势一样,徐杨公社争取农业丰收的条件已经逐渐成熟了。这年春节,一些贫农、下中农,走亲串友都在谈论着生产,许多人认为原来的生产计划订低了,要求改变计划,大干一场……,许多迹象表明:一个新的生产热潮正在孕育之中。这是当时徐杨公社生活中的主流。但是,与此同时,一部分没有改造好的敌对阶级分子的破坏活动和资本主义自发势力的活动,仍然存在;阶级斗争和两条道路的斗争,还很尖锐。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当时徐杨公社的许多干部看不清生产正在出现的新形势和阶级斗争的形势,缺乏必要的精神准备,有的人受了歪风邪气的影响,精神不振,干劲不足。在一些大队党支部中也有一部分同志认为:“人民公社是管生产的,只要把生产搞好就行了”。他们在这种思想支配下,纠缠于日常事务,对生产计划、工作进度抓得多,对方针政策、思想政治工作抓得少,遇到干部和社员中发生的思想问题,不是迁就回避,就是简单从事。很明显,当时人们的精神状态,包括一些干部的思想和作风,同农村的形势是不相适应的。
就在这样的形势下,徐杨公社组织干部和社员学习毛泽东思想,把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以及党所发布的决定和指示,同学习毛主席的有关著作结合起来学习。开始,只是在公社干部会上进行学习;以后各大队和生产队在召开会议时也组织学习,最后逐步发展到把会上的学习同经常的学习结合起来。公社党委为了教育干部和群众,去年召开了五次三级干部会议,及时深入地学习和贯彻党的各项政策和决议。在三月的三级干部会议上,他们在学习党的八届十中全会公报和决议的同时,结合学习了毛主席著作中的《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将革命进行到底》、《纪念白求恩》等文章,联系本社本队实际情况,提出问题,进行讨论。通过讨论,揭开了阶级斗争的盖子,开展了回忆对比、忆苦思甜的教育。经过这次会议,广大干部提高了阶级觉悟,认清了阶级斗争的形势,明确了要同敌对阶级势力和各种歪风邪气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经过这次会议,党在农村中的阶级政策,也得到了进一步的贯彻。许多干部认识到毛主席指出的“没有贫农,便没有革命”的真理,做到了有任务,先同贫农、下中农商量;有问题,先向贫农、下中农请教;有困难,主要依靠贫农、下中农解决。经过这次会议,一些有过“退坡”思想的干部,也坚定了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他们说:“白求恩是加拿大人,还跑到中国来闹革命,咱们在本乡本土闹革命,还能不革命到底?”公社三级干部会作出榜样以后,各大队和生产队也跟着学,并且广泛地开展了忆苦思甜的阶级教育。经过这一系列的工作之后,社员们的思想觉悟大大提高,贫农、下中农的阶级责任感大大加强了。新庄大队新南生产队有一个老贫农孙克功,过去社员都说他是个看见队里的油瓶子倒了都不扶的人。在听了毛主席指示和经过忆苦思甜的阶级教育以后,主动检查了自己的忘本思想。他买了一辆架子车、两张铁锨,积极参加集体劳动;看见路上遗落了一星半点的棉絮他心痛,拣了二十多斤交给队上。凡集体的事,他都管;队长看不到的活,他主动去做。
徐杨公社组织干部和社员学习毛泽东思想的方法,主要是:带着问题学,学用结合,学一点用一点。在学习中,徐杨公社党委主要注意了解决树立革命人生观的问题,阶级斗争的问题,坚持总路线精神的问题和工作方法问题等。
现在,在徐杨公社读毛主席的书,听毛主席的话,按毛主席的指示办事,已经形成风气。全公社经常参加学习的干部、党团员和积极分子,就有六百九十多人。一些干部和积极分子,开会念“毛选”,地里谈“毛选”,出门带“毛选”,毛主席著作成了他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渭南地委和临潼县委给这里的丰产单位奖了几套《毛泽东选集》,他们如获至宝,高兴地说:“这比奖啥都带劲”。经过学习,许多干部反映:学了毛主席著作和党的方针政策,“心灵了,眼亮了,耳明了,胆壮了”,“站得高,看得远,工作起来浑身都是劲”。毛泽东思想成为徐杨公社进行阶级斗争、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的武器,成为人们精神力量的源泉。
认清有利形势 坚持总路线精神
