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0阅读
  • 0回复

田头舆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4-04-23
第2版()
专栏:

田头舆论 丁绍岚
正确的群众舆论,不仅对于好人好事是一种鼓舞和支持,而且还能使这些好人好事迅速传播开去,遍地开花结果。这就是群众舆论的作用所在。
容县杨梅公社大人山生产队的社员们,在大冲开第二山水圳的劳动中,就有这样两件事。一次是在修一处水利的结束工程中,剩下最后一担泥,当时社员们都准备收工,谁也不愿去担,平时很少说话的社员沈进西却一声不响地去担了。一次是在工地休息的时候,女社员黎畅贤发现工地附近一块水田的田角,由于犁耙不到而荒了下来。她觉得很可惜,就利用休息时间用锄头把这个田角锄好了。毫无疑问,这些都是社员平时劳动中常有的事。做的人不感觉什么稀奇,旁人也往往因为这是小事而忽略了过去。
可是,如果把这些好人好事在群众中议论一下,那情况可就完全不同了。比如沈进西为什么能够去担最后的一担泥?黎畅贤为什么能够在休息的时间去锄那块犁耙不到的田角?只要多议几议,这些看来似乎是小事的事,就都闪出了它们应有的光芒。大人山生产队的干部们就是把握住这些小事,在群众中组织了议论。群众说沈进西能挑最后一担泥,这是越到最后越不松劲,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精神,做得好,应该学习。黎畅贤能利用休息时间锄田角,是处处关心集体利益的表现,一个田角能多种八蔸禾,个个都能像她这样,那增加的禾苗就多了。自然,也应该学习。群众的舆论就这样起了作用。大家一学习,好人好事就遍地开花结果了。工程快结束时,大家都想到了沈进西,更加起劲认真地做好收尾工作。休息的时候,大家又想起黎畅贤来。青年社员们更在各项工作中争做工头工尾和别人忽略和不愿干的事。类似这样的舆论一多,人们的精神面貌就大大改变,生产也越来越好了。
群众把这叫做“田头舆论”。
好一个“田头舆论”!群众欢迎这样的舆论,搞政治工作的同志更应该欢迎这种舆论,有意识地去组织这种舆论。思想政治工作不能只讲大道理,特别是对农村社员进行思想政治工作,尤其不能空讲大道理,但是大道理又非讲不可,要做到不空讲,就要有意识地去运用群众舆论的作用,善于在生产中去发现一些活人活事和活思想,进行群众性的自我教育,使思想政治工作生动活泼起来。
在日常的生产生活中,群众对于各种好人好事总是有舆论的。这是干部做好思想工作一个活跃的场地。我们必须在生产中,和群众一道,充分发挥这种舆论的作用。
(原载广西日报)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