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9阅读
  • 0回复

《青年鲁班》的启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4-05-25
第6版()
专栏:观众的话

《青年鲁班》的启示宁克亮(北京农业机械厂锻工):
《青年鲁班》的故事情节好,生活气息浓厚。我是搞机器加工的铁匠而不是木匠,但是,隔行不隔理,我瞅影片反映工人生活确实像那么一档子事。
女技术员秦淑贞第一次遇到李三辈的时候,他正在推大车,车子陷在泥坑里,三辈只顾推车,也不管自己手上有泥,一手拍在秦淑贞的干净衣服上,自己还不知道。这件事,一方面真实地表现了我们工人平时确实不大注意这些事,另一方面,借这个情节表现出李三辈全神贯注在工作上,和他努力克服困难的精神。
电影表现李三辈勤学苦练的精神很感动人。例如他立在雪地里念书;深夜里他一个人跑到教室去演算数学题……如果没下这些苦功夫,他决不能改变木工放大样的活儿;他学了毛主席的《愚公移山》后,写下了“立下愚公志,何愁有困难”,如果他没有愚公那股钻劲、傻劲,他的技术改革又怎么会成功?
影片中有些语言很生动,像我们工人讲的话。例如:有人不相信三辈关于技术革新的想法,说:“三辈,你真是坐飞机点炮竹,响(想)得可高啊!”又例如他们不明白三辈的数学算法时说:“好是好,就是蛤蟆跳井,不咚(懂)呵!”平常我们就喜欢这么说法。
影片也有美中不足的地方。比如工人下班后彼此说
“再见”,很像学生腔。平常我们下班后就散了,很少说“再见”,顶多老工人之间互相说个
“明儿见”。还有,我们叫班长或组长的时候,就叫张师傅,王师傅,影片里却叫组长、副组长,不合适。安仁智(北京无轨电车司机):
我们车队的同志正在普遍学习毛主席的著作。但是,有些同志感到自己的文化水平低,对学好主席著作缺乏信心;有人认为啃技术一年两年就会看出进步,而学习理论一时看不到效果。看了电影《青年鲁班》,对我们很有启发。李三辈本来是一个文化水平很低的工人,但是,他立下了愚公志,先学文化,再攻科学;一边学主席著作,一边联系自己的思想和工作,解决实际问题。他终于改变了木工放大样的办法,提高了工效。我们要像李三辈那样苦学、苦钻,才能把主席的著作真正学好,真正做好工作。影片中陈书记对李三辈说:“不要瞧不起自己,解放了,咱们工人就好比出了笼的老虎,要是进一步掌握了科学文化,那就好比老虎插上了翅膀,那才能飞得高,飞得远!”我们一定要让自己插上翅膀,飞得高,飞得远,为国家作出更多的贡献!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