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9阅读
  • 0回复

“不爱红装爱武装”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4-04-25
第7版()
专栏:

“不爱红装爱武装” 郭沫若
飒爽英姿五尺枪,曙光初照演兵场。
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
——毛主席:《七绝·为女民兵题照》
民兵组织在中国革命史中是有光荣的传统的。
远在一九二七年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开始的时期,毛主席亲自率领了秋收起义的工农武装,到井冈山建立了第一个革命根据地。与此同时,又把当地不脱离生产的农民,组织成为赤卫队。这就是民兵组织的滥觞。
一九三七年抗日战争爆发。革命根据地的人民,在党和毛主席的号召之下,又迅速地普遍地建立了抗日自卫队和民兵,配合着八路军和新四军,广泛地展开了抗日游击战争。民兵是不脱离生产的,他们一手拿锄头,一手拿枪,敌人来了就打仗,敌人走了就生产,实现了劳武结合、兵民一体的建制。
民兵组织,活用了毛主席游击战术的思想,发明了不少的作战方法。有所谓麻雀战、破击战、地雷战、地道战、联防战、围困战等等,专门困扰敌人,消耗敌人,毁坏敌人的交通,割断敌人的电线,打破敌人的封锁,为主力部队创造有利的作战条件。有时他们竟能逼使优势的敌人无法立脚,只好逃走。
据不完全的统计,在八年的抗日战争中,民兵共作战二十九万余次,打死打伤敌人十万以上,缴获长短枪械两万余枝。抗日战争的胜利,和民兵组织的优越性,是不能分开的。
抗日战争胜利以后,一九四六年七月,蒋介石在美帝国主义的全力支持下,撕毁了停战协定,向解放区疯狂进攻。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因而爆发了。
在这时,广大的民兵组织又动员了起来,英勇地堵击了敌人的进攻。特别是在决定中国革命胜利全局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中,即自一九四八年九月至一九四九年一月的四五个月中,各地解放区支援前线的民工共五百三十九万人,粮食九亿五千万斤,担架十一万付。而在三年的解放战争中,各地民兵参加作战共十一万次,打死打伤敌人二十余万,缴获各种枪械五万多枝。解放战争的胜利,和民兵的优越性,也是不能分开的。
解放战争的胜利,推翻了蒋介石的万恶统治,洗雪了百年来的民族耻辱,把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的势力从中国大陆上完全扫荡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人民成为了自己命运的主人。于是全国各族人民更普遍地成立了民兵组织,作为强大的国防后备力量,以巩固人民民主专政,以保卫社会主义建设,并以防御帝国主义的侵略。
民兵的基本任务已经归纳成为三条:
一、积极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在生产中起带头作用;
二、配合军队巩固海陆边防,防空防特,维持社会秩序;
三、随时准备参军参战,打击侵略者,保卫祖国。
解放以来,民兵组织认真地在执行着这些任务。他们在平时除积极参加生产之外,在剿匪、镇压反革命、保卫土地改革、护林、护路、歼灭美蒋特务、消除害兽等等方面都发挥着很大的作用。单以消除害兽而言,据不完全的统计,自一九四九年至一九五八年便打死了虎豹豺狼、野猪野牛等害兽共五千九百余万只。“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羆[pí 皮]”,似乎可以引用来,作为对民兵的赞美了。
在抗美援朝运动中,民兵组织的伟大作用,更是值得振笔特书的。
一九五○年美帝国主义发动了侵略朝鲜的战争,扬言要把战争推行到鸭绿江以北。同时还占领了我国领土台湾,威胁着我国的安全。为了支援邻邦,为了保卫祖国,中国人民掀起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伟大运动。各地民兵在这时继承和发扬了以往的光荣传统,踊跃地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同英勇的朝鲜人民并肩作战。激烈的战争持续了两年多的时间,终于把在武装上占绝对优势的美帝国主义赶回了三八线,使它不得不坐下来进行谈判,并在停战协定上签了字。
美帝国主义是全世界人民最凶恶的敌人。它在第二次大战后,继承了法西斯轴心国家的衣钵,企图独霸全世界,奴役全人类。它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它的疯狂的扩军备战,是危害世界和平和人类安全的总根源。世界人民要反对它是理所当然的,我们要支持世界人民反对美帝国主义的正义斗争也是理所当然的。
美帝国主义把我们当作了眼中钉。它不甘心在中国大陆上的失败和在朝鲜战场上的失败,千方百计地想扼杀我们,遏制我们,封锁我们,孤立我们,搞了十四五年了,然而终归是枉费心机。中国人民发挥着自力更生的精神,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大踏步地前进,在全世界获得了愈来愈多的真正朋友。被孤立了的不是我们,而是在全世界横行霸道的美帝国主义自己。全世界的人民不是都在高呼:“美国佬,滚回去!”吗?
