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9阅读
  • 0回复

川藏线上的钢铁运输班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4-05-16
第2版()
专栏:

川藏线上的钢铁运输班
钟侯
在号称“世界屋脊”的川藏高原上有个汽车运输班,它从一九五○年川藏公路动工修筑起,一直到现在,不论是在公路初修、山路崎岖的时候,还是工作紧急、日夜抢运的年代;不论是冰冻雪封的季节,还是暴雨滂沱的时候;不论是人员变动(全班战士进出四十四人,更换过十二个班长),还是车型改变,在一百二十六万八千多公里的行程中,从来是人车安全,物资无损,出色地完成任务。一
这个班是人民解放军汽车部队某部二连四班。它在川藏线上安全行车的十四年,就是用革命精神战胜重重困难的十四年。在这里,每个人都和风雪严寒进行过无数次搏斗,每个人都在高山险路、坡陡弯急的路旁流过大量的汗,他们顽强不屈的意志和英勇无畏的精神,使许多险情化险为夷。有一个秋天,他们根据需要,要送大批物资到他们没有去过的地方。这段路虽然只有七十五公里,但是道窄路不平,而且傍山险道多,通过几个“老虎嘴”时,里边轮胎紧擦山脚,外边的轮胎紧挨路边。有的地方坡陡四十度,当时正遇雨雪路滑,没有人推就上不去。路上还有七道冰河,冰层较薄,容易陷车。他们带着铁锹十字镐,过一次,破冰开一次路。冰河河面只不过一两丈宽,但每过一次,都要破冰、推车几个小时。就这样,他们一次又一次地圆满完成了运输任务。另一次,他们要把大批物资送给边防部队,路上要经过一座海拔五千八百米的大山。有一天,他们随全连车队,在翻这座大山时,遇到了大雪,弯道路旁积雪有一米多厚,平路雪深也到保险杠,车队受阻。是设法前进还是等待天晴?他们和战友们说:雪是软的,我们的决心是硬的,一定要突破万难开路前进!在党支部的领导下,他们奋勇地参加了“挖雪队”和“推车队”,与狂风大雪展开了惊心动魄的战斗。工具少,“挖雪队”的战士用脸盆挖,用摇手柄撬,用两只手扒。开始一个人一次还能挖七八下,因为空气稀薄,呼吸困难,慢慢的只能挖三四下,挖两三下。有的人平时能扛一二百斤,这时连半盆雪都端不起了。许多人累得躺倒在雪地上,动都动不得,可是稍一恢复,又挣扎着爬起来,继续战斗。“推车队”的战士,哼着劳动号子,倾尽全力,一台一台地一寸一寸地推着车上山。在这连续工作的一二十个小时内,他们只吃了一顿用罐头盒做的半生不熟的面糊糊。没有水,他们捧雪解渴。很多人累得头晕脑胀,恶心呕吐,患了雪盲。所有人的手脸都皴裂脱皮。在这样罕有的艰苦面前,人人经住了考验,战胜了困难,安全地完成了任务。

这个运输班为了保证物资完好无损,也费过不少心血。去年雨季,阴雨连绵,大雨冰雹,说来就来,防不胜防。他们为了防止粮食受淋受潮变质,在装货时,先在车厢里垫上稻草,用泥巴糊起车厢边的裂缝。途中随时检查,遇有暴雨,助手立即上车警戒,篷布顶上有了积水,立即排除;前后挡布漏雨时,就用雨衣、行李挡好。副班长张大福深夜到达一个兵站,骤然下起暴雨,篷布旧了,四处渗水。他立即打开自己的行李,用被子、衣服等盖到面粉上,并守在车上堵漏。这场大雨虽然下了一个多小时,但是几百袋面粉,只有一袋湿了巴掌大的一块。十四年来,他们就这样保证着成千上万吨物资完好无损。