徐杨公社党委始终把长革命志气、鼓革命干劲、坚持党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当作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同时,又注意使革命干劲和科学态度相结合,把群众的积极性引上正确的道路。一九六三年春天,公社党委在解决领导思想不能适应客观形势问题的过程中,讨论和制定了全年的农业增产计划。并且决定发动广大干部和社员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摆事实,讲道理,进行民主讨论。
于是,一场大辩论,在全公社展开了。
在这场讨论中,公社党委首先发动社员群众摆有利条件,找积极因素。社员们由小到大,由近及远,人人摆、队队摆,形势越摆越清楚,有利条件越摆越多,增产的信心也越摆越大了。公社党委因势利导,发动大家进一步讨论:有了好的条件,要不要鼓革命干劲?在讨论中,各个条件差不多的生产队互相进行比较。比来比去,结论只有一个:条件一样,革命干劲不同,生产面貌大有区别。在讨论中,许多生产队的社员,还检查了由于干劲不足影响产量的问题,挖掘了增产潜力。一九六二年不少生产队由于作务不好,棉田普遍存在“一多七少”(棉田套种粮食多;深翻少,留苗少,底肥少,中耕少,整枝少,防虫少,追肥少)。就是这样的作务,平均亩产皮棉还达到五十二斤,如果鼓足干劲,改变“一多七少”的状况,不是增产更多吗?经过这样的讨论,大家进一步认识到:革命干劲无论在什么时候,都是需要继承和发扬的。有些人说:“地是人种的,是人管地,不是地管人”,“有了革命干劲,才有增产的可能”。
公社党委又召开了三级干部会议,发动大家研究工作,总结近年来领导生产的经验教训。在这次会议上,从公社到生产队的干部都抱着严肃认真、虚心学习的态度,畅所欲言地谈认识,说心得,彼此帮助,交流经验,把很多行之有效的好制度、好办法、好措施,都坚持下来了。
徐杨公社党委深刻地认识到:如何正确地处理条件、干劲和措施三者的关系,是一个重要的问题。他们的体会是:在进一步发展农业生产的问题上,不但要启发群众全面地认识客观条件,更重要的是教育群众在一定条件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发挥革命干劲,当广大群众的干劲起来以后,就需要进一步教育干部采取扎扎实实的措施,把群众的革命干劲正确地引导到生产上去。这样,才能更好地把总路线的精神发扬光大。
把党的方针政策变成群众的自觉行动
去年年初,徐杨公社党委根据全国棉花会议精神,提出贯彻粮棉并举方针,大抓棉花生产的时候,不少人存在着重粮轻棉思想。有人说:“粮食还没有把握,多种棉花吃什么?”有人说:“种棉花,粮棉之间争水、争肥、争劳力的问题怎么解决?”
“又抓粮食又抓棉花,两个胖子不能同时进门。”怎样去提高群众的认识,把党的方针政策化为群众的思想,变成群众的行动呢?公社党委的作法是:
第一,帮助广大干部和社员学习党的方针政策。
公社党委首先组织大家学习全国棉花会议精神,并且提出
“增产棉花有什么重要意义”的问题让大家讨论。经过多次讨论,社员们大大激发了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热情。他们说:“咱们种棉花应该为全国六亿多人着想,全国人民谁不是头上顶的棉花,脚下踩的棉花?咱们要是不多种棉花,他们穿什么,戴什么呀!”“搞尖端是科学家的事,增产粮棉的任务,由咱们来承担!”同时,公社党委还启发社员算了一笔账:如果亩产皮棉一百斤卖给国家,除得到现金收入以外,可以得到多少奖售粮、化肥和油渣,把这些化肥、油渣上在地里,能够大大促进粮食生产,增加社员留粮。从算账中,大家认识到多种棉花对国家、集体和社员都有好处。于是很快地落实了棉田面积,并且扩大了一千九百多亩。
第二,认真调查研究,制订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的具体措施。
要不要多种棉花的思想问题,初步解决了,但是“粮食和棉花两个胖子能不能同时进门呢”?公社党委分析了情况,认为必须解决粮棉之间争水、争肥、争劳力的矛盾。于是他们深入调查研究,采取了切实有效的措施合理安排了粮棉生产。
第三,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到整个生产过程中去。
