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阅读
  • 0回复

宁肯把困难想得更多一些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4-04-22
第1版()
专栏:短评

宁肯把困难想得更多一些
今年春季,我国许多省区阴雨连绵。有的地方下了大雨或暴雨;有的地方连续几十天没有放晴;北京附近雨量之多,据说是几十年所没有的。
阴雨利弊如何?要用两分法来看。一方面,它把我国许多地区经常发生的春旱问题解决了;墒情好,为越季作物的生长和夏收作物的播种,带来了有利的条件。另一方面,它又可能使北方的小麦患锈病,使南方的水稻烂秧,使南北方的夏收作物播种期推迟。就是说,给今年农业生产带来一些困难。对某些雨量过多的地区,还可能带来比较严重的困难。
对于困难,也要用两分法来看。一方面,它给农业生产制造麻烦,增设障碍,迫使人们动脑筋,想办法,费力气,耗资金,对它进行严重的斗争。另一方面,它又可能成为推动人们前进的因素,当着人们做了上面说的那些工作,战胜了它,人们就增长了经验,提高了信心,坚定了“人定胜天”的思想,推动了集体经济进一步的巩固。这样,这件坏事也就变成了好事。
把坏事变成好事,要有一定的条件。例如,把阴雨造成的困难变成好事,就要有一定的条件。这个条件,就是人们对待困难的态度,就是人们战胜困难的精神,就是人们对困难作斗争所采取的措施。
预见阴雨可能到来,事先作了周密的防范准备,把困难消灭在没有发生之前或者刚刚发生之际,这是一种态度。困难发生了,承认它,重视它,千方百计战胜它,这是一种态度。困难发生了,视而不见、麻痹大意,或者惊慌失措、望而却步,这又是一种态度。应该采取哪一种态度、反对哪一种态度?这应该是十分清楚的。
我们是辩证唯物主义者,是最坚定最彻底的革命者。我们知道,大至“打碎旧世界、建设新世界”的革命大业,小至一个生产队的生产、一个机关的工作、一个人的治学,都会遇到许多困难。事物就是在发生困难、克服困难以至再发生、再克服的过程中发展的。毛主席在十多年前告诉我们:“我们党的七次代表大会设想过许多困难,我们宁肯把困难想得更多一些。有些同志不愿意多想困难。但是困难是事实,有多少就得承认多少,不能采取‘不承认主义’。我们要承认困难,分析困难,向困难作斗争。”时间过了十九年,当时的困难克服了,各个时期又发生各个时期的新困难,各项工作又发生各项工作的新困难,所以我们要时刻记住毛主席这段话,按照毛主席这个指示办事。
“天有不测风云。”我们现在还不能完全管住“天老爷”。我们在农业生产上,就应该“宁肯把困难想得更多一些”,从最坏处设想,向最好处争取,作几套准备,设几道防线,以立于不败之地。有了这样的态度和工作,无论当前的阴雨,无论以后可能发生什么水、旱、风、虫等自然灾害,就都不能难倒我们,而要被我们所战胜。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