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6阅读
  • 0回复

早薅秧早追肥为什么增产效果大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4-05-25
第5版()
专栏:农业知识

早薅秧早追肥为什么增产效果大
适期早栽是水稻的增产关键,但是,水稻丰产是多项技术措施综合运用的结果,在打下增产基础以后,还必须继续抓住别的有关增产环节,才能保证水稻丰收。当前应抓的主要环节是早薅秧,早追肥。
薅秧追肥能增产,但要及早进行效果才好。多年来农民在生产实践中总结出的“薅秧薅得嫩,犹如上道粪”的宝贵经验,恰当地概括出早薅秧的作用。为什么早薅秧的作用才最大呢?这要从水稻生长发育的规律来说明:
水稻田里的全生育期可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栽秧到穗子开始发育;第二阶段是从穗子开始发育到抽穗;第三阶段是从抽穗到成熟。第一阶段主要是根、叶、分蘖等营养器官生长发达时期。这一阶段生长得好,根、叶、分蘖发达,就为第二阶段提供苗多苗壮的基础,第二阶段就能获得又多又大的穗子。第三阶段开花结实,穗数和每穗粒数都已定型,主要是提高结实率和增加谷粒饱满程度。因此,二、三阶段的生产潜力都取决于第一阶段,第一阶段生长得好,二、三阶段的良好生长,就有了百分之七八十的把握。
水稻第一生长阶段的生育时期长短,随品种不同而不同。各类型品种均约在栽秧五至七天转青后即开始分蘖。在密植条件下,愈早长出的分蘖,成穗率愈高。由此可见,薅秧薅在第一生长阶段,促进水稻前期营养生长,增产效果才大。而在第一阶段生长时期内,又以早薅促进早分蘖,使大部分分蘖集中在早期长出,增产效果就更大。实践证明:第一次薅秧适期应在栽秧后十天左右,因为这时秧苗已成活转青,正需改善土壤环境条件。这时,许多由种子或用根茎进行繁殖的杂草也开始长出幼苗,随着秧子栽到田里的稗子,也刚刚转青生长,还不繁茂。提早薅秧疏松土壤,对除草除稗,可收事半功倍的效果。在第一次薅秧后半月,也就是栽秧后二十五天左右,紧接着薅第二道秧,使两次薅秧都能在第一生长阶段进行。第一次薅秧促进早生快发(早生长,快发蔸),第二次薅秧促进早发的分蘖茁壮生长整齐,顺利地转到发育穗子的第二生长阶段。
根据试验,薅秧次数以两次为好,薅两道秧比薅一道显著增产。
知道了早薅秧的增产原因,再来谈早追肥的道理就更容易理解了。
追肥是对稻田迅速补充阶段性所需营养物质的一项措施,田底好的可以少追,底力差的可以多追。追肥和薅秧相同,对水稻起着促进生长的作用。栽秧后,发现秧苗转青缓慢,转青后迟迟不发蔸,叶片短窄,呈淡黄绿色,在一般情况下,这是稻田缺肥的象征,应追肥补充。科学研究证明,在缺肥情况下,秧苗虽瘦小不发蔸,生长缓慢,但发育过程照样进行,并不推迟。如迟过水稻生长第一阶段以后再追肥,追肥的作用只长穗而不能增穗;另方面,还容易造成秧窝基部不发达,上部繁茂,头重脚轻而倒伏,同时会形成一些无效分蘖。因此早追肥,从发蔸开始就促进,对保证单位面积有一定苗数和足够穗数,都有重要作用。但是,如果稻田土壤沙性,保水保肥性差,缺乏后催力,可以将追肥分作两次施,第一次施在薅头道秧,施后薅秧;第二次在薅二道秧后开始拔节时施,作为壮穗肥。在这里应当注意两点:一,在稻田肥力较高,底肥施得多的条件下,不能强求一律施追肥,更不宜过早追肥,以免造成苗期分蘖过多,铺叶徒长,早期倒伏;二,在稻田底肥施得多,而土质沙保肥力差,禾苗后期可能脱肥的情况下,也不宜早施追肥。
马建猷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