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1阅读
  • 0回复

老钳工刘昆用高标准对待生产和生活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4-05-17
第2版()
专栏:

老钳工刘昆用高标准对待生产和生活
刘昆是湖南株洲田心机车车辆工厂的老工人,一贯埋头苦干,勤勤恳恳,助人为乐。十四年来,年年月月出色完成或超额完成任务,从未出过一件废品,并且处处爱护国家财产。全国铁路系统和湖南工矿职工正在学习他的先进事迹。
据新华社长沙十六日电 全国铁路系统和湖南省各个城市、工矿区的广大职工正在学习刘昆的先进事迹。职工们把刘昆看作一面镜子,对照自己,激励自己进步。湖南的工人说:思想品质上学刘昆,生产工作上赶刘昆,遇到困难想刘昆,多做好事比刘昆。
刘昆是湖南株洲田心机车车辆工厂的老钳工,共产党员。在旧社会,他当过学徒,在资本家工厂里做工的时候,受过伤。解放以后,他在党的培养教育下,逐步成为一个工人阶级好战士。
刘昆受到人们的赞扬和尊敬,首先是因为他在生产上一贯埋头苦干,勤勤恳恳,遇到困难自己干,有了方便让别人。十四年来,他年年月月出色完成或超额完成任务,从未出过一件废品。他常对别人说:铁路工厂职工就是生产一个螺丝钉,质量好坏,都要直接影响列车的安全运转和国家运输计划的完成,产品质量是一丝也马虎不得的。每当他接受一批生产任务时,总是坚持根据图纸和样品,做出第一件产品,交给车间质量检查员检验,认为符合质量标准,才开始动手做;任务完成后,他又按照样品一个个地检查。为了提高产品质量和工效,刘昆利用业余时间积极进行技术革新。十多年来,他自己动手先后做了七百多套模具和工具。他所在的配件钳工组,过去绝大部分活都是靠手工操作。在刘昆的带动下,全组工人经过几年的革新,现在这个小组的生产面貌已完全改变,生产的大批配件,基本实现了机器操作。
刘昆也是一个处处注意爱护国家财富、珍惜工厂一钉一木的节约能手。知道他的人常说:“刘昆手里没有扔掉的东西。”每逢他下料的时候,总是算过来,算过去,不算到家不下手;剩下的边角废料,他也有安排;实在用不上的,就收藏在他的废料箱子里。他的废料箱在紧要时刻常常发挥大作用。仅一九六三年十个月的统计,他们小组利用废料就节约了二千三百多元。
“吃一碗米的饭,操一百担米的心”,厂里的职工常常用这句话赞扬刘昆助人为乐的精神。的确,他在平时生产中,总是乐意为别人创造好的条件。刨床组的工人陈端山,担负“三线连接器”的铣槽任务,开始时工效不高,质量不好。刘昆利用业余时间,帮助他做了一套加工模具。陈端山使用上这套模具后,工效提高两倍多,质量很好,结果超额完成了生产任务。平时下了班,刘昆常常领着徒工帮助别的小组打扫清洁,做好生产准备工作。车工小组和刨床小组加工的产品,有的质量不够好,他就主动帮助他们再加一道工。工人们说:搞生产竞赛,刘昆想的是“大指标”,那就是全组、全车间、全厂,甚至是全国,都要全面完成生产计划。刘昆不但时刻想到国家和集体,对于别人生活上遇到困难,他也总是乐意助一把。比如职工家属邻里不团结、夫妻吵嘴、哪家有病人、哪家有婚丧嫁娶、哪家有急需解决的困难,不分厂内厂外界限,只要碰上他,他都主动去帮助。
刘昆深刻地理解到,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一定要叫青年人把革命大旗接过去。每当工厂分配他带领一批徒工时,他都向党保证说:“我虽然没有文化,不会教他们写算,但是我有一张嘴,可以告诉他们应该恨什么,应该爱什么,让他们懂得继承工人阶级的优良传统。”刘昆不但经常用今昔生活对比教育徒工,使他们提高阶级觉悟,而且在生产上也总是用一丝不苟的精神教育徒工。
刘昆对待徒工,在政治上、生产上要求十分严格,但在生活上却很关心他们。冬天给他们盖被子,夏天给他们驱蚊子;有了病送他们到医院治疗,甚至接到家里,同老伴一起细心照顾;徒工的衣服、鞋子脏了、破了,他拿回家让老伴给缝缝洗洗。徒工们看到师傅这样关心自己,没有不听他的话的,思想上、技术上进步也就更快了。
就这样,十多年来,刘昆带出来的二十多个徒工都是好样的。刘昆的优秀品质,已被不少徒工继承着,并一代一代传下来。刘昆带过的徒弟张祝英、郑成高等许多工人,学习刘昆节约国家财富的精神,随时随地地拾起丢落在地上的螺丝钉、小铁片。刘昆经常为别的小组,别的车间创造好的生产条件,许多经过他带的徒弟也照着这样做。师敏原来是刘昆的徒工,她也学师傅的样,利用业余时间带领徒弟练基本功;师敏的徒弟彭崽妹又照师敏这样做。
刘昆的先进事迹,去年夏天就在湖南全省广泛传颂着。从去年七月起,新湖南报先后连续发表了不少介绍他的事迹的消息、通讯和文章评论。中共湖南省委号召全省职工向刘昆学习。出版社、剧团在写刘昆、唱刘昆、演刘昆。中国铁路工会全国委员会和共青团全国铁道委员会,最近也号召全国铁路职工和家属学习刘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