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5阅读
  • 0回复

两方面的勇气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4-05-24
第5版()
专栏:

两方面的勇气
梁仁
真正摆脱了个人得失考虑的革命者,他们能够有最大的革命勇敢。这是刘少奇同志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中所作的论断。
在学术讨论中,革命者的最大的勇敢表现在什么地方呢?两方面:既有勇气对不正确的东西提出批评,提出反对意见;也有勇气听取人家对自己的批评,听取反对意见。既有勇气坚持真理,也有勇气改正错误。
理论的勇气,对于科学工作者是特别重要的。不管是任何权威学者的意见,接受的时候都应该经过自己的独立思考,看看它是不是真有价值,价值高低,是不是有不正确的地方。如果经过反复研究,确认它不是真理,或者某些地方不是真理,就应该勇敢地提出自己的不同意见。
不要怕暂时的孤立。谁是真理,谁就一定会最后胜利。马克思的学说在资本家的世界里能够占领阵地,掌握群众;难道在社会主义的世界里,真理还会被扼杀么?有时候由于鉴别不清,也会妨碍新生事物的生长。不过,经过一定的时间,总会鉴别清楚的。
万一最后证明自己错了,怎么办呢?——这倒需要有思想准备。在科学研究上,任何人都不可能穷竭真理,而且总是会有失误的地方。如果真的自己意见错了,或者某些地方错了,那就应该虚怀若谷,勇敢地承认自己错了,人家对了。不要认为这是什么难为情的事情。真正难为情的事情,是明明错了而不承认。错了就认错,则是光明磊落的表现。
恩格斯对于自己早年在《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中所说的共产主义理论的“最终目的就是把连同资本家在内的整个社会从现存关系的狭窄的范围中解放出来”一语,他后来直截了当指出,“这个论断在抽象的意义下是正确的,然而在实践中却是无益的,甚至多半是有害的”(见该书《美国版附录》)。这样坦然地指出自己早年著作的一些考虑不周之处,是不是损害了恩格斯的威望呢?当然没有。真正的革命者,谁都不会因此就怀疑他的著作的全部真理性和伟大的革命意义,科学意义。
在学术问题的研究和讨论中,由于学术见解的不同,人们很自然地分成几个方面或者正式形成不同的学派,这应该说是正常现象。不同的学派在历史上许多朝代存在过,现在也还是继续存在的。
学派的存在,既不应该妨碍人们坚持真理,也不应该妨碍人们改正错误。
学派不同于宗派,它的目的是追求真理,发展科学,而不是为着自己派别的名利,打击别人,抬高自己,庸俗地互相吹捧。同一学派的几个人,也许根本互不相识,只是从报刊文章中获知各人的见解。当然,为了加深对某些问题的认识,他们也可以互相接触,以至集会讨论,集体写作。这对于发展和完善某些论点、论据,可能是很有好处的。这一学派的论点、论据更加完善了,也能促进另一学派的研究活动,使对方也不断提高。
不过,学派和宗派之间并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在一定的条件下,学派是可能变成宗派的。为了使学派不致变成宗派,大家都必须经常考虑到整个科学事业的利益,力求使自己的一言一行都有利于开展学术的讨论,有利于科学的繁荣和发展。
对于争论双方的见解,应该是只管是非,不管张三李四。对方的见解中有正确的地方,研究工作有成绩,应该坦然承认,给以恰当的估价。自己方面的见解中有不正确的地方,研究工作有缺点,也应该坦然承认,提出批评。即使是一些偶然性的失误,如果重要,也应该指出。
不要故意夸大对方的错误和缺点。夸大了,就容易把有意义的科学上是非之争变成无原则的意气之争,这对讨论水平的提高和科学的发展是不利的。
也不要故意缩小或掩饰己方的缺点和错误。缺点和错误的不断克服,是科学向前发展的条件。缺点和错误被保留下来,占领了阵地,会贻害人民,也能使学术讨论变成意气之争。
学术讨论中的阵线,不可能是凝固不变的。随着讨论的发展,新的论点和论据不断提出,讨论的内容不断丰富,讨论的水平不断提高,争辩的焦点不断推移,各派的学术见解可能发生交错现象,各派的某些成员也可能自觉或不自觉地转入对方的阵营,或者形成新的学派。在学术讨论开展的条件下,这种现象是正常的。
对于自己同一学派人的某些特殊的学术见解,以至学术见解的根本改变和转入别的阵营,也应该是只谈其见解的是非,不责其见解的特异和改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