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阅读
  • 0回复

登山英雄绘述怎样征服希夏邦马峰顶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4-05-06
第2版()
专栏:

以大无畏的革命英雄气概战胜风雪严寒冰崖峭壁
登山英雄绘述怎样征服希夏邦马峰顶
十名登山队员从拔海七千七百米的“突击营地”出发,经过四个多小时的艰苦进军,踏上了三角形的峰顶。队员从背包里拿出一幅五星红旗和一座毛主席塑像,安置在冰雪里。电影摄影机拍下了这些活动。队员们还照像留念。
据新华社希夏邦马五日电 本社记者郭超人报道:登上拔海八千零一十二米希夏邦马峰峰顶的十位中国登山英雄四日安返拔海五千米的登山队大本营以后,向记者详细地叙述了他们登上山峰峰顶的战斗经过。
五月二日拂晓北京时间六点钟,突击顶峰的队员们在队长许竞率领下,离开北坡拔海七千七百米的“突击营地”,开始向顶峰进军。这时,下弦月银色的月光好似给希夏邦马峰罩上了一面轻纱,气温在摄氏零下二十多度。登山运动健将邬宗岳在前面开路,突击队员们分成三个结组前进。
突击队员们说,他们刚上升到拔海七千八百米的高度,就迎面遇到一个平均坡度在五十度以上的冰坡。黎明时刻,坚硬的冰面反射出幽蓝的光,冰坡下方是几十丈深的岩壁。队员们必须从这里横切过去,才能绕道攀向峰顶,每一步都十分艰难而危险,他们不得不用冰镐刨出台阶,全身斜靠在冰面上,一只脚确实踩稳了,才挪动另一只脚。
为了保证队伍安全通过,队长许竞在冰坡的一端打下一个可以穿挂尼龙绳的钢制保护冰锥。当登山运动健将王富洲最后通过这里时,他双脚一滑,全身坠落了二十多米,由于有冰锥和尼龙绳的保护,才没有发生事故。队员们为了横切过这不到二十米的冰坡,竟费了三十多分钟时间。
在绕过两座巨大的冰爆区以后,突击队员们沿着一座四十五度左右的雪坡向上攀登。登山队副队长、登山运动健将张俊岩走在最前面。经过长期凝聚的雪,变得异常坚硬,队员们只好采取用冰镐固定一下再先后迈动两脚的“三拍法”前进。队员们说,这时他们的呼吸变得更加急促,感到两腿有些酸软而沉重,上升的速度更缓慢了。他们靠在雪坡上休息了一会,又继续攀登了五十米左右,然后拐向左上方,踏上一条平缓的雪脊。
这时,突击队员们距离希夏邦马顶峰不过十米左右。可是由于体力的巨大消耗,大家又休息了一次。
随后,队员们在一定要征服世界最后一个未被征服的拔海八千米以上高峰的信念鼓舞下,又一步一步地坚定地前进。当队员们走完最后一段距离,陆续踏上三角形的峰顶时,眼前豁然开朗,狂风迎面扑来。当时,正是北京时间十点二十分。队员们抬头望去,太阳斜挂在东南方的晴空里;鸟瞰峰底,彩霞正从脚下飘过。
这时,队员们全面地观察了希夏邦马峰周围的山势和地形,它的北面,有一条刀刃般的山脊——东北山脊;它的东面是一条复雪的龟背——东山脊。这两条山脊会合的顶端,就是现在他们脚下的希夏邦马峰峰顶。据队员们估计,它的面积大约有五平方米。
十点三十分,队长许竞从日历上撕下五月二日这一页,用黑色铅笔在反面写下了这几个字:“中国登山队许竞等十人征服了希峰。一九六四年五月二日。”
登山运动健将、藏族队员索南多吉从背包里拿出一幅五星红旗和一座毛主席塑像,安置在冰雪里。张俊岩和邬宗岳 用十六毫米电影摄影机,把这些活动一一拍摄下来。队员陈三、成天亮和云登用照相机分别为大家合影留念。
随后,突击队员们又迎着八级以上的高山风向四周了望。他们看到,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雄伟地屹立在东南方,旁边是拔海八千一百五十三米的乔奥友峰。
北京时间十一点,突击队员们结组开始下山。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