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5阅读
  • 0回复

恩和公社造林十年锁住风沙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4-05-20
第2版()
专栏:

恩和公社造林十年锁住风沙
全公社的农田在防风固沙林带防护下,加上采取其他措施,大部分已建成为渠道纵横、排灌畅通的良田,粮食产量比过去显著增加。林木每年还提供大批绿肥和农具用材。
据新华社银川电 记者王得温报道:地处鄂尔多斯台地毛乌素沙漠地区,最近刮了一场持续四十八小时平均六级风速的大风。可是,紧靠沙漠边缘的宁夏中宁县恩和公社的数千亩农作物,却没有受到损害。原来,这次五年少见的风沙,被社员们营造的一条林带拦住了。刮风的这天傍晚,记者站在林带外围的沙漠前沿,看到一望无际的沙海里,狂风卷着黄沙滚滚扑来,仿佛势不可当。但风头一到林带,风沙顿时回荡旋流,难以入林。而林内清风习习,人影绰绰,人们剪修枝条抚育树木的活动,清晰可见。风沙过后,林带内的大片农田,块块无埋压,田垅、渠道处处无积沙,麦苗一片嫩绿,蚕豆、扁豆的幼芽青翠茁壮。林带以外沙漠前沿的两亩多麦田,则黄沙满畦,麦苗被风沙打得黄萎凋零了。当记者走访随着林带的形成而出现的吴沙、金沙、梁庄等新的居民点时,看到家家户户的院庭整洁光亮,庄前屋后桃红柳绿。
恩和公社有六个生产大队,一万零九百人,一万七千多亩耕地。过去,各大队的农田都遭受着不同程度的沙害。秦庄大队的成林、梁庄、金沙、吴沙等地,是一片荒漠的地带,沙丘连绵,一遇大风,流沙经常压埋农田、房屋。清朝末年,这里有耕地五百多亩,一百多户人家,到解放前夕只剩下二百多亩耕地和二十多户人家了。每亩农田的粮食产量,只有一百多斤。解放以后,这里的农民在当地党组织和人民政府的扶持下,依靠组织起来的集体力量,年年坚持防沙造林,同风沙灾害作斗争。经过十年坚持不懈的努力,终于营造起一条宽五百米、长三千五百米的防风固沙林带。现在,全公社有一个社办林场,四个队办林场,社办林场营造的林带,拥有成林面积三千五百多亩,林木中有五十多万株小叶杨、榆、柳和沙枣等树已成椽材,最粗的胸径达二十多厘米,一般高达十六七米左右。四个队办林场防沙造林的成林面积有四百多亩。
这个公社的农田在林带的防护下,加上采取其他农田基本建设的各种措施,大部分已被建设成为渠道纵横、排灌畅通、林带环绕、不受风沙的危害。到去年为止,全社的一万七千四百四十亩农田中,粮食亩产五百斤以上的有两千七百六十八亩,占耕地面积的百分之十六;四百斤以上的有四千一百五十八亩,占耕地面积的百分之二十四;三百斤以上的有五千四百六十亩,占百分之三十一点三。同时,随着林带的形成,沿林边扩大出的一千多亩农田,由于制止了风沙,加上精耕细作,去年亩产也达到四百多斤;二百多亩林粮间作的农田,粮食产量一般也在三百斤左右。
这条林带不仅对农田起到了防护效能,同时还从一九六一年开始,每年为农业提供了数十万斤绿肥和大批农具用材;三年中为农业基本建设提供的积累两万一千四百多元。另外,林带没有形成时,每年春灌以前,要用三万多个工日用于清除渠道积沙;现在,只用过去三分之一的工日清挖渠道淤泥就行了。节省的大批劳力可以用来精耕细作。
这个公社现有的粮食亩产三百斤以下的五千多亩低产田,大部分分布在风沙地带。今年,各生产队进一步制定建设旱涝保收、稳产高产农田的长远规划中,并把造林防沙作为改变这些农田低产面貌的重要措施之一。最近,他们又营造了防风固沙林五百多亩。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