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阅读
  • 0回复

老贫农董阿虎临终不忘跟陋习战斗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4-05-28
第1版()
专栏:

老贫农董阿虎临终不忘跟陋习战斗
逝世前给儿孙留下遗嘱:不叫请和尚道士吹吹打打、尼姑祝婆念经念佛;不叫儿孙披白麻戴重孝表孝心,要儿孙多忆阶级苦,永远跟共产党、毛主席走;不要亲戚朋友送斋饭浪费钱,把钱用到生产上。他的家属按照他的遗嘱采用新法办丧事,得到当地党组织、干部和社员的支持。
浙江日报社论指出一切有觉悟的劳动者应参加破旧俗立新风的斗争
据新华社杭州二十七日电 杭州市六十三岁的老贫农社员、共产党员董阿虎,最近逝世前留下遗嘱:一不请和尚、道士吹吹打打,也不要尼姑、祝婆来念经念佛;二不叫儿孙披白麻、戴重孝来表孝心,要儿孙多忆阶级苦,永远跟共产党、毛主席走;三不要亲戚朋友送斋饭,浪费钱,把钱用到生产上去。
董阿虎逝世后,他的家属照他的话做了。在他逝世的那天下午,他家乡——杭州江干区石桥公社打铁关生产大队的社员、大队党支部书记和公社主任等一百五十多人,在他家开了一个追悼会。公社主任秦培根首先致悼词。他介绍了这位老贫农、老农会主任一贯勤勤恳恳为党工作的事迹,号召大家学习他的革命精神,为争取今年的农业丰收而大干一场。接着,生产大队干部、民兵和死者家属都在会上表示要听这位老人的话,永远跟共产党、毛主席走。
二十六日的《浙江日报》以一版头条地位发表了董阿虎的遗嘱,《浙江日报》在发表这条消息时,同时发表了编者按语和社论。编者按语指出,破旧俗、立新风,这是社会主义教育和社会主义文化革命的重要环节之一。这条老贫农的遗嘱的新闻很有意义。本报将把这一移风易俗问题,作为“必要的一课”专栏的一项经常性的内容。编者按语希望大家共同努力来克服旧社会的习惯势力,树立共产主义的道德风尚。《浙江日报》的社论题目是:《大家都来破旧俗立新风》。
新华社杭州二十七日电 《浙江日报》二十六日就杭州一位老贫农的遗嘱,发表了题为《大家都来破旧俗立新风》的社论。
社论说,董阿虎同志的三条遗嘱,全都是针对旧社会的习惯势力而发的。第一条是反对迷信鬼神,第二条是反对封建意识,第三条是反对铺张浪费,而提倡的是继承革命传统,永远跟着党和毛主席,勤劳俭朴、发展生产,搞好社会主义建设。这三条遗嘱,表现了一个觉悟了的劳动者,至死不忘跟旧社会遗留下来的一切旧思想旧习惯彻底决裂的战斗精神。他的家属按照这些遗嘱采用新法办丧事,当地的党组织、人民公社干部和社员,充分支持了这种移风易俗的举动,都同样地表现了革命人民对破旧俗立新风的革命态度。这件事情很有意义,值得广为提倡。
社论指出:旧社会一切反动统治阶级,为了维护自己的反动统治,不但在政治上、经济上残酷地压迫劳动人民、剥削劳动人民,而且还传播各种反动的、落后的思想,提倡各种有利于剥削阶级利益的风俗习惯,在精神上束缚劳动人民。比方说,剥削阶级为了掩盖自己“为富不仁”的行径,引导劳动人民听凭“命运”摆布,就拼命宣扬“生死有命,富贵在天”的宿命论,造出“天堂地狱”“因果报应”的鬼话,提倡打醮朝香敬菩萨的歪风邪气。剥削阶级为了叫劳动人民老老实实听从他们的宰割,就拼命宣扬“忠孝节义”,制订各种封建礼教。剥削阶级还经常散发着好逸恶劳、挥霍浪费、尔虞我诈的毒素,腐蚀劳动人民。劳动人民不知就里,也相信“神明”“命运”,也按照反动统治阶级提倡的那一套去处理婚姻、丧葬问题,也讲排场、比阔气、铺张浪费,这就上了他们的大当。今天,我们已经推翻了旧的社会制度,建立了新的社会制度;但是,反映旧制度的旧习惯旧风俗仍然存在,并且继续“潜移默化”地腐蚀着无产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成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的障碍。而且旧社会的习惯势力,又往往是阶级敌人进行复辟和破坏活动的防空洞。所以,反对旧社会的习惯势力,破旧俗、立新风,这是过渡时期阶级斗争的一个重要部分,是社会主义教育和社会主义文化革命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一切有觉悟的劳动者都应当积极参加这一斗争。