在整个粮棉生产过程中,重粮轻棉、不顾整体等思想时起时伏,因此公社党委把思想政治工作从种到收,贯彻始终。例如,棉苗出土后,遇上连绵阴雨,大量死苗。有人说:“闰年闰月不种花,拔了棉花种芝麻。”公社党委就着重教育大家发扬艰苦奋斗、战胜困难的革命精神,领导社员补种移栽,保证了全苗。到开始交售棉花的时候,有些生产队又出现了只顾小集体和社员个人利益,不愿向国家多售棉花的思想。于是公社党委又一次向社员们进行了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的教育。这时,报纸上公布了我国支援古巴棉布的消息,公社党委及时向社员说明了支援古巴的重要意义,提出了“支援古巴,多售棉花”的口号。这个号召很快地得到了全体社员的响应,进一步克服了多留少售的思想,大大加速了售棉的进度。公社党委深刻的体会是:只有在整个生产过程中,解决各种思想问题,才能保证党的方针政策彻底执行。
组织新的农业生产高潮
随着思想政治工作的步步深入,广大干部和社员的积极性逐渐高涨起来了。怎样把这种积极性组织起来,使它们在生产上发挥更大的作用呢?徐杨公社党委找到了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这就是:开展比先进、学先进、赶先进、帮后进的群众运动。
这几年徐杨公社尽管遇到了不少困难,但是仍然涌现了一些高产单位,出现了不少增产经验。于是,公社党委深入总结经验,认真评比,把连年丰产的尚寨大队树立为各大队中的先进旗帜,把南尚寨生产队树立为各生产队学习的榜样,把植棉能手李秀茹和龙秀娥树立为全公社的标兵。各大队和生产队也层层树旗帜,层层立标兵。接着,公社党委和大队党支部,又进一步在队与队、人与人之间,发动大家比思想、比干劲、比增产措施、比对国家的贡献等等帮助各生产队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订出追赶措施。在运动开展起来以后,公社党委为了使大家打开眼界、向更先进的目标看齐,又选派了少数代表到外地学习先进经验。徐杨公社党委深刻地体会到:比学赶帮不仅是一个生产运动,更是一个思想革命运动。因此,必须认真地进行思想教育工作,保证运动健康发展。
第一,不断克服骄傲自满和畏难保守思想。
一开始,有的生产队感到自己生产不错,沾沾自喜,成绩看得多,缺点看得少;有的生产队认为自己“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满足现状,不求上进;也有些生产队强调客观困难,缺乏赶先进的信心。公社党委及时采取了抓两头、带中间的办法,摆事实,讲道理,帮助先进单位找不足之处,帮助后进单位找积极因素。去年夏收以后,徐杨公社的棉花比周围几个公社长得好,一些干部和社员又产生了自满情绪,说:“到手的麻雀飞不了,丰收是没问题了。”公社党委便一面组织大家学习毛主席关于“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的教导;一面组织各大队党支部书记到渭南县双王公社张秋香那里参观学习。大家看到张秋香的棉花比自己的好,说:“真是天外有天。”于是在全社掀起了一个看人家,比自己,找差距,增措施的活动,把棉花管理得更好了。新庄大队的棉苗出土后遇上阴雨,七百多亩发生死苗现象,有些社员说:“咱们赶先进没希望了。”可是公社党委和大队党支部教育大家越是困难越要急追猛赶;并且和社员一起找出了补苗措施。结果这个大队的棉花平均亩产达到九十一斤,比一九六二年高百分之四十一。有人诙谐地说:“半路出家,也能成仙。”
第二,坚持严格的求实精神,扎扎实实地推广先进经验。公社党委教育大家在推广先进经验时,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一切经过试验的原则。他们采取了干部、社员和技术人员“三结合”的办法,大种试验田。全公社种植了各种试验田一百七十块,二千一百七十三亩,二百七十五名社、队干部中就有二百五十六人参加了试验田的生产。凡是从外地学来的先进技术和经验,都首先在试验田里试验,取得成效以后,认真推广。公社又从陕西省棉花研究所和临潼县技术推广站请来了科学技术人员,讲科学技术知识,建立和健全各生产队的技术研究小组,形成一个技术指导网,帮助推广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这样一来,各生产队在学习和推广先进经验、先进技术时,真正做到了学得认真,用得灵活,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学一条是一条,推广一条就发挥一条的实际效果。
第三,发扬共产主义风格,培养助人为乐的新风尚。
