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6阅读
  • 0回复

朱元璋的队伍和政权的性质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4-04-26
第5版()
专栏:

朱元璋的队伍和政权的性质 吴晗
“在封建国家中,皇帝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在各地方分设官职以掌兵、刑、钱、谷等事,并依靠地主绅士作为全部封建统治的基础。”①
元末红军起义的目的是推翻蒙、汉地主阶级的联合统治。就这一点而说,任务是完成了,蒙、汉地主阶级的联合统治确是被推翻了。但是,更进一步,解除阶级对阶级的压迫,却失败了。广大各族人民共同斗争的胜利果实被朱元璋所吞没了。在朱元璋二十年血战的过程中,他最初掌握的主要军事力量是地主武装部队,后来一部分地主参加了他的政权,还陆续招降了一批地主武装部队,出身农民的红军将领也由于取得政权而转化成新的地主阶级了。其中朱元璋和他的家族便是新地主阶级的代表人物。这种变化是由阶级本质决定的。农民是小土地所有者,勤劳朴素,一生在饥饿线上挣扎。在遭遇到残酷压迫、剥削时,他们会奋不顾身,起而反抗。但是还有小私有者的一面,他们渴望能有更多的土地,过更好的日子。在取得胜利以后,他们中间的一些立了功的将领,就蜕变了,成为他们过去所坚决反对的地主阶级分子了。事物的发展使他们走到自己的反面。
元末红军起义对旧地主阶级发生了淘汰的作用。特别是中原地区,一部分大地主被战争所消灭了,遗留下数量很大的空闲的土地。元代后期土地过分集中的现象消失了,这些土地由无地少地的农民耕种。在一个历史时期内,中原地区的土地呈现出分散经营的过程,阶级矛盾缓和了。但在另一方面,东南地区一部分旧地主却由于战争而巩固和上升了他们的地位。同时,从战争中又涌现出一批新的地主阶级,他们占有的土地主要在东南人口较为密集的地区。旧新地主占有的土地越多,无地少地的农民也就越多,就这样,这些地区的阶级关系又紧张起来了。结果是从朱元璋建立新皇朝的时期起,江南地区新的农民战争,农民反抗地主的战争就汹涌澎湃地展开了。地区之大,次数之多,斗争的激烈程度,都超过了历史上任何时代。
元末的农民革命战争,破坏了旧秩序和推翻了压迫人民的蒙、汉地主联合统治机构。他们痛恨、仇视地主,尽管在认识上还不可能把地主当作一个阶级来对待,但在行动上,却对地主毫不宽容,逮住就杀,没收地主的粮食、浮财。例如地主阶级的文人宋濂记当时情况说:
当元之季,大盗起沔阳、蔓延江右,陷吉安,既而州
兵捣走之。盗所过井落,民皆相挻为变,杀掠巨室,惨酷
不忍闻。②贝琼也说:
海内兵变,江南北巨姓右族,不死沟壑,则奔窜散
处。③
地主阶级则正好相反,他们要保全自己的生命财产,就不能不维护旧秩序,就不能不维护旧政权。阶级利益决定了农民和地主分别站在敌对的阵营。在战争爆发之后,地主们用全力组织武装力量,称为“民”军、“义”军,或乡兵、青军、黄军,建立堡砦,抵抗农民军的进攻。现任和退休的官吏、乡绅、儒生和军人是地主军的将领,他们受过教育,有文化,有组织能力,在地方上有威望,有势力。虽然各地方的地主军人各自为战,没有统一指挥和全面作战计划,军事力量也有大小强弱的不同,但因为数量多,分布广,作战顽强,就成为反抗红军的主要敌人了。见于明初人纪载的如:
答失八都鲁:至正十二年(公元一三五二)五月,招募
襄阳官吏及土豪避兵者得义丁二万,编排部伍,败“贼”
于蛮河。④
刘焘孙:至正壬辰(公元一三五二),天下兵起,红巾乱
湖南,常宁陷,州长贰皆弃城遁,(儒学正刘)焘孙独不去,
因集民为兵,有众万计,克服其州治,就以民兵守之。⑤
胡深:至正壬辰,江淮俶扰,盗贼蔓延闽浙间,由建之
浦城、松溪入龙泉。……公乃集乡民共为守御计,而结寨于
湖山。⑥
胡嘉祐:元季处州属县寇蜂起。……嘉祐走白县令,
……散家财,募武健之士,得千余人而什伍之,大署其旗
为义兵,寇至辄迎击。⑦
陈天锡:元至正十二年壬辰,大盗起江汉间,郡县相
继陷,聚落民争揭竿为旗以应寇。天锡白监郡,……“自度乡
里健儿,一呼之间可得千人,甲胄糗粮,当一一自给,不
以烦县官。……”……天锡还,朝夕聚兵训练如前谋。⑧
萧恩和:当元季寇乱,所在靡宁。……(吉安)萧恩
和父子挺然发帑倡义,保障其一乡,终乱不见兵,至今号
其里曰桃源。⑨
徽州罗氏:至正辛卯(公元一三五一),蕲盗起。……
罗氏诸子募健儿数百人,整其队伍,部领诣辕门请自效。⑩
永康吕氏:元至正之季,民反处州为盗,转掠而东,陷
永康,婺,诸县绎骚勿宁。永康太平里大族吕君文燧散家赀
数千万,与弟文烨合谋,募里强壮子弟得二千人,将之与盗
屡战,盗败走,复其邑,斩获甚众。?
