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阅读
  • 0回复

嫁“银花”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4-05-18
第2版()
专栏:

嫁“银花”
新华社记者 陈雨明
棉花播种时节,陕西省武功县跟普集街公社永台大队相邻的几个大队的生产队里,一伙伙年轻姑娘,聚精会神地把粒粒棉种撒进湿润的沃土。瞧她们那严肃认真的神气,就像撒进地里的是一颗颗珍珠。
她们撒下的,确实不是普通的棉种,而是永台大队九女植棉组的“银花”姑娘的“嫁妆”。一 今年春节,九女植棉组的张淑芳、鲁桂春、鲁迎芳、张秀芳这四朵“银花”要出嫁了。有的社员惋惜地说:“又要飞了。咱们队啊,光给外边培养些女娃子!”他们想起了一九五八年,那时,就是张桂芳和张淑芳、鲁桂春这伙女娃,在党支部支持下,组织了九女植棉组,搞棉花丰产试验。从那时到现在,植棉组的成员,从九个发展到三十一个,丰产田从一亩增加到四十亩。年年平均亩产皮棉二百斤上下。九女植棉组连年被评为县、省的先进集体。张淑芳、鲁桂春、鲁迎芳也都成了共青团员,成了九女植棉组各小组的组长。张淑芳她们虽然为了务好棉花,曾经推迟了婚期,可如今她们终于要出嫁了。
大队党支部书记张志和也在想:张淑芳和营上大队的一个青年刚订婚,对方的队长就来请没过门的媳妇去传授务棉技术。“要是咱们的‘九女’能遍地开花,那有多好啊!”于是他在党支部会上把这个问题提出来让大家讨论。
参加会的人你一言,我一语。有人说:“谁说咱们傻,光给外地培养务棉的女娃子,这看法不对头。咱们培养的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要是从咱永台大队嫁出去的,个个都是思想红、劳动好、技术高的女娃子,那才光荣哩。”
“给她们每人一份最好的棉种做嫁妆。”杨志存提议说,这位从九女植棉组一组织起来就负责指导她们的党支部委员兼团支部书记,对“银花”们的出嫁特别关心。
会上最后决定,九女植棉组的姑娘出嫁时,由队里陪送四样“嫁妆”:一份经过试种,在当地产量最高的棉花良种;一本植棉技术手册;一份在总结九女植棉组历年丰产经验的基础上制订的一九六四年植棉计划;一面镜子。二 多少人在为姑娘们的出嫁忙着。
已经选过几遍的棉种,又一粒一粒地精选了一遍。人们说:“这些棉子要嫁到外村去哩,一定要粒粒成实,颗颗发芽。”
除夕,人们都在吃团圆饭,杨志存还在为出嫁的姑娘赶印九女植棉组一九六四年的生产计划。
植棉组的姑娘特地开了个热热闹闹的欢送会。张志和、杨志存代表党、团支部也来参加。姑娘们有说有笑,喜气洋洋。党支部书记张志和却语重心长地对要出嫁的“银花”们说:“你们在这里是劳动能手,到了婆家,也要样样带头。这回大队给你们陪送了四样嫁妆。那面镜子,是要你们永远不忘自己是九女植棉组出去的人,永远不忘党的培养;植棉手册和生产计划,是要你们把九女植棉组的经验带过去,传出去。党支部希望你们走到哪里,红到哪里,让九女植棉组的丰产经验遍地开花。”三 “银花”们带着新“嫁妆”,来到了婆家。
张淑芳嫁到车站公社营上大队。去年回乡参加生产的初中学生贾玉林,从嫁妆里翻出了植棉手册和九女植棉组的计划,她像是看到了宝贝,拿了就跑。不大会儿,“咱村来了个会务棉的新媳妇”的消息,就传遍了这二百多户的村庄。老妈妈拄着拐杖来了;姑娘们跑着来了;大队的妇女队长梁桂英也来了。她紧紧攥着张淑芳的手,说:“咱们一定要把今年的棉花务好。”
在普集街公社的普中大队,一群女社员从鲁迎芳的嫁妆里抓起一把棉种,传来传去看不够。她们夸了种子齐整成实,又夸永台大队对出阁的闺女关心,让她带来了这么好的“嫁妆”。
这一带的习俗,是新媳妇到婆家的头一两个月,不兴在街上抛头露面。“银花”们记着党支部书记的叮咛,决心冲破这一关。张淑芳过门不几天,就到各生产队去查棉种、看棉田。棉种选得不好,她就拿着自己陪嫁的棉种给社员们做样子,说服他们重选一遍。有些棉田犁得不透,也在她建议下重新犁过。起初,有些老人见张淑芳串街走巷,也曾议论:“这媳妇,刚过门就到处跑。”后来她们见她一心一意为队里办事,就改口说:“看人家永台大队把娃教育得多好。”
鲁桂春嫁在香尧大队的第二生产队。也是过门不久,就让小姑领着她出去串门子,组织起一个有七个姑娘参加的植棉组。婚后半月,植棉组的第一次学习就在她的新房里开始了。在她影响下组织起来的第三生产队植棉组的十一个组员,也来和她们一起学习。十八个姑娘,把新房挤得满满的。鲁桂春翻开植棉技术手册,一边念、一边讲。从这以后,三天一次,按生产进度学选种、学种子处理、学播种技术,没误过一次。村里的老人们夸说:“鲁桂春一来,女娃子们也跟着变了。”
永台大队的人们,也惦记着嫁出去的姑娘:到了新地方,她们表现怎么样?碰到困难没有?那些队今年的棉花增产措施落实得怎样?
于是决定:在棉花播种前,派人到姑娘们的婆家走“亲家”。
今年棉田播种时正逢阴雨,姑娘们还没碰到过这种情况。正在着急的时候,永台大队的张志和、杨志存和九女植棉组组长张桂芳来了。他们察看了棉田,指点说:等天一晴,地皮稍干,把已播棉田耧一遍,再在垅沟里撒上草木灰,就能提高地温,容易出苗。于是,这些办法很快就在这些队和周围的队推广了。
随着“银花”们的出嫁,有八十一个姑娘参加的十个“九女植棉组”在营上大队出现了;在香尧、在普中,一个个新的植棉组也组织起来了。四朵“银花”都当选为植棉组组长。先进的植棉技术在这些队普遍推广了。
“银花”们带来的“嫁妆”——棉花良种,在一块块试验田里播下了。
愿朵朵银花,在人民公社的土地上越开越旺。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