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6阅读
  • 0回复

战斗的歌舞艺术——全军第三届文艺会演部分歌舞节目观后感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4-04-26
第6版()
专栏:

战斗的歌舞艺术
——全军第三届文艺会演部分歌舞节目观后感 李凌
从首都音乐舞蹈工作座谈会后,整个音乐舞蹈艺术创作和表演,有了新的发展,而部队富有战斗性的歌舞艺术实践,则走在整个队伍的最前列。
这次全军第三届文艺会演,有二十多个不同的新的歌舞节目晚会。这个数字很好地说明部队文艺的雄厚力量,和他们是怎样认真地迅速地贯彻党的文艺方针。
这许多新的节目,我只看过其中的一部分,但从所看到的这一部分,也已经使我获益不浅。他们大胆地、切切实实地做了不少工作。像舞蹈《比武》《怒火在燃烧》(总政歌舞团)、《板车号子》(成都代表队)、《保丰收》(济南代表队)、《东海前哨之歌》《战士的心》(南京代表队)、《野营路上》(北京代表队)、《春新米》(昆明代表队)……和音乐节目《旭日东升》(济南代表队)、《家乡的喜讯》(总政歌舞团)……等,从各个方面、各个角度表现了我国人民和战士们的生活,他们的共产主义觉悟、对党对毛主席的热爱,战士和战士、战士和人民之间的互相关心、互助协作,以及战士们可贵的精神、品质。并且从形式、风格(指外国风格)、手法……的束缚中开始解放出来,作了许多大胆的尝试,取得了一些新的收获。
不少人对《板车号子》是很热爱的,这是一个表现战士搞运输的小舞,虽然还感到其中有些舞蹈发挥不够,情节也有些重复,歌唱的起伏还欠雕琢,因而显得中段有些拖沓。但这个舞蹈生活气息非常浓厚,所有的人物都是聚精会神地在为板车的命运着急、高兴。很少有那些排练厅的基本功的痕迹,有些地方,夸张得自然、切体,而又有新趣。透过这个舞蹈,使人联想到解放军战士的顽强斗志和风趣幽默的生活气质。
据说这个舞蹈是从士兵的业余创作中学来的,因而它充满了明朗、爽快、大胆、别致、质朴、热情的特点,它不仅有歌,还有说话,但是在非说不可的地方才说,像车子下坡,把前头那个把手吊在半空,如果按照那种所谓“正统”的舞蹈禁忌,不说那句“啥子搞呀”,我看就会失色不少。
这个舞蹈采用生活情节,但又不是生活的刻板的模拟,敢于超出常态,但又不脱离生活;需要跳就跳,需要托就托、需要举就举,该唱就唱,应说就说。使人丝毫没有感觉到自己是在看戏,甚至禁不住笑起来了,这正是他们敢于冲破了一些禁忌所取得的效果。
据说,对南京代表队的八场歌舞《东海前哨之歌》有不同的评价。有些人觉得这是一个新的创造,有人则认为舞剧不像舞剧、大合唱不像大合唱、舞也没有舞够、唱也没有唱尽。我在拿到节目单时,对“八场歌舞”几个字也颇费思索。从它的整个组织看来,它没有一个比较严紧而连贯的故事和人物的发展线条。但看完以后,英雄军队响应党的号召,跨海东战,解放岛屿,以岛为家、以苦为荣,和当地人民共同建设新的幸福岛,这样一幅活生生的图景却是鲜明的。
这个节目有许多细小的地方需要剪裁、补充,但它也有许多成功之处,第一,它没有板起脸孔告诉人,“我是歌舞剧”。而是随事所到、随情所至,能唱就唱,可舞则舞。《序歌》、《野菜鲜、野菜香》、《打出一个东海上甘岭》几首歌曲,和《渔网舞》、《台风舞》,都写得比较完美深刻,较好地发挥了合唱艺术的潜力。乐队演奏,细致准确,超过了一般的水平,其中唢呐的音调吹得特别出色。我知道,许多歌舞团在为更换新的演出节目感到莫大的苦恼,都在为歌舞团的出路着急,有些歌舞团发展了表演性的小歌剧,有些则搞小舞剧,观众对歌舞晚会不能经常换演新的节目提出要求,而新的单个舞蹈(包括音乐作品)的成长,又不那么容易。在这个情形下,能够创造一种载歌载舞,有内容有情节的新型歌舞,给合唱艺术开辟了一条新路。这未始不是一件可喜的事情。如果能够不断的实践、加工,这种形式是会有前途,也会受到群众喜爱的。
音乐创作、特别是短小的适合于连队士兵欣赏或练唱的作品,数量不少,其中像队列歌曲《练投弹》、小合唱《好一个上等兵》、《牧人之歌》……等曲的音调,不仅富有强烈的民族特色,音韻也较充实、饱满,情趣新颖,脱出了一般歌曲那派时调味。听得出来,许多作曲者都在千方百计设法冲破某些局限,企图创作出一些比较新鲜的,有特性的新作品。
我觉得,当我们提高了认识,走对了道路,坚决地执行音乐舞蹈的革命化、民族化、群众化,深入生活,认真地表现战士生活的同时,如果大力提倡音调的深刻性、多样性和完美性,提倡作曲家敢于发挥自己的个性,提倡每一曲有每一曲的情趣和面貌,使作曲家们敢于独创,就能满足广大群众和战士日益增长的欣赏要求。
许多人之所以对李淑君演唱的《毛主席派人来》、《美丽的家乡》这些节目表示较大的热爱,正是由于这些歌曲的音调,写得比较真挚、亲切、而又富有特色。歌者自己对这些作品花过心思,作过比较细致的处理,唱得情真、自然,抑扬宛转,声声出自心肺。因而感染也深一些。因此我想,当我们的创作和表演的方向对头了以后,跟着而来的应该是集中力量在思想质量、艺术质量和独创性上花点工夫,才能有全面的发展和提高。
从几个晚会看来,器乐创作和演奏的发展是异常突出的。如济南代表队的《旭日东升》、《全家乐》,包括总政歌舞团改编的《家乡的喜讯》,乐曲的编写很有独到之处,演奏者也能突出地抒写曲调的情思,而乐队的每个乐器的特色也发挥了它自己的功能。我不以为要出音就大家一齐出,才有情绪、有气氛。热闹、红火是需要的,但要用得恰当。有时简单的几声,就取得极大的效果。有时几件简单的乐器,像成都代表队的锣鼓《狮子龙灯闹丰年》,只几件唢呐和打击乐间隔吹奏,就能把今天人民在新的生活中的欢乐情绪,有起有伏地体现出来。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