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35阅读
  • 0回复

善争主动权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4-04-25
第2版()
专栏:

善争主动权 丁蔚文
最近一个时期,阴雨连绵,许多地方雨水之多,超过了农业生产的正常需要,使午季作物和春耕春播受到一些影响。这是大自然给农业生产带来的不利因素。怎样正确解决不利的自然条件和夺取农业丰收之间的矛盾呢?滁县沙河公社白米大队根据当前雨多水足的情况和丘陵地区的特点,决定扩大水稻面积,同时也做好天旱水少改种旱粮的准备。这种作法就是解决这种矛盾的途径之一。当然,他们的具体措施,不一定适合其他公社、其他生产队的情况;但是他们夺取生产主动权的精神,却是颇有启示的。
农业生产活动,无一不是人同自然在打交道。农业生产的成果,无一不是人同大自然搏斗的胜利。要取得农业生产的好收成,就得处理好人同自然的关系。
自然的因素对农业生产有着重大的影响。但是,在较为不利的自然条件下,能否取得较好的收成,在较为有利的自然条件下,能否取得更好的收成,则完全决定于人。从这个意义上说,在农业生产中,是人的因素第一,而不是自然的因素第一。
在同自然打交道中,人们有两种态度:一是认识它,研究它,掌握它的规律,把对人类有利的方面充分利用起来,对不利的方面,或者避开它,或者把它引向自己的反面,变害为利;一是消极对待,被动应付,一旦发生突然情况,束手无策,听凭自然的摆布。前者是作自然的主人,后者是作自然的奴隶。正确处理人同自然的关系,只能采取前一种态度,而不能采取后一种态度。
作自然的主人,不作自然的奴隶,实质上就是在向自然开战中,人要立于主动地位,始终掌握主动权。
“主动权不是任何天才家所固有的,只是聪明的领导者从虚心研究和正确地估计客观情况,正确地处置军事政治行动所产生的东西。”(毛泽东:《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在生产斗争中掌握主动权,同样要虚心研究和正确认识自然界的客观情况,并且根据对于自然界的规律性的认识,处置好我们的行动。自然现象是错综复杂、千变万化的,有晴有阴,有风有雨,不随人愿。因此,我们要对自然规律进行科学分析,充分估计可能发生的各种情况,作出多种准备,并把全部准备放在最坏的设想上面,求得旱有旱的打算,涝有涝的对策,风来有对付风的办法,雨来有对付雨的措施。也就是说,要几手准备,而不要单打一;要艰苦奋斗,而不要寄望于侥幸。
事物时刻在运动,情况经常在变化,任何设想都不可能始终是十全十美的。掌握生产主动权,还需要在执行预定计划的过程中,善观风云,随机应变,使我们的行动灵活地随时适应变化了的情况。今年春雨如此之多,许多人是始料不及的。在这一新的情况面前,自然就该对原来计划中已不适用或不完全适用的部分,适当作些修改。例如江淮丘陵地区,很多社队原来是按常年雨量安排水旱作物的比例的,现在就有必要缩小旱粮面积,利用充足的水源扩种水稻。这样一来,水害就变成了水利。这就是灵活性。有了这种灵活性,在同自然作斗争时,就可以应付自如,立于主动和不败之地,而不会手忙脚乱,张惶失措,被大自然牵着鼻子走。
(原载安徽日报)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