爱护汽车是四班老传统。曾在一九五四年西南军区驾驶员代表会议上被誉为汽车部队旗帜的李堂生,是这个班的老班长。他开的车子维护得最好,车辆超行的公里最多。执勤时,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他都是提早起床,作好开车准备,一停车就检查机件。到了宿营地,照例要把车子擦拭干净;执勤回来,更要全面检查洗刷,使各部机件始终保持润滑和清洁。他的车子,不但引擎擦得雪亮,引擎盖擦得像面镜子,车头前的保险杆,都用破布包起来。他在驾驶操作时,宁可自己吃苦、流汗,也不使机件受到损伤。李堂生复员以后,这台车由历届的正副班长开。一九六二年,这台车交给兄弟部队的时候,已经行驶了二十多万公里无大修。大小随车工具没有丢失一件。
老班长爱车事迹、保养车辆经验和他开的这台车成了四班的活样板,人人爱车胜过爱护自己。他们说:车子搞不好,比自己生了病还难受。他们谨慎操作,处处爱护车辆。上山的时候,他们宁愿手上磨出血泡也不猛搬排挡,狠加油门。下山时非常小心,遇有紧急情况,马上停车;遇到冰雪路,不管多么冷,风雪多么大,即便是只有几米,也要下车挂好防滑链条。在这同时,他们还非常爱惜每一件部件,一颗螺丝,一节电线,只要有旧的,从不领新的。有一次战士向德治车上的过桥线坏了,实在无法修复,领了一根新的。他路过车场时,又拾到了一根坏线,他连忙把坏的修好装到车上,把新的交了回去。
“视油如血”是这个班的行动口号,他们节约油料也毫不逊色。有一次,他们在一条二十四公里长的凹凸不平的便道上运输物资,由于多半是用低数挡行驶,耗油量大得惊人。尽管领导上准予他们实报实销,但是他们看到油用得这样多,实在心痛。班长杨宗宪和副驾驶员决定边行驶边修路,每天出车时带上铁锹,遇坑就填,这一行动,带动了全班,又带动了全连,他们趟趟修,天天修,路面越修越好,运效越来越高,原来一天只跑两趟,后来提高到四趟、五趟。油料由最初每百公里烧三十八公升,降到二十五公升以下,由亏耗转为节约。
十四年来,四班这种“爱车如命,视油如血”的精神,使车辆超行四十多万公里,折合节约八台大修,九台中修;轮胎超行八十二万多公里,折合节约新胎二十六只;节约小修保养费五千四百四十元;节约汽油一万九千八百多公升。仅这几项,就为国家节约四万六千多元。

四班,是一个团结的班。他们在思想上,互相关心进步;在工作上,互相支援帮助;在生活上,互相体贴照顾。十四年来,他们无论人员怎样变动,始终保持了这种好作风。战士张大富调来四班,首次出车。中午到站,他按照老习惯,把车一放,就上了饭堂。等他回来时,同班的战士已经帮他检查了车子,打好了备胎气。这使张大富既感动又不安,从此以后,他也和四班其他同志一样,不把全班的车子搞好,就不去吃饭、睡觉。新战士金玉奎一到四班,受到热情接待,随班出发,晚上睡觉时,战友们这个给他大衣盖,那个给他褥子垫,使金玉奎感动得流了泪。烤车,是件苦差事,清晨五点就要起来,冒风霜,卧雪地,敲冰取水,战士们都争着干。站岗,对驾驶员来说,也不轻松,他们白天开车,晚上确实疲乏,他们也总是争着干,有的站完一班又一班。他们都这样想:让同志们多睡一会儿吧!养足了精神,更好地完成运输任务。
在全连,四班是团结互助的标兵,他们不分班排,遇难就帮。在一次运输中,班长杨宗宪带领本班两台车,走在全连的最前面,连续七天七夜,没有解开过背包睡觉。到了终点,正准备休息,听到连里有的车抛了锚。他们知道车上装的是重要物资,早运到一分钟,就多一分胜利的保证。他们立即返了回去,帮助抢运。在这个班里,帮助兵站端菜洗碗,打扫饭堂、寝室和车场,也成为习惯,许多人受到兵站的表扬。
× × ×
十四年来,以高原为家、以艰苦为荣的四班,出色地完成了运输任务,受到了各种奖励。他们先后荣获过十四面奖旗,四个奖状,荣立集体二等功两次,集体三等功三次,两年评为四好班。最近,国防部授予它“川藏线上的钢铁运输班”的光荣称号,成了汽车运输部队的一面红旗。
(新华社成都十四日电,本报有删节)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