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阅读
  • 0回复

增产棉花的经济意义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4-05-12
第5版()
专栏:

增产棉花的经济意义
潘静远
增加棉花的生产,对于国民经济的发展和满足人们生活的需要有着重要的意义。为什么呢?
增产棉花,可以更好地满足人民生活
不断增长的需要
大家知道,穿着的问题,是人民经济生活中一项经常的需要。穿着状况的改善,是人们生活逐步改善的一个重要标志。
棉花是布匹和其他针织品的主要原料,是人类解决穿着问题的主要材料。人类穿着的材料,从历史上看,是逐步发展、逐步增加的。原始的衣着是树叶和兽皮。后来随着畜牧业和种植业的发展,才逐步发现和种植各种植物。我国古代衣着的原料是麻和丝。古人称为布帛,布是大麻和苧麻的织成品,帛是丝织品。在两千五百年以前,麻的栽培已经很普遍,是劳动人民衣着的主要原料;种桑养蚕虽也有发展,但是产量很少,只有少数贵族才能穿丝织品。在一千多年以前,云南、广东、广西的一些地方,已经种棉织布,当时种植的主要是多年生的木棉。宋朝的时候,棉花由阿拉伯和印度传入我国,经过元、明,棉花的种植逐步扩展到长江流域和华北平原,从此,棉花也就代替麻和丝成为主要的织物原料。
种棉织布虽然在四五百年以前就比较普遍了,但是,直到解放以前,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和剥削下,棉花生产长期停滞,产量一直很低。从一九一一年到一九三二年,二十多年间,全国每年棉花总产量一直在七百多万担到一千多万担之间。一九三三年后,有几年略有增加,其中最突出的是一九三六年,也不过一千六百多万担;以后又迅速下降,一九四九年棉花产量还不到九百万担。解放以前,帝国主义和官僚资本勾结,在我国倾销美国棉花,输入的棉花在进口商品总值中常占第一位或第二位。一九三一年到一九四八年间,平均每年进口棉花三百万担;其中最高的是一九四六年,进口美棉六百八十五万担,相当于这一年全国棉花产量的百分之九十二。美棉倾销严重地阻碍了我国棉花生产的发展。
全国解放以后,党和政府在发展粮食生产的基础上,一直很重视棉花生产。规定了一系列发展棉花生产的方针政策,推广了一系列技术措施和先进经验,开辟了新的种棉地区,扩大了棉花的种植面积,使得棉花的总产量和单位面积产量,都比以前有了很大的增长。
在生产发展的基础上,劳动人民的穿着情况比解放以前有很大的改善。但是,人们的需要是在增长的,生活是随着生产发展逐步改善的。同时,也应当看到,人们的穿着需要也是在不断增加的,因此,增加棉花的生产进一步解决人民群众的衣着需要,是当前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
有些人可能提出这样的问题:目前世界上化学纤维工业已经有较大的发展,今后我国人民的衣着需要,是不是可以更多地依靠增加化学纤维来解决呢?发展化学纤维生产,当然是解决衣着需要的一条重要途径。但是,我们也应当看到这样两种情况:(一)我国人口众多、原有的工业基础很落后,因此,发展化学纤维工业,使化学纤维制品在人民穿着中占相当大的比重,需要一个比较长的过程。(二)在目前化学纤维工业较发达的国家,棉织品在穿着中仍然占最重要地位。例如,一九六○年美国纺织工业的原料消耗总量中,棉花占百分之六十四点七,化学纤维占百分之二十八点九;同一年,日本纺织工业原料消耗总量中,棉花占百分之五十点一,化学纤维占百分之三十四点四。目前,我们国家解决穿衣问题,固然不能放松化学纤维生产,但是,首要的还是要发展天然纤维,其中最主要就是增产棉花。
增产棉花,除了解决人们穿着的需要外,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能够增加人们吃的油脂。棉花既是重要的纤维作物,同时也是重要的油料作物。利用棉籽所榨的棉籽油,是一项大宗的食用植物油。我国国营商业部门所经营的植物油中,棉籽油通常占百分之十到十九。如果加上棉农自给的棉籽油,为数就更大。
增产棉花,有利于全面发展农业
生产和活跃农村经济
棉花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棉花生产是发展农业生产的重要方面。
