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0阅读
  • 0回复

“雷锋在我们公社!”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4-05-07
第6版()
专栏:

“雷锋在我们公社!”
傅仇
“雷锋在我们公社!”这是去年初夏,我在四川新繁县新农公社,从一个老社员那里听来的。这句话很有力量,吸引我去调查访问。我到了五大队,看见了雷锋的形象,他和公社青年生活在一起,斗争在一起,他的思想在田野上闪耀着光芒。我记下了很多动人的故事。后来,忙于其他工作,没有写出来。今年春天,我又到了这里。我产生了一种新的喜悦,文章虽没有写成,可是,这些故事的主人翁又长了一岁,他们把生活的车轮又推向前了,故事并没有停顿,而是在向前发展。故事,经受了时间的考验,越显得光采照人。
故事还得从头说起。
去年春天,毛主席发出了伟大的号召:“向雷锋同志学习”。雷锋乘着春风,走进了公社,走进了青年们的心中。新农公社五大队的青年,日夜在谈雷锋,梦中也见到了雷锋。青年们的思想起了一个新的变化。
“五四”青年节,团支部举行了纪念会,共青团员和青年们全到齐了。向雷锋同志学习!青年们,就在这一天,来了一个革命的行动:为群众做一件好事!
要为群众做的事情多得很,先做哪一件呢?为人民服务,为群众办好事,随时随地都要做,看来是没有先后之分的,在有些时候,似乎也有缓急的差别。这时,正是春耕大忙时节,不用谁提醒,都知道生产队的活路很紧,日夜要抓紧做;今天是“五四”青年节呵,青年们的干劲当然应该用到生产上。可是,怎样劳动才更有意义呢?团支部书记刘德勋和几个团员,想起了缺乏劳力的贫农、五保户、军属,全大队最困难的有十一户。他们都热爱集体,热爱公社。他们因缺乏劳力,需要集体的帮助。雷锋不就是这样的吗?见到群众有困难,就把困难的担子挑在自己的肩上。刘德勋一提出这个问题,青年们一齐回答:“像雷锋那样做!”说干就干,大家就分头去为困难户做工,刘德勋和一批青年去积肥,一批青年去做田里的活路,几个姑娘就去给困难户洗衣服。这一天的劳动,意义特别大。这一天,十几户困难户,激动得一夜没睡着觉。
第二天,军属彭泽,忍不住从病床上起来,去找团支部书记刘德勋,给他一张条子,上面写着:“‘五四’青年节,姜清贵(团员)、叶光福等四个青年,帮助我家割青草,投肥给生产队。特此感谢。彭泽。”这位五十多岁的老人,拉着刘德勋的手,感动地说:“这张条子,我请人写的,不会错。请你再帮我写封信,给我的娃儿,就说:雷锋在我们公社!叫他好好学习雷锋,学习公社的青年。把枪握紧一点,要革命到底!”
才送走了彭泽,在田坎上又碰见一位四十多岁的妇女,她是七生产队的贫农黄廖氏,是个哑巴。家里没有劳力,只有三个娃娃;丈夫早已去世。黄廖氏一见刘德勋,比比手势,说自己是来找他的。接着,她又伸出一个手掌,把五个手指张合了几下;又用双手比成一挑担子,放在肩上闪动几下;又指指田坎上的草,又用手画了一个大圈圈,大拇指比了比。刘德勋从手势上懂得了她的话:有五个青年,帮她积青肥投给生产队,挑了很多挑,一大堆。黄廖氏见他懂得了自己的话,满脸笑容,连连点头,赶忙在衣服包包里取出一个红布小包,小心地把红布包打开,拿出一张毛主席的像片。一只手激动地比着手势,又指指天上的太阳。不用翻译她的话了,还有什么更形象的语言,能表达这个贫农妇女的感情呢?
群众对党的热爱,对毛主席的热爱,对青年们的赞扬,在团支部书记刘德勋的心上,发生了强烈的震动。他忙去奔告共青团员和青年们:“我们为群众做了很少的一点事,群众却看成是一件不平凡的大事。我们该怎么回答群众呢?我们不能只有一天的热情,一天的干劲;我们要一辈子保持着这种热,这股劲!要像雷锋那样!”
共青团员们,心里都像在擂鼓,一齐从心里奔出一个声音:“我们不能让人说:这里的青年是‘一天热’。”
“五四”青年节,这一天的义务劳动,开创了一种新风尚。以后,每一个月,五大队的共青团员和青年们都自觉行动起来,根据不同的情况,做一天或半天,或小半天义务劳动,帮助最困难的社员。
一年过去了,“五四”青年节又到了,我又见到了新农公社团委书记,五大队团支部书记和几个团员,我又重提起这件事来,他们给我看了一张账单:
一九六三年五月到十二月,全大队有三十三个共青团员,六十六个青年积极分子,为十一户社员(军属一户,五保户四户,困难户六户)共做三百九十八个义务劳动日。得到工分最多的有三户:困难户黄廖氏,得七十七个劳动日;五保户刘清云,得六十一个劳动日;军属彭泽,得四十多个劳动日。
一九六四年一月到四月,全大队团员和青年已为困难户积肥一万多斤,已交生产队,折合一百个劳动日。
这是不平凡的劳动!这些劳动数字,在我的眼前,化成了一束革命的火花,在春天的阳光下闪烁!我看见了雷锋的形象,他行进在我们公社的田野上!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