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9阅读
  • 0回复

司马迁“歌颂”陈涉起义吗?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4-04-26
第5版()
专栏:

司马迁“歌颂”陈涉起义吗? 唐赞功
司马迁的《史记》中《陈涉世家》,是记陈涉起义的。近年来,很多人认为,司马迁为陈涉立“世家”是歌颂了农民起义。我认为这种看法是值得商榷的。
司马迁在《自序》中谈到为什么写《陈涉世家》,他说:“桀、纣失其道而汤、武作,周失其道而《春秋》作。秦失其政而陈涉发迹,诸侯作难,风起云蒸,卒亡秦族。天下之端,自涉发难。作《陈涉世家》第十八。”这段话有两个意思:第一,秦的失政,引起“陈涉发迹,诸侯作难”,推翻了秦朝统治。这是秦朝灭亡的原因和教训。第二,秦灭亡后,换成汉家的天下,而“天下之端,自涉发难”。这是陈涉起义的重大意义。但是,很多人却根据这段话得出结论说,司马迁把陈涉和汤武孔子“相提并论”,当作“圣王”“歌颂”,并且肯定了农民起义的“合理性”。这样的结论不能认为是正确的。
司马迁是怎样看待陈涉的呢?关于司马迁对陈涉的看法,人们常常提到以下两点:第一,根据《史记》的体例,“世家”是记王侯的,司马迁为陈涉立“世家”,和王侯同列,以表示他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第二,司马迁在《陈涉世家》中指出了陈涉在亡秦中的“首难”之功,他说:“陈胜虽已死,其所置遣侯王将相竟亡秦,由涉首事也。”自然这不是司马迁对陈涉的全部看法。但仅根据这些看法,司马迁也无疑是很有见识的。这表现了他的实录精神,是十分难能可贵的。但是,能不能由此得出结论说,司马迁“从人民的角度出发”,“突破了封建统治阶级的正统观点”,“热情地歌颂了秦末农民起义”呢?不能,因为事实并不是这样。
汉朝政权是刘邦在农民起义推翻秦朝统治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刘邦是响应陈涉起兵反秦的。陈涉失败后,他与项羽成了反秦的中心人物。刘邦以“天下共苦秦久矣”,号召人民进行反秦斗争,终于和项羽一起推翻了秦朝统治。刘邦建立汉朝后,为了巩固封建统治,必须表示与秦朝对立。这样,从反秦的角度出发,刘邦是不会否定陈涉的。如果否定他,实际上也就等于否定自己。所以,以刘邦为代表的汉初统治阶级把陈涉看作反秦的重要人物,承认他在亡秦中的功绩,并且把他追谥为“隐王”。《陈涉世家》说:“陈胜葬砀,谥曰‘隐王’……高祖时为陈涉置守冢三十家砀,至今血食。”《汉书·陈胜传》说:陈涉终西汉之世,“血食”不断,至“王莽败乃绝”①。
司马迁把陈涉列入“世家”,与一般王侯同列,是和汉初封建统治者的意志一致的。清人郭嵩焘说:“高帝以陈王首事,为置守冢三百户而谥之以‘隐’,则陈胜之为陈王,高帝制诏御史而为正其名矣,史公安得贬而置之‘列传’……即知陈涉之入‘世家’,史公之尊汉制有宜然也。”②郭嵩焘认为,司马迁是遵照汉制把陈涉列入“世家”的。这一看法很有见地。
汉初统治阶级承认陈涉在反秦中的功绩,并不是肯定陈涉起义。以陈涉为首的反秦斗争,是农民反对地主阶级的起义。刘邦也曾经是农民起义的领袖。但是,汉初统治阶级不会也不可能承认这一点。他们歪曲了农民起义的性质,认为这是一场争夺天下的斗争。蒯通的话很有代表性。他对刘邦说:“秦之纲绝而维弛,山东大扰,异姓并起,英俊乌集。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于是高材疾足者先得焉。”③他把反秦起义看成是英俊豪杰为争夺帝位而进行的一场角逐,最后帝位被“高材疾足”的刘邦所得。因此,在汉初统治阶级看来,陈涉是“逐鹿”中的失败者。他们把陈涉追谥为“王”,只不过是承认他在这场“逐鹿”中的“首难”之功而已。司马迁的看法也正是这样。他把陈涉列入“世家”,与一般王侯等同,正是从帝王将相是历史主体的唯心史观出发去看陈涉的,谈不到什么歌颂农民起义。
司马迁对陈涉的看法,并没有突破封建统治阶级的观点。司马迁和汉初统治阶级一样,是以地主阶级的标准去看陈涉的。只是当时的地主阶级还处于上升的阶段,他们还多少有些勇气承认历史事实。同时,独尊儒学是在司马迁的时代才开始的,对儒学的改造工作正在进行,儒学还不像后来那样严峻和神圣。所以,司马迁和汉初统治阶级还能比较客观地去看待陈涉,承认他在历史上的作用。《陈涉世家》是时代的产物,以后就再也看不到类似的事例了。
同时应该看到,司马迁在《秦始皇本纪》中,不只一处地把农民起义骂作“盗贼”,如说:“楚地盗”,“盗贼益多,而关中卒发东击盗贼者毋已”,等等。他在《李斯列传》中表现得更加露骨,如说:“楚戍卒陈胜、吴广等乃作乱,起于山东”;“群盗吴广等西略地”,等等。这不正是把陈涉、吴广称作“盗贼”吗?
总之,司马迁把陈涉列入“世家”,在历史上给以重要地位,并且比较客观地叙述了陈涉起义的过程,指出陈涉在亡秦中的作用,没有像后来的封建史家那样对农民起义极尽诬蔑之能事。这在封建社会中是仅见的,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是值得称道的。但是,绝不能由此得出司马迁歌颂陈涉起义的结论。
①《汉书》,卷三十一,《陈胜传》。
②《史记札记》,卷四。
③《史记》,卷九十二,《淮阴侯列传》。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