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阅读
  • 0回复

鞍钢三个钢厂互学“家门口”经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4-05-25
第1版()
专栏:

鞍钢三个钢厂互学“家门口”经验
“家门口”的经验知道得快,学起来方便,一次学不透,可以学第二次。因此,收效都很快。三个厂这样做了以后,许多原来由少数人、少数炉子掌握的先进经验,很快就变成了三个厂的共同财富;许多从前单凭几个人、几座炉子难以解决的生产技术问题,很快解决了。
新华社鞍山二十四日电 鞍山钢铁公司三个炼钢厂职工打破过去一道之隔彼此很少往来的惯例,把认真学习“家门口”经验提到了当前比学赶帮的日程上。他们这样做以后,少数人的先进经验、先进技术迅速变成了大多数职工的共同财富,比学赶帮活动也越来越活跃了。
现在,人们在各炼钢厂的炉顶上、平台前或铸钢机旁,经常会看到三个厂互相派出的取经送宝的人员。各炼钢厂的竞赛板上,除记录本厂的经济技术指标外,也写上了另外两个兄弟厂的生产数字。职工们一旦发现其他两个厂出现了新的生产成就和新的技术经验,就要立即前往参观、学习。学回来,就立即运用。自己有了新体会、新经验,也要根据竞赛合同,去向其他两个兄弟厂工人介绍、传播。三厂的干部、工人相互往来,彼此成了常客和熟人。
鞍钢三个炼钢厂有组织有领导的就近互相认真学习,是从去年年末开始的。去年下半年曾经发生过这样一件事:他们派出代表到千里之外的天津钢厂学习,看到人家平炉吊挂新技术经验运用效果很好,大家都很赞赏。问来问去,这项经验原来是从鞍钢学去的。这件事引起了鞍钢各炼钢厂的重视。他们相互了解查对,发现自己“家门口”确实有不少好经验没有很好学习和运用。为什么墙里开花墙外香,“家门口”经验自己却不推广运用呢?三个厂的职工认真考虑了这个问题。他们反复学习了党的有关文件和上级指示,联系本厂的具体事实,经过多次讨论,深刻认识到过去那种认为三厂之间没啥可学、要学先进就得到外地去取经的想法,是片面的。这种只学外地经验、不学习本地本单位经验的作法,实际上就是骄傲自满、追求形式的一种表现。因此坚决纠正了这一缺点。各厂互相学习开展起来以后,领导上顺势利导,把零零星星的参观、学习活动,发展成有组织的比学赶帮,内容也由只是维护炉体等少数方面,扩大到全面找差距,全面比学赶帮。
“家门口”的经验知道得快,学起来方便,一次学不透,可以来第二次。因此,学起来收效都很快。三个炼钢厂这样做了以后,许多原来由少数人、少数炉子掌握的先进经验、先进技术,很快就变成了三厂工人共同的财富;许多从前单凭几个人、几座炉子难以解决的生产技术问题,很快得到解决。第三炼钢厂,从前炉子经常要修,冶炼效率比较低,虽然也知道第一、二炼钢厂炉体比自己维护得好,但总强调平炉结构不同,没有去学习,问题也总没有解决。提出重视学习“家门口”经验后,副厂长马玉发在今年一月就亲自带领工人到第一炼钢厂炉体维护最好的六号平炉跟班学习。马玉发是一九五八年由第一炼钢厂调到第三炼钢厂工作的。过去总认为六号平炉有不少工人是从自己手里学的护炉技术,没有什么可学的;可是这次到了六号炉一了解,却发现这座炉子的情况同六年前他在那里时大不一样了,的确有许多好经验值得学习。因此他们接连六次来取经。六号平炉工人也热情把自己的先进经验传授给他们。结果,没费多少周折就学到了许多好经验。第三炼钢厂的炉体维护好了,冶炼时间也跟着比以往缩短了五十多分钟。第一炼钢厂铸锭职工,长期以来就为镇静钢铸锭质量低而苦恼。今年二月,他们听说第二炼钢厂铸锭车间有好经验,就派人前去跟班学习,使镇静钢重轨的铸锭一级品率,比计划提高了百分之二十多。在第一炼钢厂里,六号平炉和四号平炉从一九五八年以来就是竞赛对手。但是,过去只比不学,互不服气。今年以来这种情况也改变了。四号平炉职工平心静气地分析比较了六号平炉的各项指标,发现自己许多方面不如对方,就三番五次邀请六号炉总炉长罗远第和其他工人到自己炉子上作表演,全炉工人也时常到六号炉去观摩实习。由于六号平炉工人诚恳帮助,四号平炉工人学得认真,现在,四号平炉不仅大大提高了炉顶寿命,按品种出钢率、作业率、利用系数、钢铁料消耗等五项主要经济技术指标,也都全面优于六号平炉。目前,六号平炉又向四号平炉学习,四号平炉也积极设法让六号平炉赶上自己。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这三个厂职工,就这样互教互学了五十多项较大的先进经验,其中有关于炉体维护、冶炼技术、铸锭等方面的技术经验,也有企业管理、思想政治工作方面的经验,解决了平炉前墙和后墙烧穿、钢质成分不纯等近六十项关键问题,有力地促进了生产。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