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4阅读
  • 0回复

生的伟大 死的光荣——《青年英雄的故事》代序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4-04-25
第7版()
专栏:

生的伟大 死的光荣
——《青年英雄的故事》代序 马铁丁
这是一本英雄的书,战斗的书,用鲜血和生命写成的书。
刘胡兰、董存瑞、王孝和、丁佑君、杨根思、罗盛教、黄继光、丘少云、安业民、杜凤瑞、龙均爵、向秀丽、李贡……是人民的优秀的儿女,是青年们学习的榜样。
学习他们对祖国、对人民、对革命事业的赤胆忠诚。
生命对每个人只有一次。有的人庸庸碌碌度过自己的年华;有的人在革命事业发展的长河中,写下令人怀念的诗篇:这中间,可以是轰轰烈烈的尖锐战斗,也可以是平平常常的革命实绩。
生命,对任何人来说,无疑是宝贵的。但是,当祖国的利益、人民的利益、革命的利益需要献出自己的生命的时候,那也是义无返顾的。
小说《红岩》中,有这末一段描写。
国民党反动派的特务头子徐鹏飞用死来威胁革命者许云峰,许云峰作了如下的回答:
“我从一个普通的工人,受尽旧社会的折磨、迫害,终于选择了革命的道路,变成使反动派害怕的人,回忆走过的道路,我感到自豪。我看见了无产阶级在中国的胜利,我感到满足。风卷残云般的革命浪潮,证明我个人的理想和全国人民的要求完全相同,我感到无穷的力量。人生自古谁无死?可是一个人的生命和无产阶级永葆青春的革命事业联系在一起,那是无上的光荣!”
是的。同许云峰一样:刘胡兰、董存瑞等同志正是把自己的生命和无产阶级永葆青春的革命事业联系在一起的。这不仅是他们个人的光荣,而且是祖国的光荣,人民的光荣。我们的祖国,我们的人民,因为有像刘胡兰、董存瑞等同志这样优秀的儿女,不能不感到是无上的骄傲!
他们是如此爱憎分明:对人民由衷的爱。他们有着深厚的阶级感情,以人民的乐为乐,以人民的忧为忧。他们紧紧地与阶级兄弟在一起,同甘苦共患难,把能够有机会、有条件为人民服务,看做是自己最大的欢乐与愉快。同时,对人民的敌人,则是刻骨的恨。爱得深,恨得透,为维护人民的利益,对人民的敌人进行英勇的战斗。
他们虽然牺牲了。但是,他们永远活在人们的心里。人们可以从他们的永葆青春的精神宝库中,获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无穷力量!
在我们的生活中,也不是没有这种人:在敌人的威迫利诱之下,为了苟安、为了保命,可以牺牲理想、牺牲原则、牺牲革命者的立场,从而甘愿从狗洞里爬出去,向敌人屈服求饶,这种人也许能够暂时地活着,但是,那不过是一具行尸走肉,不值分文。
司马迁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一切为人民、为祖国利益而牺牲的人,比泰山还重;反之,就比鸿毛还轻。
学习刘胡兰、董存瑞等同志克服困难的精神。
生活就是战斗。人的一生中总会遇到或大或小的困难的。更何况是革命?革命是改造世界、改造社会、改造人的工作。从旧世界到新世界,从旧社会到新社会,是翻天复地的大变化;从有旧思想、旧意识、旧感情的人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新人,是脱胎换骨的大改造。在这中间,有困难、有曲折、有阻碍,那是理所当然的。
可是,如何对待困难,不同的人可以采取不同的态度。在困难前面,第一种人分析困难的性质,研究产生困难的原因,寻求克服困难、战胜困难的办法;第二种人一遇到较为严重的困难,就动摇退却,成为可耻的逃兵;第三种人甚至利用国家的困难、人民的困难、集体的困难,谋一己之利。
刘胡兰、董存瑞等同志是第一种人。管你是多大的风浪,管你是什么样的艰险,无论是面对着杀人的屠刀,无论是面对着枪林弹雨,无论是面对着熊熊烈火,无论是面对着彻骨寒流,无论是面对着各色各样的逆境,他们从没有拜倒于困难的脚下,而是站稳革命者的立场,披荆斩棘,勇往直前!
