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阅读
  • 0回复

“有多少钱办多少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4-05-27
第5版()
专栏:

“有多少钱办多少事”
继纯
“有多少钱办多少事”,这是一句很平常的俗语。有些俗语,大概是因为它“俗”,所以常不被人注意。其实,它们是群众实践经验的结晶,常常包含着颠扑不破的真理,闪闪放光,发人深思。就拿“有多少钱办多少事”这句俗语来说吧,便富有深刻的含义,值得我们加以吟味和思考。
让我们从一个具体的例子谈起吧。
五月二十四日人民日报登了一条新闻:河北任丘县出岸公社东梁淀大队办基本建设田,许多人都主张“越多越好”,要把八百五十亩河套地都办成稳产高产的基本建设田,可是大队党支部书记王明琴头脑清醒,同干部们摆情况,摆条件,算了一笔水账,一笔肥料账,一笔生活账,使大家都认识到办基本田必须从实际出发,不能从主观愿望出发。结果,大家的思想通了,又同群众一起商量,决定先搞三百亩,以后再逐步扩大。干部和群众都同意这个指标,并说这样做“看起来慢,实际上快”。
在我们现实生活中,像这一类生动的事例是很多的。这个例子说明了一个道理:客观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我们不论办什么事情,都要从实际情况出发,不能从主观愿望出发。所谓“有多少钱办多少事”,就是这个意思。
可以这样说,大自国家大事(例如国家的经济建设计划,文化教育设施,国防行政的费用,等等),小至家庭开支(例如油盐柴米的购买,衣物用具的制备,等等),都要按照“有多少钱办多少事”的原则来办,不能想办什么就办什么,想办多少就办多少,不受限制,只凭主观的愿望办事。
我们搞革命的人,是办好事的人,当然谁都想多办些好事,为人民多谋些福利,并促进社会的迅速发展。但是,谁都不能把好事在一天内办完,也不能在自己这一辈子里办完。我们只能实事求是地根据客观的需要和可能,把一些好事在今天办,把另一些好事放在明天、后天去办,还有一些好事要留给下一辈的接班人去办。事情总是这样:饭要一口一口地吃,路要一步一步地走,好事也要有计划地办。否则,那就会“贪多嚼不烂”,“欲速则不达”,
“把好事变成了坏事”。
我们搞建设,当然要用钱。我们的各种计划,总要有一定的财力为基础。可是钱从哪里来呢?它不能从天上掉下来;我们不能去掠夺别人;帝国主义和一切魔鬼们也不会借给我们——就是他们借给我们,我们也不会接受那种奴役性的借款!因此,建设的资金只能依靠我们自己积累,依靠我们自己增产节约。“奋发图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勤俭建国”十六个字,是我们坚定不移的方针,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最正确的道路。
大家都知道,我们原来的底子很薄。虽然经过十几年的建设,经济文化有了很大的发展,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但是从总的方面来说,我们现在仍然没有脱离“一穷二白”的状况,距离四个现代化还有一段相当长的途程。我们要建设的东西和要举办的事情,还多得多。我们应当担负的国际主义义务,也日益增加。可是,我们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有一定的限度,不能四面开花,百废俱兴,什么都办。因此,我们的建设,一方面要按照党中央所提出的方针、计划、任务办事;一方面要从实际情况出发,量力而行,“有多少钱办多少事”,分别轻重缓急,有计划,有步骤,分期分批地去办。否则,如果不从实际出发,胸中无数,把计划订得太大,战线拉得太长,分散资金,分散力量,那便会事与愿违,达不到预期的目的。
“有多少钱”,这是客观条件;“办多少事”,这是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条件。客观条件,是指那些独立于人们意识之外而不依赖于人们意识的条件,是指客观规律借以发生作用的东西。人的主观愿望和行动,都不能超越客观条件所许可的限度。我们的一切计划和措施,都应当建筑在可靠的基础之上,是客观规律的正确反映,既要考虑到客观的需要,又要考虑到客观的可能,那才能使主观与客观相统一,从而使我们的计划和措施有实现的可能。这就是唯物论的态度。否则,如果不顾客观条件,不按客观规律办事,就是主观愿望再善良,计划和措施再“美好”,也总是要碰壁的。这是唯心论的态度。
当然,“有多少钱办多少事”这个原则,不能以消极的态度去理解,不能从形而上学的观点去理解,而应当以积极的态度去理解,以辩证法的观点去理解。如果这样想:“反正就是这些钱,只能办这些事,还有什么积极性可发挥的呢!”那就会陷入保守主义的泥坑。正确的态度应该是,从积极方面去想想,怎样能少花钱,多办事,而且把事办好。
能不能少花钱、多办事呢?这是完全可能的。譬如说,精打细算,克勤克俭,厉行节约,减少浪费,降低成本,充分利用现有的财力和资源,发挥“一厘钱”精神,就可以花钱少而办事多。譬如说,进行社会主义教育,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学解放军,学大庆,学大寨,坚持“四个第一”,使职工的思想革命化,开展比学赶帮运动,就能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大大提高我们的劳动生产率。再譬如说,集中力量打歼灭战,改善企业的经营管理,鼓励技术改革和技术革新,大力推广先进经验,挖掘现有的潜力,都能使我们在现有的物质条件下,做出更多的成绩来。特别值得指出的,我们是一个人口众多、资源丰富的大国,要是能够科学地把我们的人力组织起来,那就会把我们的人口多变成一件大好事,再加上充分利用我们的资源,那就会产生出无穷无尽的力量。
这就是说,人的行动虽然不能超越客观条件的限制,不能违背客观的规律,但是人在客观条件许可的范围内,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可以发挥主观的自觉能动性,千方百计,合理地使用力量,充分利用一切的有利条件,把事情办得多一些,好一些,做到多快好省。毛泽东同志在《论持久战》中说:“指导战争的人们不能超越客观条件许可的限度期求战争的胜利,然而可以而且必须在客观条件的限度之内,能动地争取战争的胜利。战争指挥员活动的舞台,必须建筑在客观条件的许可之上,然而他们凭借这个舞台,却可以导演出很多有声有色、威武雄壮的戏剧来。”这个原则不仅适用于战争,而且可以适用于建设和一切方面。这才是一个辩证唯物论者的态度。
总之,我们既要尊重客观条件,认识客观规律,又要因势利导,充分发挥革命的主观能动性;既要量力而行,又要尽力而行;既要头脑清醒,又要热气腾腾;既要有严格的科学精神,又要有冲天的革命干劲;既要正确执行党的政策,又要发扬共产主义的风格。这样,才能“导演出很多有声有色、威武雄壮的戏剧来”,使我们的建设事业大踏步地向前发展。
毛泽东同志早在一九四二年发表的《抗日时期的经济问题和财政问题》一文中说:“发展经济的路线是正确的路线,但发展不是冒险的无根据的发展。有些同志不顾此时此地的具体条件,空嚷发展,例如要求建设重工业,提出大盐业计划、大军工计划等,都是不切实际的,不能采用的。党的路线是正确的发展路线,一方面要反对陈旧的保守的观点,另一方面又要反对空洞的不切实际的大计划。这就是党在财政经济工作中的两条战线上的斗争。”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