社论说,旧社会的习惯势力之所以在今天的新社会里还有它的市场,一是因为它相沿日久,影响深广,而又是一种“日常的、琐碎的、看不见摸不着的腐化活动”,尽管它每天浸染着人们,侵蚀着人们,而人们往往不易察觉,以为反正是“祖祖辈辈都这么办的”,于是并不觉得它不合理,并不觉得它愚昧可笑,有些人反而觉得不按老习惯办倒别扭。另一个重要原因是,这种习惯势力往往和一定的社会舆论相结合,许多人虽然身受其祸(例如有的人娶不起,有的人葬不起,婚葬一过,负债累累),明知这些东西有害无益,但也不敢起来反抗。所以,要破旧俗、立新风,
很重要的一个问题是要经常地普遍地进行宣传教育,发动社会舆论,并且热烈支持那些敢于挺身而出,和旧社会习惯势力作斗争的人。
社论针对破旧俗立新风中的一些思想问题,指出和旧社会习惯势力作斗争,不要怕别人讥笑。社论说,究竟哪一种做法可笑?拿办婚事来说,难道不行聘,不坐轿,不摆酒,举行一个简朴的有教育意义的婚礼,亲戚朋友,欢聚一堂,大家向新人道贺,大家鼓励男女双方建立革命的和睦的新家庭、同心协力为建设社会主义出力,这样做,反而可笑?难道又是抬,又是吹,又是拜,把好端端的一个人,弄得不古不今;把自己的劳动所得,拿来讲排场,比阔气,挥霍浪费,痛快一时,不顾后果,这样做,反而不可笑?拿丧事来说,难道开一个追悼会,大家对死者寄以哀思,干部利用这个机会向大家介绍死者的生平,勉励大家继承前辈的革命传统,希望大家
“永远不忘阶级苦,永远跟着共产党”,这样做,反而可笑?难道明明死了人,还要叮叮当当,吹吹打打,又是烧香,又是摆酒,对死者,毫无“好处”,给活人带来许多不必要的负担,这样做,反而不可笑?
社论说,和旧社会的习惯势力作斗争,也不要怕“孤立”。毛主席说过,“历史上新的正确的东西,在开始的时候常常得不到多数人承认,只能在斗争中曲折地发展。”尽管新的东西在开始的时候,看起来好像是“孤立”的,但是因为它代表广大人民的利益,代表社会前进的方向,是一种最有生命力的东西,所以它终归是要胜利的。何况在今天,随着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不断深入、不断发展,广大群众的社会主义觉悟不断提高,破旧俗、立新风已经日益成为广大群众的迫切要求和自觉行动,我们是不会孤立的,即使在某些事上、某些人中,可能暂时孤立,到头来也是不会孤立的。旧的东西,貌似强大,但是因为它不代表广大人民的利益,不代表社会前进的方向,是一种衰老腐朽的东西,所以它终归是要灭亡的。毛主席说,“新陈代谢是宇宙间普遍的永远不可抵抗的规律。”我们应当听毛主席的话,“必须随时准备坚持真理”,敢于为新事物的成长,挺身而出,冲锋陷阵,积极为它开辟道路,决不能做旧事物的奴仆。
社论说,共产党员、共青团员、革命干部以及广大贫农下中农积极分子,在移风易俗的斗争中,应当起带头作用。不光在婚丧嫁娶方面,同时也在其他方面,如庆丰收,如过年过节,如计划生育,如兴修住宅,如和疾病以及自然灾害作斗争,等等,都要提倡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的思想,崇尚勤俭朴实、讲求革命和科学的作风,反对铺张浪费、请客送礼、迷信鬼神等等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思想影响。
社论说,当然,我们坚决反对旧习俗,并不是说,可以采取急躁和粗暴的态度。旧社会的习惯势力既然是千百年的积习,就决不能企图在一个早晨把它打扫干净。刘少奇同志说过,要在人们的思想上最后地消灭剥削阶级和剥削制度的一切残余,这是比在经济上消灭剥削阶级困难得多的任务,必须经过长期复杂的教育和斗争的过程。所以,我们一方面要坚决反对,“钟不敲是不响的”,“桌子不搬是不走的”,“扫帚不到,灰尘照例不会自己跑掉”;另一方面,“手里拿着扫帚就要研究扫的办法”,要长期地进行摆事实讲道理的说服教育工作,要一寸一寸地去扫,一天一天地去扫,一天一天地缩小旧思想旧习惯的阵地,直到最后消灭为止,一天一天地扩大新思想新风尚的阵地,直到最后胜利为止。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