在我国的经济作物中,棉花占第一位。棉花的种植面积,仅次于粮食的面积,大于其他经济作物的面积;棉花的产值,仅次于粮食产值,高于其他经济作物的产值。
生产出来的棉花,一部分由农民自己使用,大部分作为商品出售。解放以来,在棉花生产得到迅速发展的情况下,农民出售棉花的收入,一般占全国农民出售农副产品总收入的百分之十一到十五。这样,增产棉花对于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的影响是很大的。一方面,棉农增产的棉花,可以按照国家规定自己留下一部分,来解决絮棉等穿着的需要,适当地改善生活;棉花的副产品增加了,可以有更多的棉籽和棉籽壳用作饲料或肥料,棉叶和棉株嫩枝也可以用作饲料,这些都有利于种植业和畜牧业的进一步发展。另一方面,农村人民公社和生产队出售了棉花,所得到的收入,可以用来购买农具、化肥、农药等生产资料和许多生活资料,因而也有利于发展生产和改善生活。
增产粮食和增产棉花有没有矛盾呢?粮食和棉花是两种最重要的农作物。生产粮食和生产棉花都需要人力、畜力,都要占耕地,还要有其他若干相同的生产条件。因此,发展粮食生产和发展棉花生产,有相互矛盾的方面。然而,如果对粮食同棉花生产的关系处理得当,使它们占用的人力适当,占用的耕地面积比例合理,布局适宜,对它们占用的畜力和其他生产条件安排恰当,不仅可以解决两者的矛盾,而且还会互相促进,相辅相成,使粮棉生产同时得到发展,这是因为:(一)从整个社会来看,应当优先发展粮食生产,然而在一定条件下,就是说,当粮食生产增加到一定水平,各方面对粮食的需要得到适当解决的时候,就有必要、也有条件以较快的速度来迅速增产棉花,使棉花与粮食的生产以同样的速度或者更快的速度向前发展。(二)从产粮区和产棉区之间的关系来看,产粮区的粮食增加了,就可以增加对棉区的粮食供应,保证棉区腾出更多的耕地来种植棉花;而棉区生产的棉花增多了,反过来又能够增加对粮区的棉花和棉布供应,更好地满足粮农需要,调动粮农生产和交售粮食的积极性。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情况:有些地区,每亩耕地生产的粮食,可以达到四五百斤,或者六七百斤,但是如果生产棉花,就只有二三十斤,甚至还更少。有些地区,生产棉花可以达到六七十斤或者八九十斤,但是如果生产粮食,却只有二三百斤,甚至更少些。在这种情况下,适宜种粮的多种粮,适宜种棉的多种棉。可以这样说,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产粮区和产棉区是分工协作的关系。我们还常常看到这样的情况:不论是产粮区或产棉区,多数地区的增产潜力仍然是很大的。只要充分发挥潜力,因地制宜地增加了生产,彼此就能有更大的力量来相互支援、相互促进。还应当看到,有一部分农村人民公社的生产队,是既产粮食、又产棉花的。在这样的生产队里面,增产了粮食,生活有了更好的保证,就能更加促进棉花的增产;而增产了棉花,增加了收入,反过来也能购买更多的生产资料来发展粮食生产。这里,粮棉生产的相互促进的关系更加直接,也就看得更加明显了。
增产棉花,能够促进工业的进一步发展
棉花是工业的重要原料,因此,增产棉花对发展工业也有重要的关系。
棉花在农业提供工业的原料当中,数量最大,价值最高。以棉花为主要原料的纺织工业,包括纺纱、织布、印染、复制等行业,在轻工业当中占首要地位。除此以外,缝纫业、鞋帽制造业还有若干日用品工业,都要用棉花制品加工。还有不少重工业和轻工业,也都要用棉布作为包装材料(据统计,一九五八年全国工业生产用布,占全国生产棉布总数的百分之十二以上)。纺织工业,同其他一些重要轻工业部门一样,是投资较少、资金周转较快、盈利率较高的经济部门。增产棉花,能够更多地为纺织工业等部门提供原料,从而使国家比较迅速地获得较多的积累,社会主义建设的速度也就更快一些。
还应当看到,棉花的不少副产品,也是工业的重要原料。例如,棉籽油和油渣可以制造肥皂、甘油或脂肪酸,棉籽壳可以制造糠醛,棉籽短绒可以制造纸张、塑料、硝酸纤维素、铜铵纤维素等,棉秸皮也可以造纸或制绳,等等。由此可见,增产棉花,能够促进工业的进一步发展。
总起来说,增产棉花能够使农业经济更全面地发展,能够促进工业的发展,并且在这个基础上扩大城乡商品交换,活跃社会主义市场,巩固工农联盟,满足人民消费的需要,增加积累,加速社会主义建设。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