公社党委有意识、有领导地提倡先进帮后进,发扬先人后己、助人为乐的共产主义风格。有一个时期,曾经发生过这样的情况:有的人明明看见竞赛对手的棉花生长得不如自己的好,反而说好,生怕人家赶上自己;有的人到外地学习先进技术,一个人悄悄去,不找竞赛对手,唯恐对方学到技术超过自己。公社党委及时向社员们进行了全局观点和共产主义风格的教育,教育大家认识社会主义竞赛的意义和目的,并且通过社会主义阶级教育,宣传“大家必须走共同富裕的道路”。然后又用具体的事例说明,先进队也有薄弱环节,后进队也有积极因素,因此先进队要帮助后进队,同时先进队也需要后进队的帮助。公社党委又进一步总结了以往进行互助协作的经验,教育各级干部,注意贯彻等价交换、按劳分配的原则,正确地处理国家、集体、个人的关系。这样,比学赶帮运动中,队与队之间,互相支援劳力、借肥料、让渠水、教技术、传经验的风气,大大兴盛起来。许多先进生产队发现竞赛对手有困难,都立刻去支援,帮助他们赶上自己。
从农村实际出发 抓活的思想
徐杨公社从农村实际出发进行思想政治工作,主要的是:抓“五个结合”,用“五个方法”。
所谓抓“五个结合”,就是:
一、把抓“上头”和抓“下头”结合起来。一头抓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和毛泽东同志的著作;一头抓群众的思想动态和实际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
二、把国家、集体利益和农民的利益,长远利益和眼前利益结合起来。由近及远、由小到大,从农民的切身经历和迫切要求出发,联系到国内国际形势和斗争任务进行教育。从阶级教育入手,向农民进行集体主义、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的教育。
三、把思想教育工作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而以思想教育为主。解决思想问题可以为解决实际问题扫清障碍;解决实际问题也可以进一步促使人们提高思想觉悟。
四、把从上而下地进行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群众性的自我教育结合起来。
五、把思想政治工作和改革生产技术,改进经营管理结合起来。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是贯彻技术措施和管理制度的前提;制订必要的技术措施和管理制度,可以巩固思想政治工作的成果。
所谓“五个方法”,就是:
一、找矛盾,抓关键。一九六三年,他们在政治思想上,主要抓阶级教育和毛主席著作的学习;在组织上,主要抓党支部工作;在农业生产上,主要抓纠正重粮轻棉思想。全年抓住这几个关键问题,贯彻始终,从而带动了全盘工作。
二、看动向,抓苗头。好的事情一出现,就热情扶持发扬;不好的事情刚露头,就耐心地教育纠正。
三、算细账,开脑筋。一分地,一株苗,一絮棉,在有些人的心目中,似乎是微不足道。但是徐杨公社各级党组织却善于通过算细账的办法,教育农民提高觉悟。邓王大队兴旺西生产队的队长,在已经拾过棉花的一分棉田里,又拾出了五两“羊尾巴花”。他就在田间召开现场会,推算出一分地五两花,一亩地就是五斤。全队一百五十六亩棉田,就要损失七百八十斤,扩大到全公社的棉田,就要少收五万多斤棉花。公社抓住这个材料,在全社开展了一次拾“羊尾巴花、眼睫毛花和落地花”的活动,不到七天就多收了二万八千多斤。
四、活教材,活样板。例如,为了进行阶级教育,他们就把“家史、村史、社史”当作活教材,引导群众回忆对比,为了进行工农联盟教育,他们就用公社广泛使用了电力、化肥这些事,向群众说明工业对农村的支援。
五、摆成绩、摆进步。以表扬为主,充分调动广大干部和社员的积极性。
徐杨公社在过去一年中,虽然取得了很大成就,但是他们并不满足。今年一月,公社三级干部会议在总结思想政治工作和粮棉丰产经验时,检查了工作中的缺点和问题,主要是:学习毛主席著作还不够深入,党的思想政治工作还缺乏制度,一些大队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发挥得不够充分,全公社还没有一个既富有理想、又切合实际的长远规划。公社党委确定,要努力克服这些缺点,继续改进领导作风和领导方法,争取农业生产的不断跃进。(附图片)
徐杨公社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善于抓活人活事,进行活的思想教育。他们通过评选“五好”社员和先进集体的活动,收到良好效果。这是在新庄大队河口生产队的年终评比会上,被评为“五好社员”的罗仁海(立者),介绍自己战胜困难、务好棉花的经验。
新华社记者 和坪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