美帝国主义者自以为聪明,总爱玩弄它的“贼喊捉贼”的惯技。它爱说我们中国人“好战”,我们中国人“侵略”成性。最近又发明了一个新名词,说我们“像孤独的狼”。这个新名词倒是满有画意的。但在我看来,这恰恰是美帝国主义者从我们这面镜子中所照出的它自己的形象。不过,美帝国主义这匹“孤独的狼”倒也并不简单,在它的身上是还披上了一件羊皮的。
最出人意外的是,自称为“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人,却和这匹“孤独的狼”同声相应,同样地说我们“好战”,说我们“像公鸡好打架那样热中于战争”,甚至于说我们的民兵组织在原子弹面前只是“一堆肉”。这种不折不扣的拜物教的逻辑,比起美帝国主义者的诬蔑来,倒真是有着“创造性的发展”了。照着这种逻辑推演下去,自然的结论是:凡是反对帝国主义、反对殖民主义、争取民族独立的行为,都是“愚蠢的”;反帝的星星之火,可以引起毁灭全人类的核战争。那么,怎么办呢?最“明智”的办法不外是向核霸王叩头膜拜了。其实核霸王如果真要把全人类都毁灭干净,那它还有什么霸头呢?它能在充满着放射性物质的世界废墟上称王作霸吗?全世界敢于革命的人民都懂得这一点,他们并不怕原子弹。反而是在原子弹被发现乃至曾经被使用过之后,反对帝国主义与新老殖民主义的浪潮却一浪高过一浪。尤其是日本人民,他们是吃过美国的原子弹和氢弹的,却最勇猛地战斗在反对美帝国主义的最前哨。请问:难道日本人民和全世界人民都只是“一堆肉”吗?是的,“一堆肉”论者就是希望反对帝国主义与新老殖民主义的人民成为“一堆肉”。他要大家解除一切的武装,包含着精神上的武装在内,而真真正正地成为“一堆肉”。那样,核霸王们就真正有了霸头了。三两个有原子弹氢弹的大国就可以并肩拥抱,共同宰治全人类了。算盘打得倒很如意,可惜觉醒了的人民却决不能让它们如意。觉醒了的人民深深地相信:人民会消灭核武器,决不是核武器消灭人民。
我们中国人民是不会被那些核霸王们的讹诈政策所吓倒的。我们藐视那些“泥足巨人”,藐视那些纸老虎。我们的民兵要照常武装自己,锻炼自己,老老实实地向解放军学习,作为解放军的有力助手和坚强的后备力量。不仅男民兵是这样,女民兵也是这样。毛主席《为女民兵题照》七绝一首,已经替我们作了正面的回答。
“飒爽英姿五尺枪,曙光初照演兵场。
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
这首诗是“一九六一年二月”写的,简简单单的二十八个字,概括了三十多年的民兵发展史,并暗示了把革命进行到底的光荣任务。在这儿有两种意识形态的对立:有革命与取消革命的对立,有反对帝国主义与联合帝国主义的对立,有马克思主义与反马克思主义的对立,有“多奇志”与“一堆肉”的对立。到底是“不爱红装爱武装”,还是“不爱武装爱红装”呢?中国人民坚决地选择了前者。我们欣赏民兵的“英姿”,赞扬民兵的“奇志”。毛主席替我们塑造了出来,我们将要长远地保持下去。我们将要继续端正我们的立场,强健我们的体魄,提高我们的纪律性,发扬我们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的斗争精神,有胆力敢于把革命进行到底。
杜甫的《丹青引》中有“英姿飒爽来酣战”句,“飒爽英姿”就是从这儿导引出来的。“飒爽”是双声联绵字,也作肃爽。王国维认为就是《诗经·七月》“九月肃霜”的肃霜。飒爽、肃爽、肃霜,是高洁的意思。故马有肃爽或肃霜(字或从马旁)是白马,鸟有肃爽或肃霜(字或从鸟旁)是白雁,裘也有肃霜(有鸟旁)是白狐裘。水有潇湘,也是由于水色清白。(以上王说,见《观堂集林》卷一《肃霜涤场说》。)
因而“飒爽英姿”,如果译成现代语,便是光明磊落、生动活泼的英俊姿态。这样英俊的姿态,身上穿着素朴的制服,手里拿着五尺长的步枪,整齐严肃地在清早的操场里操练,有旭日初升的阳光照耀着,这是多么朝气勃勃的形象呵!我们从这里不可以充分领取革命的现代美感和无穷无尽的生命力吗?