东莞李氏:东莞李氏尤豪于诸族。朝政不行,盗贼蜂
起,富民各耑武断,聚兵自卫。既而各据乡土,争为长雄,
或更相攻掠,井邑萧然。府君亦结民为保,内援官军,外
御群盗,里人赖之以安。?
经过二十年的长期战争,长江南北的巨族右姓,有的死于战争,有的逃亡到外地。如江阴州大姓许晋:
至正十二年七月,红巾陷钱唐,九月陷吴兴、延陵,
十月陷江阴州。州大姓许晋与其子如章,聚无赖恶少,资
以饮食,贼四散抄掠,诱使深入,殪而埋之。战于城北之
祥符寺,父子俱死。?
安陆刘则礼:
至正辛卯,两河乱。乃割财募兵,隶四川平章爻著
麾下,攻安陆、襄、樊、唐、邓,悉讨平之。兄弟子侄多
死于兵。?
以上这些例子都是长江以南地区的。至于中原地区,战争更加激烈、惨酷,地区更广,时间更久,不只是这个地区的地主大量地为红军所消灭,就是参加扩廓帖木儿、孛罗帖木儿和关中四将(孔兴、脱列伯、李思齐、张良弼)的关、陕、鲁、豫等地的地主,也大部分随着这些地主军的消灭而消灭了。
一部分旧的大地主被消灭了。另有一部分中小地主的武装则因势力孤单,兵力不敌,投降了朱元璋,参加到这一新统治集团中来。如至正十八年(公元一三五八)十二月,浦江县民蒋可大等以民兵来降。二十一年池州东流县乡兵头目许山,自壬辰兵起,聚众二万余人以捍乡里,至是来降。二十二年江西宁州土豪陈龙遣其弟良平率分宁、奉新、通城、靖安、德安、武宁六县民兵二万来降。守吉安的土军元帅孙本立等也来降。二十四年温州土豪周宗道、湘乡土酋易华降等等。至于元璋初起时,裹胁驴牌寨的三千民兵和横涧山义兵元帅缪大亨以其众二万人降附,成为元璋军队的主力,那就更不用说了。
这两部分地主,旧地主阶级的残存力量和新兴的地主阶级,构成朱元璋统治集团的基本力量,统治基础。
此外,还由于土地分散经营的结果,农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孳生了为数广大的中小地主阶层。这部分人的经济力量不大,却人数众多,有文化,有知识,在政治上没有特权,因而不能不拥护、支持新的统治阶级,企图从而取得政治上的特权,来保障和扩大自己的财富。这个阶层的代表人物,当时的智识分子——儒士,是新朝官僚机构所需要的官僚的主要来源。
朱元璋和他的绝大部分将领都是贫苦农民出身的,过去都曾亲身经受过地主的剥削和压迫。朱元璋的父、祖,几辈子都是佃农,他自己没有一寸土地,从小放牛,当和尚,要饭。大将徐达、常遇春、李文忠、邓愈、汤和、沐英、傅友德、廖永忠、吴良、吴祯、丁德兴、耿君用、炳文父子、郭兴、郭英、张龙、华高、张铨、顾时、薛显、陈德、唐胜宗、陆仲亨、费聚、郑遇春、周德兴、曹震、张温、陈桓、谢成、李新、俞廷玉、通渊、通海父子、胡大海、桑世杰、茅成、孙兴祖、濮英、严德、何文辉、徐司马等人都是出身于贫苦农民的。但是,朱元璋初起时所掌握的军力,却是原来的地主武装。在渡江以后,地主阶级的智识分子陶安、李习、夏煜、孙炎、杨宪、陈遇、秦从龙、杨元杲、阮从道、钱用壬、詹同、答禄与权、朱梦炎、陶凯、曾鲁、朱升、崔亮、任昂、乐韶凤、安然、鲍恂、吴沉、桂彦良、陈南宾、宋讷、张美和、贝琼、赵俶、钱宰、刘崧、单安仁、朱守仁、开济、程徐、吕文燧等人,不是地主,便是元朝的官僚,大量地参加了。浙东的几家地主大族,刘基、胡深、叶琛、章溢也被迫参加了。各地的许多地主武装降附了。特别重要的是通过战争立了功劳,徐达等农民将领也逐渐拥有庄田佃户了。据洪武四年(公元一三七一)的统计,六个国公和二十八个侯,都拥有大量庄田,单是佃户便有三万八千一百九十四户。他的政权也就不能不逐步变质,走到了反面,成为地主阶级的政权了。
①《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毛泽东选集》,第六一八页。
②宋濂《宋学士文集》,卷二十八,《故庐陵张府君光远甫墓
碣铭》。
③贝琼《贝清江集》,卷八,《送王子渊序》。
④《元史》,卷一百四十二,《答失八都鲁传》。
⑤王禕《王忠文公集》,卷二十一,《刘焘孙传》。
⑥同上,卷二十二,《故缙云郡伯胡公行述》。
⑦苏伯衡《苏平仲文集》,卷三,《胡嘉祐传》。
⑧宋濂《翰苑别集》,卷九,《赠进义副尉金溪县尉陈府君墓
志》。
⑨杨士奇《杨文贞集》,《旌义堂记》。
⑩宋濂《芝园集》,卷四,《徽州罗府君墓志铭》。
?宋濂《芝园续集》,卷二,《故嘉兴知府吕府君墓碑》。
?《王静学集》,卷二,《凌府君行录》。
?陶宗仪《辍耕录》。
?李继本《一山文集》,卷六,《刘则礼传》。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