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阅读
  • 0回复

除稗——六个生产队的调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4-05-11
第2版()
专栏:

除稗——六个生产队的调查
中共湖北省通城县委书记 李仲秋
争取水稻丰收,消灭稗子是一个重要环节。我县各地在早稻浸种以前,都采取了各种办法,清除了一次稗子,但是还不大彻底,需要在秧田里进一步消灭稗子。
我们最近在建设公社先锋一大队和双合公社一大队调查了六个生产队的除稗情况。从调查的情况来看,把稗子消灭在秧田里是广大社员的迫切要求,只要我们加强领导,除净稗子是能够办到的。我们调查的六个生产队,有四个队已普遍除稗一次,一个队除稗面积达到百分之五十,一个队刚开始行动,除稗面积只三十一亩。
这几个队除稗不仅动手早,而且认真。他们的做法是:
第一,发动群众回忆对比,调动他们除稗的积极性。双合一大队三生产队的社员开始对除稗不大积极,认为去年把稗子除得差不多了,今年问题不大。针对这种思想,党支部发动社员回忆对比,算稗子的危害账。这个队一九六二年总产只有七万多斤,其中稗子就收了四千五百斤。一九六三年,总产达到八万二千多斤,原因之一,就是因为他们重视了除稗。算完这笔账,社员们说:稗子一瘦田,二费工,三减产,害处说不尽,非消灭不可。
第二,抓住火候,把稗子消灭在秧田里。稗子和秧苗虽然有所区别,但它和秧苗混在一起不易辨别,在秧田里除稗,一次是除不尽的。这六个生产队都是计划在秧田除三次稗。秧苗长到二寸深时除一次稗子,这一次主要是本田里的稗子,发苗早,长得深。秧苗长到三四寸深时除第二次稗,这一次主要是随谷种播下去的稗子。到扯秧以前除第三次稗子,这一次要求把秧田里稗子除尽。社员们说,除稗要抓住火候。在一次寒潮之后,最容易辨别稗草。因为秧苗经过低温有个返黄过程,而稗子是不返黄的,这时是除稗好时机。这几个队都抓住寒潮过后,突击除稗。
第三,固定除稗劳力,建立责任制度。有的队固定六人,有的队固定八人,共固定了四十六人。固定扯稗的社员,都是经过挑选的,责任心强,善于辨别稗子,眼睛明亮的社员。并且对他们实行了定面积、定质量、定报酬、定奖惩的制度,采取连续操作的办法,第一次是谁除稗子,第二次第三次仍然是谁。这样便于检查验收,执行奖惩,加强责任感。
这六个队计算报酬的形式有两种。有三个队是根据稗子多少,秧田的宽窄长短制定定额,按厢计酬。另三个队是按拔除稗子的斤两计酬。从效果看,前一种办法比较好,既重视了除稗的数量,更重视了质量。         (原载湖北日报)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