关于刘胡兰的牺牲,书中写着:
刘胡兰两只眼狠狠瞪住敌人,向阎匪军官大喝一声:“我咋个死法?”许得胜、张全宝凶恶地说:“一个样!”敌人用枪把子强逼群众来拉刘胡兰,但是没有一个人动手。
刘胡兰昂首挺胸腾腾地走到铡刀跟前……
这是何等的胸怀,何等的气魄!一棵参天的大树、盖世的英雄、不朽的巨人的光辉形象,屹立在我们的眼前!
学习刘胡兰、董存瑞等同志的革命勇敢与机智。正因为他们对人民、对祖国、对革命赤胆忠诚;正因为他们大公无私,不计较个人的得失;正因为他们连自己的生死也置之度外,正因为这一切,他们无所畏惧。
他们的大无畏的思想和行动,或则体现了革命者的崇高气节;或则保证了战斗的胜利;或则卫护了祖国的资财。……
革命所以能够取得胜利,社会主义建设所以能够顺利进行,与这一群虎将的勇猛精神分不开的。
勇敢不一定就能机智,但是,革命的机智又常常与革命的勇敢联在一起的。你想:如果一个人在千钧一发的关头,在与敌人直接交锋的时刻,尽是双腿发麻,直打哆嗦,那么,他又怎么可能保持镇定,并迅速地分析情况,随机应变?
刘胡兰、董存瑞等同志,是勇敢的人,又是机智的人。
当我读到董存瑞和小李、王德胜一枪不发,拿下敌人碉堡的那一节,真不禁发出会心的微笑。敌人并不都是糊涂蛋,他们中也有非常狡猾的。你看:那两个守夜的哨兵就不简单。他们背靠背地站着。就是走动,也是一个站在原地转,一个向前十步,向后十步机械地踱方步。他们四面关照,使你无从下手。但是,董存瑞细心观察,仍然找到了敌人的漏洞,他利用了敌人的口令,在几句简短的对答间,把敌人的哨兵擒住。
王孝和与特务头子万一在一个办公桌上办公。那时,正值人民解放战争期间。国民党反动派在人民解放军的铁拳打击之下,望风披靡,节节败退。
王孝和究竟是什么人呢?特务头子万一一时还摸不清楚。于是,走出来探听口风。
万一首先表示对内战很“痛恶”,接着说:“这种战争,打不出什么名堂。你瞧,喏,东北这种局面、多么尴尬……唉……”他摇摇头,立即把话题一转,盯着王孝和问:“像这样发展下去,你觉可喜呢?还是可怕?”
王孝和非常沉着、非常洒脱地说:“这就要看工人了。我是做工会工作的,工人觉得高兴的事,我也高兴;工人反对的事,我也一样……”
真回答得好。既坚守了自己的革命立场;又使敌人找不出什么把柄。
不用说:董存瑞手托炸药包炸敌桥,黄继光以自己的身躯堵敌人的枪眼……这些革命英雄主义行动的本身,既是勇敢的,又是机智的。
学习刘胡兰、董存瑞等同志的高度的革命组织性与纪律性。
列宁说过:“无产阶级在争取政权的斗争中,除了组织而外,没有别的武器。”(《进一步,退两步》)他在俄共(布)第九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谈到苏维埃人民战胜外国武装干涉和白匪军的原因时,又指出:“如果想想一个被削弱了的贫困落后国家为什么竟能战胜世界上几个最强的国家,想想发生这种历史奇迹的根本原因在哪里,那么,我们可以看出,根本原因就在于集中制、纪律和空前的自我牺牲精神”。
丘少云同志在体现革命的组织性、纪律性方面,是个可贵的典范;丘少云同志的英勇行动又为列宁同志指示的全部正确性,提供了可歌可泣的例证。
为了缩短冲击距离,保持战斗的突然性,上级决定在发起攻击的前一天黑夜,将部队潜伏到敌人的前沿。几百个人,要在敌人的眼皮下,藏二十多小时。
如果有一个人暴露目标,不仅全功尽弃,而且会带来莫大的牺牲。
不幸,一颗燃烧弹恰好落在丘少云的身旁。一团烈火在他的周围燃烧。丘少云咬紧牙关,一声不吭,直到自己停止了呼吸……
严守革命的纪律,空前的自我牺牲精神,对丘少云同志说来,那是当之无愧的!