主席的诗,无疑,是充满着以表扬为主的精神的。女民兵中有不少的模范人物。单举解放以来的例子,如福建的穆桂英班十姊妹,浙江的海上女英雄十二女将,山东的钢铁姊妹连和神枪手姑娘,……都是值得表扬的人物。她们能文能武,在好些服务工作上胜过男子。但在主席诗中受到表扬的,据我看来,却不仅限于女民兵,而是男女都一样。值得注意的,诗中提的是“中华儿女”,而不是“中华女儿”。
当然,为了平仄的关系,“中华女儿”在诗律上是失调的。这儿的第四字,严格地说,不能用平声。但如果主席的表扬是仅限于女性,那么尽可以写成为“中华少女”或“中华女子”;然而不是这样,而是“中华儿女”。这无疑是由女民兵而联系到了所有的民兵。因而“不爱红装爱武装”句,也就不是仅仅限于女性了。这句话,在我看来,应该放大开来看,不能只拘泥在字面上。这是要我们不爱安逸爱劳动,不爱偷闲爱学习,不爱享受爱生产,不爱粉饰爱朴素,不爱散漫爱纪律,不爱柔弱爱刚健,不爱妥协爱革命,不爱自私爱集体,不爱孤芳自赏爱团结一致,不爱苟全性命爱反抗侵略,不爱故步自封爱比学赶帮,不爱红在表面爱红在内心……。我对于主席的诗是作这样的体会的。我认为,“中华儿女”四个字不能泛泛地看过。
目前有民兵组织的国家不限于中国了,古巴也有,而且也有女民兵。一九六一年年初,我在古巴访问的时候,一月三日美国政府宣布同古巴断交,古巴的女民兵怀抱着冲锋机关枪,立即在靠近海岸的美国大使馆的周围警卫了起来。她们监视着美使馆人员离馆,提防意外的破坏。那样的“飒爽英姿”,至今也还活鲜鲜地保留在我的记忆里。我在《古美绝交前后所见》一诗中曾经提到过这件事:“使馆高楼深锁定,女兵围裹抱冲锋”。(《东风集》一一六页)。现在读到主席这首七绝,禁不住要发生联想。那就是“古巴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了。
最近在非洲国家中,有的也有了民兵组织。这是必然经历的过程。凡是认真地反对帝国主义、反对殖民主义、争取民族独立的国家,人民群众必然要武装自己。没有人民的武装,决不可能应付帝国主义者和殖民主义者的干犯,而求得真正的独立;独立了也无法保障胜利的果实。人民的武装如果仅限于正规的军队,力量也是有限的。既有为人民服务的正规军,又有不脱离生产的民兵作为正规军的助手,一旦遭受到敌人的侵略,便形成全民皆兵的形势,作战的力量便无比雄厚了。
“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这是一九三八年五月毛主席在《论持久战》中所说过的一句话。(《毛泽东选集》第二卷五○一页。)这句至理名言,在我们的革命斗争中已经得到了充分的证明,在古巴人民的革命斗争中,也得到了充分的证明。古巴离开美国仅仅九十海里,而敢于同美帝国主义斗争,并敢于胜利,就因为它的人民武装力量有着“最深厚的根源”。
民兵组织是毛主席的战略思想的一项结晶,主席不仅赞赏这种组织,而且希望我们把它推广。他曾经说过:民兵师的组织很好,应当推广。这是军事组织,又是教育组织,又是体育组织……。我们不但要有强大的正规军,我们还要大办民兵师。这样,在帝国主义侵略我国的时候,就会使他们寸步难行。
(毛主席对新华社记者谈话,见《人民日报》一九五八年十月一日)
这种革命的战略思想,愈来愈深入人心。民兵组织不仅在中国得到了推广,而且在世界范围内也在逐步地得到推广。全世界被压迫民族,或早或迟地,都会有自己的人民的正规军队和民兵组织,以粉碎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枷锁,而使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本身成为历史上的名词。
《为女民兵题照》这首七绝,使读者可能发生联想的范围,无疑,会因民兵组织在全球范围内的推广而推广。这或许可以称为诗的连锁反应吧。那就是:
“全球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