树有根,水有源。刘胡兰、董存瑞等同志在刹那间的壮烈牺牲,决非偶然。那是在实践中长期锻炼,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加强自我修养的结果。有些青年朋友,有这样一种想法:“我一不在战场上,二不在刑场上,三又没有遇到什么突然事变,我纵有学习英雄之心,但是,我的赤胆忠诚又从何表现?”
其实,第一,一个人的赤胆忠诚,固然可以在刹那间的壮烈行动中表现,同时,更多、更经常地却表现在日常的劳动或工作中,日常的待人接物、为人处世中;向英雄们学习,如果斤斤于这种、那种具体行动,那的确是无法学习的。不在战场上,就不可能有与董存瑞、黄继光、杨根思等同志完全相同的经历,即使在战场上,条件与环境,也未必就是一样的,因而,个人的经历,总是千差万异。不能提出这样愚蠢的要求:学习董存瑞就是要同志们抱着炸药去炸桥梁,学习黄继光就是要同志们用自己的身体去挡住敌人的枪眼。重要的是学习他们爱祖国、爱人民,大公无私的精神。这精神是时时用得着,处处用得着的。一事当前,先考虑集体的利益呢,还是个人的利益?这个问题普遍存在,难道不是每个人随时随地都碰得到吗?正是在这里,英雄们向我们提供了学习的范例。第二,刹那间的壮烈行为是结果,不是原因。一个人如果没有长期的自我修养、自我锻炼,那么,在一个紧急的关头,会突然出现什么奇迹,那是不可能的。
一个工人阶级战士的成长,主要依靠两条。一条是党的领导,还有一条是每个人对真理的自觉地追求。
举例来说:董存瑞、杨根思、罗盛教等都是在部队里成长起来的。人民解放军是在党直接领导之下的革命队伍。人民解放军本身就是一个熔炉,它的每一个成员都可以在里面受到锻炼。董存瑞、杨根思、罗盛教首先是在这个大环境里受到革命的影响。但是,一般的政治影响还不够,这里又往往通过具体的人对他们的具体帮助。董存瑞与连长王万发的关系,杨根思与排长孙福生的关系,罗盛教与炊事班副班长王书玉的关系都清楚地说明了这一点。党的领导,同志们帮助,是一个人所以能够进步的条件之一,但是,更主要地是每个人自觉地改造自己。董存瑞、杨根思、罗盛教正是这样的。一开始,他们并不就是一个坚强战士。他们身上也有这样、那样的缺点。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征:不仅有一心学好的善良愿望,而且对自己的行动,提出了极其严格的要求。他们没有辜负党和同志们的期望,他们用自己的实践作证:在真理追求之路上,迈开大步,走得扎实,一步一个脚印。
劳动人民出身的人,他的阶级地位决定了他比较容易地接近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真理。却不能因此得出结论,一切非劳动人民家庭出身的人,就根本无法改造。不,不是这样的。非劳动人民家庭出身的人,如果他真正自觉地进行自我改造,一样可以成为工人阶级的坚强的战士。丁佑君、李贡就在这方面向我们提供了活生生的实例。
毛主席为刘胡兰亲笔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毛主席的这八个大字,是赞扬刘胡兰的光辉的一生。其实,这八个大字,对本书中的其他烈士们,也是完全适用的。
这本书是以传记体裁写的。但是,仍然不乏文学的色彩:朴质生动,平易近人。可以看出:在语言、结构、剪裁诸方面,作者们都是经过推敲、下过工夫的。固然,革命英雄们的一生,本身就是感动人的。但是,用文字把它体现出来,作者们也是有着自己的贡献的。
〔本书即将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